老子智慧名言:持而盈之,不知其已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2 属于:老子
  •   持而盈之,不知其已①。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②。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

      把持而且达到盈满,不如适可而止。

      锤打得十分锐利,锐利难以保持长久。

      金玉堆满堂屋,没有人能守得住。

      注释

      ①已,止。此以储藏为喻,与其储藏丰满,不如无有。因储藏丰满,可能招致祸殃;而一无所有,则无从招祸。

      ②揣,锤炼。锐:锐利。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的解释是以刀剑为喻,锤炼过于锐利,则易于缺折,不可常保锋芒。

      解析

       衣食住行,这是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我们还会积极地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十分简单而又非常复杂 的道理,说它简单是因为提到需求,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不难理解;说它复杂是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对需求的理解也不同。从整体上说,人类的贪欲是永远都无 法满足的,这一劣根性决定了人类会一直追逐名利、富贵。

      手拿一个杯子,往里面加水,当水满的时候就会溢出来。当我们拉满弓后继续用力拉,毫无疑问弦会被拉断。"满招损",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要是与实际生活和我们自身的欲望联系起来,恐怕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明白了。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我们如何克服自身的弱点,这需要懂得知足的道理。锋利的剑,它又尖又锐,锋芒毕露,然而锋刃易卷,再磨再损,不久就会被人抛弃,因而老子说越尖锐的东西,越不会长久保存。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此比喻人生,听起来有些消极,但也不违背常理。其实人生的短暂和草木的枯亡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有人在短暂的一生里拼命捞取金钱,试图想用对财富的占有来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

      而有的人一心想出名,想通过名声来证明自己没有虚度生命;有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不惜出卖灵魂,结果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我们不反对采用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和名利,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人生短暂,富贵和名利分毫也带不走。

      自古以来,没有人能永久地保存自己的名位和财富,即使是权倾天下的王公贵族,也无法保留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有的帝王将珠宝和自己的尸体埋葬在一起,以求保全自己生前拥有的财富,但盗贼会潜入坟墓,将陪葬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

      老子认为:物极必反。太满了会溢,太尖利会断,这就启示我们要适可而止,进退有度。

      故事 张良功成身退

       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三杰,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 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然而这三个人的结局却大不一样:韩信功成身诛,萧何功成身显,只有张良功成身退。

       张良是刘邦的心腹谋臣,在楚汉相争的一些关键时刻,正是他的奇谋妙策,使刘邦一次次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对于西汉的建立,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大 封功臣时,刘邦亲自提议封他三万户,让他在丰饶的齐地自行选择所需要的封地。这相当于一个王爵的封赏,而张良却婉谢了,只要了刘邦故乡附近的一个小小的留 县,他最初和刘邦便是相会于此的。

      待到天下大势已定,刘邦已经坐稳江山时,他却称病不朝,杜门谢客,学起道家那一套辟谷导引之术,并宣称自己"以三寸之舌为帝王之师,封万户侯,此布衣之极,我已十分知足了;从今以后,愿全弃人间事物,追随古代神仙而去!"便再也不愿与闻朝政。

      一凡"出错"

       一凡在某钢厂宣传处工作,有一天,处长突然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其实,这是处长对一凡的一次考试,它将关系到一凡是否还能继续在机关待下 去。本来对这样的材料,一凡并不感到为难,但有了无形的压力,便不得不格外精心。花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又抄写得工工整整。

       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处长的桌子上。处长当然高兴,快嘛,字又写得遒、悦目,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处长越看到最后,笑容 越收紧。最后,他把文稿退回,让一凡再认真修改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一凡转身刚要迈步,处长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对, 对,那个‘副厂长’的‘副’字不能写成‘付’,这不合文字规范,你把它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处长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还一个劲地道:"来得快,不 错。"这一下考试自然过关!

      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搞错了!"这样一 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人一旦认为"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适当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点,也 就等于把别人抬高了许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