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晋文公的霸业:城濮之战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8 属于:晋文公

  •   齐桓公去世后,中原诸侯失去了领袖。短短十余年,原本秩序井然的中原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齐国的霸主地位不再,宋国所谓的"霸业"如昙花一现,其他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也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之中。

       中原的乱局使楚国成为最大的赢家,鲁国、郑国、卫国、蔡国、陈国、许国和曹国等陆续归附楚国,在中原重要的诸侯国中只剩下齐国与宋国还在孤军奋战。只要 打垮了齐国与宋国,楚成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原霸主。从而实现楚武王楚文王两代君王的梦想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公元前634年,楚国联合鲁国进攻齐国,攻克谷城。与此同时,另一支楚国军队进攻宋国,齐宋两国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第二年,宋国的局势更加恶化。楚成王亲自出,纠集了楚、陈、蔡、郑和许五国联军,大有将宋国踏平之势。

      宋国难以抵挡五国联军的轮番攻击。宋国大司马公孙固亲赴晋国,请求晋国政府给予军事上的援助。与此同时,齐国特使也抵达晋国。同样请求晋国政府出兵相援,驱逐齐国境内的楚军。

      晋国已经成为宋国与齐国唯一的希望所在了。

      局势紧急!晋文公与他的臣僚必须尽早地决定是参战,还是观望。

      公元前633年冬季某日,晋文公召开高层军事会议,就援宋救齐抗楚一事展开讨论。

      首先发言的是先轸,这位富有谋略的将领力主援宋,他说道:"在国君流亡时,宋国曾有恩于我们。今日宋国有难,晋国有义务给予援助。而且晋国要在列国中树立威望,创立晋国的霸业,就在此一举了。"

      其实宋国虽然有恩于晋文公,楚国又何尝不是?出兵的最真实理由就是与楚国逐鹿中原,奠基霸业。

      狐偃也是另一位主战派,他提出了避实击虚的战略。即不直接救援宋国与齐国,而是进攻归附楚国的曹国与卫国。从而迫使楚国分兵救援,以达到解救宋齐两国的目的。这种后来被称为"围魏救赵"的战术,其实并不始于战国,在春秋时代已经广泛为诸侯国所应用。

      经过一番争论,主战派的观点占据了上风,志向高远的晋文公又岂可错过一战而奠定晋国霸业的机会呢?

      晋国利用冬季进行了战争动员,这次会战关系到晋国未来前途,晋文公必须要确保作战的胜利。他在军事上做了两种准备,第一,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第二,将晋国的兵力由两个军扩充到三个军,即中军、上军和下军。

       晋国的兵制中,三军之中以中军元帅地位最为尊崇,是军队的总指挥。晋文公在中军元帅的人选上十分慎重,赵衰推荐由郤縠出任中军元帅,理由是:"他饱读 书、爱好礼乐。诗书是道义的宝藏,礼乐是品德的准则,道义与品德是利益的基础。"晋国一直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当时并没有文人的概念,大家都是清一色的武 士。在这种背景下,军人的文化素养便成为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赵衰推荐郤縠的原因。

      晋文公听从赵衰的意见,任命郤縠为中军司令员(元帅),副司令员是郤溱;任命狐偃为上军司令员,但狐偃将司令员的职位推让给狐毛,自己担任副司令员;任命赵衰为卿,准备让他担任下军司令员。但赵衰推让给了栾枝与先轸,最终栾枝担任下军司令员,副司令员为先轸。

      狐偃与赵衰作为追随晋文公流亡的心腹之士,都体现出其谦让的高风亮节。这也可以看出狐和赵两人以大局为重,不在意个人的利益。也体现出晋军内部的团结,这是军队无敌于天下的根本。

      由于中军元帅郤縠不久即病逝,晋文公破格将下军副司令员先轸提拔为中军元帅。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选择,不久后先轸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伟大的将领,这足以见晋文公慧眼识英雄。

      我们再来看看晋和楚两强各自的同盟国。

      表面上看,楚国的实力更强大。楚国拥有众多南方诸侯国的支持;同时中原诸侯国中的鲁国、曹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和许国等也是其喽啰国。而晋国的同盟国主要有秦国、齐国和宋国,从数量上看,远逊于楚国的盟国。

      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国际大战。

      大战前夕,楚国的高层也出现变动,子玉接替子文(即斗谷於菟)成为楚国令尹(宰相)。子文自公元前664年执政以来,已经整整三十个年头,为楚国的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已经衰老了,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他推荐以勇猛著称的子玉为接班人。

      这次大战前的人事变动,为楚国埋下隐患。

      子玉是个很残暴的人,他上任后举行一次军事演习。在整个演习过程中有七名军士受到鞭刑,三名军士受到贯耳之刑。

      楚国大夫蒍贾对子文说:"今天子玉检阅军事演习时滥用刑罚,倘若让他领兵作战,肯定要吃败仗的。他不是帅才,指挥三百辆战车以下的部队还行。如果指挥的军队超过三百辆战车,我看大概就有去无回了。"

      这场南北大决战的主角晋国与楚国,从一开始双方在选择统帅的标准上就出现了重大的差异。晋国的选帅原则是道义为先,而楚国选帅的原则是勇猛至上。究竟哪方的将领更能胜任呢,这还得在战场上分出高低。

      晋军的作战任务是解除楚军对齐和宋两国的围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晋文公决定采纳狐偃的建议。即进攻楚国的喽啰国曹国与卫国,迫使楚国回师救援曹和卫,以解齐和宋之围。当然,晋文公把主攻目标选择在曹国与卫国,可能还带有某些个人恩怨。在他流亡时,卫国与曹国的国君都曾经羞辱过他。

      从这个作战计划也可以看出,晋文公与当年的齐桓公一样,谨慎避免与楚军发生直接交锋,只要能达到救齐和宋的目的就算是胜利。任何一支军队,在强大的楚军面前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冬去春来,时间已是公元前632年,准备就绪的晋国军队誓师出征。晋军首先对卫国实施军事欺骗。

       卫国的军事力量是不容小视的,在二十八年前,卫国遭狄人的血洗。卫懿公被杀,国家差点被灭亡。可卫懿公的儿子卫文公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君主,在他统治的二 十五年时间里,卫国军事力量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战车数量从三十辆增长到了三百辆,成功抵挡住狄人的进攻,并且灭掉邢国。西面与郑国对抗,东面联合鲁国对 抗齐国,这是卫国的黄金时代。可惜卫文公在公元前635年去世,继任的卫成公才能平平,只得投靠楚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