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荥阳会战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项羽
  •   上一章我们讲到项羽一生中关键性的两次战斗: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巨鹿之战不仅显示了项羽的军事天才,而且这场战争也把项羽带到了那个风云年代的政治 中心。彭城之战项羽继续发挥了他的军事天才,以三万精兵打败了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以少胜多的奇迹。但是,彭城之战与巨鹿之战相比,项羽的 战略优势已大大缩水。项羽的胜利之中已经蕴含着导致他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战略优势的逐渐丧失,因此,彭城之战是他军事生涯的重大转折点。

      项羽的彭城之战并没有取得全胜,那么,接下来的荥阳之战他能不能摆脱局部胜利而全局受损的处境呢?

      21.南北奔波一失成皋彭城之战后,刘邦向西溃退,一直退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才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体系。

      彭城之战爆发于汉二年四月。荥阳会战开始于汉二年(前205)五月,到汉四年(前203)九月"中分鸿沟"为止,时间长达两年零四个月。它是楚汉战争中历时最长的一场战役。

      项羽和刘邦为什么会在荥阳发生这场战役呢?

      因为荥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在河南省东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山脉的联结处,易守难攻。荥阳的西南,还有一座古城,叫成皋,此城建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的大*山上,居高临下,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刘邦、项羽的荥阳会战,就是在荥阳、成皋展开的。

      荥阳会战可以划分为一夺一失、二夺二失、中分鸿沟三个阶段。这里的"夺"和"失"都是指荥阳、成皋而言。

      一年苦战夺成皋汉二年(前205)五月,项羽追杀彭城战败的刘邦到达成皋。在这里,项羽遭遇到刘邦顽强的抵抗。如果不拿下成皋,项羽就不可能西进入关,直捣刘邦的关中老巢。因此,成皋成为项羽西进的第一道障碍。

      项羽一夺成皋整整花了一年。

      汉三年(前204)五月,项羽首先拿下荥阳,刘邦仓皇逃至成皋。再从成皋退回关中。

       刘邦这一仗败得相当惨。刘邦手下的大将纪信假扮作刘邦,带领两千女子,开荥阳城东门出降,吸引楚军的注意力;刘邦则乘机打开荥阳西门,逃出荥阳(汉王亦 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纪信是当年鸿门宴刘邦逃席时步行跟随刘邦的四员大将之一。那一次,刘邦逃得比较幸运,纪信虽然充当防火墙,但有惊无险。这一次,纪 信主动假扮刘邦,让刘邦得以逃脱,自己却被项羽所杀(项王烧杀纪信)。纪信救主,是那个时代忠于其主的道德规范的结果,但是,纪信的忠诚的确让后人敬畏。 至于刘邦,谁能救他的命他都心安理得,因为他是要当皇帝的,总不能让我这个"皇帝"死吧?

      刘邦战略再布局刘邦丢失成皋返回关中后,有 一位叫辕生的人向他献计:从关中向南出武关(武关是陕西南部的重要关隘),引诱项羽南下;汉军要坚守不战,让激战一年之久的荥阳、成皋防线得到喘息。同 时,派韩信攻掠赵地,联结燕、齐,再杀回荥阳。让楚军多方备战,分散力量,然后再打败他(辕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王 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得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 《汉书・高帝纪》)。

      辕生为什么会向刘邦献这么一计呢?

      因为刘邦在和项羽的交战中始终处于弱势。正面战场打不过人家,再不想其他办法,岂不是坐以待毙?其实,历史上许多英明的决策都是被逼出来的。人生如果没有困境逼迫,岂能发挥主动精神?

      刘邦最善听,听了辕生之计,采取主动作战和机动作战相结合的方法,率兵出武关,流动于宛叶之间;派黥布召集原来他在九江的旧部,在楚地南部形成某种势力,这就是刘邦南方战场的雏形。

      刘邦避实就虚,避免正面和项羽军队交锋,却大力经营尚未得到重点关注的北方战场。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确实没有可以书之于历史的制胜之谋,但是,刘邦非常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且在这方面非常敏锐。刘邦的会听实在是无可挑剔,而且,一旦 听到好主意,他就立即付诸实施。这里既有刘邦的过人之处,又有冷酷现实逼迫的因素。但是,无论如何,刘邦善听,在楚汉战争中无人可比。

      辕生之所以向刘邦建议派韩信攻掠赵地,原因是韩信此时已经攻下魏国,并降服了代国。

      韩信怎么会游离于刘邦荥阳主战场跑到魏国去了呢?说来话长。

      韩信北上的原因是魏豹叛汉归楚。

       魏豹(?~前204),原战国时魏国贵族。陈胜起义时立其兄咎为魏王。秦将章的攻魏,咎被迫自杀。他逃亡至楚,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 自立为魏王。项的改封西魏王。继投,又叛归。韩信破魏,被虏至荥阳,为汉将周苛所杀。魏豹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诸侯王中的魏王。魏豹统治的魏国,在今天山西省 西南部。它是刘邦、项羽交兵的主战场――河南荥阳一带的北部高原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汉二年(前205)刘邦出关伐楚,声势浩 大,魏豹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就投降了;但是,当年四月刘邦在彭城大败之后,魏豹于六月以探视母亲为由渡过黄河,又倒过去叛汉归楚。可见魏豹是个跟风派。魏豹 的做法其实是刘、项之争中天下大多数诸侯王的共同做法。或归汉,或归楚,一切服从于自保。

      魏豹叛汉之后,刘邦派郦食其去游说魏豹重新归汉,但魏豹不听。郦食其非常善辩,他后来曾经单人独骑说服齐王降汉。但是,郦食其游说魏豹并没有取得成功。

       郦食其(?~公元前203),秦朝陈留县高阳乡(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西南),自称为高阳酒徒。郦食其首先献计招降陈留县令,后郦食其又屡献计策,为刘 邦一统天下做出了贡献。因与大将韩信关系处理不当,韩信率军攻打齐国,郦食其被齐国王烹杀。魏豹叛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刘邦不能平等待人,"今汉王 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奴耳"。其实,刘邦就是这个德性,他骂人成性,魏豹受不了这种屈辱,所以,这次他是真的叛汉归楚了。

      刘邦为什么对魏豹这么在意呢?这是由魏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当时的魏国在今山西省的中、南部,恰好处在刘、项主战场荥阳的北面,从这里出发渡过黄河,上可以到达刘邦的防区。因此,此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郦食其劝说失败后,刘邦决定派韩信攻打魏豹。刘邦的这一重大举措开始时只是为了消灭魏豹,并没有更多的深意。

       汉二年(前205)八月,韩信以假相迷惑魏豹,做出从正面临晋关渡黄河的姿态,暗中却从今陕西韩城悄悄渡过黄河,攻打魏国的重镇安邑。魏豹慌忙带兵从前 线赶回来救援安邑,结果被韩信打败,成了俘虏(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豹)。大家记住魏豹被俘一事,下一章我们还将要谈到这个人的归宿。这一仗韩信采 用的是先声东击西,再围点打援,而且打得相当出色。

      安邑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都不多,但是,此战对当时的刘、项之争的战略格局起了极 大的作用。刘邦灭魏之后,在魏豹统治的魏国,设立了河东、太原、上党诸郡。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解除刘邦主战场的北部威胁,另一方面,又可从魏国向北、向 东扩展,降服代、赵、燕、齐,从北面、东面形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

      魏豹的反汉促使刘邦考虑经营北方战线,这一举措开始还看不出它的战略意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营北方战线成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最重要的军事战略之一。

      攻占魏国之后,韩信向东北攻打代、赵两国。代国在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赵国在今河北南部一带。

      韩信攻打代、赵二国一事,《汉书・韩彭英卢吴传》说是韩信向刘邦要求增兵三万,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西与刘邦会于荥阳。刘邦于是派张耳统兵三万协助韩信。但是,《史记》中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记载,反而记载刘邦在荥阳打了败仗,跑到韩信军营夺兵拒楚。

      二者的记述相反。

      我觉得《汉书》之说可能有误。刘邦在荥阳战场面临项羽的巨大军事压力,自顾尚且不暇,很难再调三万兵力去援助韩信;而且,《史记・淮阴侯列传》也记载:"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可见,是刘邦收了韩信的精兵,补充自己在荥阳战场上的损失。

      汉三年(前204)冬十月,韩信用奇兵杀死陈余、赵王歇,消灭了赵国。在灭赵之前,韩信还灭了代国。

      刘邦此时虽然在荥阳主战场上仍然遭受挫折,但是,从楚汉战争的整个战局看,刘邦已经获得了主动权。

      项羽一夺成皋之后,刘邦退回关中,从陕西南部的武关出关,到达河南的宛还有两份方案,要等一下、叶,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阳、叶县一带。项羽听说刘邦到了宛、叶,也带兵追到这里。

      和韩信的北方战场相呼应,此时刘邦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动用彭越袭击项羽的后勤补给线。

       彭越是在刘邦打到彭城之时投靠了刘邦,刘邦封了他一个魏相国,但是,又允许他自由行动,实际上就是封了他一个游击司令,但是,这个游击司令不简单。他活 动的魏地在今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部一带。这个地点恰好处在西楚都城彭城与荥阳主战场之间,因此,它是项羽兵团最重要的后勤补给线。

      汉三年(前204)五月,在项羽历时一年刚刚夺得成皋之后,彭越利用魏地处于刘、项主战场荥阳和彭城之间的战略地位,向南渡过睢水,袭击楚国后方补给线。这是彭越第一次给项羽带来重大麻烦。

       成皋城得而复失汉三年(前204)六月,项羽得知后勤补给遭到严重破坏,不得不派终公防守成皋,自己驰援后方。终公是个什么人物,史无明载,今已不可详 知。但是我们知道,终公没有完成项羽的重托,没有守住成皋。刘邦则利用项羽千里回援的机会,从宛地北上,杀死终公,夺回了成皋。这是刘邦调动项羽往返奔波 而取得的主战场的第一次大捷。

      项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往返奔波,丢失成皋,是他在楚汉之争中第一次重大失误。我们称它为失误,就是因 为项羽既不重视军事战略,又没有应对刘邦战略包围的有力举措。刘邦利用自己战略布局上的优势,用游击战频频袭击项羽的后勤补给线,迫使项羽千里回防,造成 刘邦在战役上的胜利。

      此如下围棋,刘邦虽然只是在项羽的后勤补给线上投了一个子,但是,这个子投得太关键了:它刚好点到了项羽的死穴 上。依兵法上讲,这就攻其必救;依现代军事而言,这叫做后方游击战。刘邦一方面和项羽在正面战场上殊死相争,一方面指使彭越在项羽的后勤补给线上进行游击 战。而且,彭越这个游击司令还打得非常出色。他采用的正是今人非常熟悉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打、敌驻我扰的作战方略。

      项羽本应在攻占荥阳之后继续扩大成果,彻底摧毁刘邦在荥阳的防线,为扫平关东、进攻关中作准备;结果,却被刘邦牵着鼻子走,离开荥阳,南下宛、叶,使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变得更长,作战也就也更加困难,自己的软肋也暴露得更加充分。彭越打的正是项羽的这一软肋。

      项羽听说刘邦夺回了成皋,立即赶回荥阳。

      22.首尾难顾成皋又失汉三年六月,项羽第二次攻克荥阳,包围了成皋。结果,成皋在项羽军的凶猛进攻中再次失守。刘邦二失成皋,比第一次还惨,这一次仅有一个夏侯婴陪着他逃出了荥阳。夏侯婴(滕公)长期担任刘邦的太仆,就是专用车夫。

      刘邦夺走韩信兵刘邦和夏侯婴向北渡过黄河,利用早晨韩信尚未起床的时机,假称是使者,进入韩信军营,夺走了韩信的军队。

      刘邦二失成皋,兵员损失极大,只能靠韩信的军队补充主战场的兵员;同时,刘邦对韩信一直是既使用,又防范。夺走韩信训练有素的军队,可以有效遏制韩信利用刘邦陷于荥阳战场的机会迅速崛起。

       刘邦趁韩信未起床,直接进入韩信的大营中,夺走韩信军队这件事,我总觉得有点不地道。韩信自己创建的军队,刘邦不打招呼就这么平白无故地带走了。韩信只 能是暗中叫苦,刘邦是总公司的董事长,韩信只是他下属的分公司的总经理。总公司亏损了,董事长便无偿地占用分公司的资产。反正,总公司、分公司都是我董事 长的财产。

      刘邦夺走韩信在赵国的军队意义十分重大:这说明此时韩信开辟的北方战场已经开始向刘邦的主战场输送兵员、物资,刘邦的战略优势已经得到比较明显的显现。

      所以,从荥阳主战场看,项羽第二次夺得成不是项羽军事天才的表现;但是,项羽仅仅是夺得了一个成皋,而他在全局战场上的战略劣势反倒更明显了。二夺成不是项羽的胜利,但也是他在最终失败的路上走得更远了。

      刘邦虽然在荥阳主战场上仍然处于被动,但是,刘邦利用战略上的优势迅速弥补了局部战场的损失。主战场尽管非常重要,但是,相对于全局而言,主战场也只是一个局部战场。刘邦能够利用战略优势弥补他在战役中的劣势,反映出刘邦在军事战略方面实在是胜过项羽一筹。

      令人不解的是项羽为什么不去经营北方战场,是人力不足顾不上,还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项羽对军事战略的不重视是最根本的因素。项羽过于看重他在局部战场上的胜利,对战略全局的关注却严重不足。他既没有像刘邦一样开辟北方战场、南方战场,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刘邦的战略布局。这,也许和项羽的刚愎自用的性格有关。

      刘邦在荥阳之战的第二年(汉三年,前204)已经品尝到了战略全局对局部战场有效支撑的甜头。

       项羽又丢成皋城汉三年八月,刘邦夺得韩信的精兵之后,实力迅速得到恢复。刘邦又打算再赴荥阳主战场和楚军作战,郎中郑忠劝刘邦,深沟高垒,坚守不战,派 刘贾、卢绾带兵两万,增援彭越,帮助彭越烧毁楚军的军粮,攻击楚军的后勤补给线(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 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军燕郭西,遂复下梁地十余城)。

      刘贾(?~前196),初泗水沛(今属江苏)人。汉 高祖堂兄。初任将军,从刘邦东击项羽。奉命佐彭越断楚军粮草。后渡淮,招降楚大司马周殷,会兵垓下(在今东北,沱河南岸)。旋与卢绾击平临江王共尉。称帝 后封荆王,王淮东。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反,为布军所杀。卢绾(前247~前194),丰(今)人,与同里。参加刘邦起兵。在楚汉战争 中,卢绾官至,封长安侯。汉五年七月,在随刘邦击灭后,被封为燕王。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在代地反,与陈*勾结,暗地支持陈*抗拒刘邦。刘邦击 杀陈*,遣使召卢绾,卢绾托病不行,被迫逃到匈奴。一年后,死于匈奴。汉四年(前203)九月,项羽派大司马(主管军事的最主长官)曹咎守成皋,自己回攻 彭越。项羽临行前再三告诫曹咎,坚守勿战,我十五天一定可以平定梁地。

      二失成皋。

      汉四年(前203)冬十月,刘 邦让士兵向曹咎挑战,曹咎不敢出战。刘邦便派人羞辱曹咎,曹咎还是不出战。汉军连续羞辱曹咎五六天,曹咎再也不能克制自己的怒气,不听项羽临行前的告诫, 渡汜水出战。曹咎的军队刚刚有一半士兵渡过河,刘邦军拦腰截断,展开进攻,大败楚军。曹咎等人羞愧自杀。项羽第二次丢失成皋。

      项羽这次回师向东,在外黄(今河南民权县)受到外黄县今门客小儿的启发,没有滥施暴力,结果,迅速平定了梁地。但同时,曹咎也丢失了成皋。

      这是刘邦第二次尝到了牵着项羽鼻子走、争取主动的甜头,也是刘邦以战略主动赢得战役胜利的成功尝试。

      汉四年(前203)冬十月,韩信攻破齐国。此时,刘邦在主战场虽然仍没有任何起色,但他已从北面、西面、东面初步形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韩信破齐之日,已是项羽败亡之时,同时也是刘邦军事战略思想发挥最大效应之时。

      项羽听说韩信攻占了齐国,立即派他最得力的大将且带兵救齐。这说明项羽虽然人在荥阳主战场,却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刘邦战略包围的压力。

      汉四年冬十一月,龙且兵败被杀,韩信巩固了对齐地的控制。

      面对军事上的失败,项羽派说客武涉前往齐地面见韩信。

      派说客去说服韩信叛汉,在项羽来说实在是破天荒的举动。游说、策反,从来都是一种政治手段,项羽一贯迷信武力,极少使用这种手段。项羽采用这种非常手段,说明项羽已经意识到刘邦的战略包围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

      23.中分鸿沟刘项议和刘、项主战场上,刘邦仍然没有优势。但是,项羽却因刘邦战略优势的逐步形成而真切地感受到了"少助、食尽"两大威胁。

       汉四年(前203)秋九月,刘邦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连续派出说客,终于说服项羽释放太公、吕后,双方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鸿沟即成了楚汉的分界线。鸿沟,是战国时魏国留的沟通黄河与淮河的运河,北起荥阳,南至中牟、开封,南流至沈丘入淮河的支流颍水。

      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来源于鸿沟。所谓楚河、汉界都是指鸿沟而言。今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项羽的鸿沟议和是不得不议和。

      整个荥阳之战的过程就是项羽在荥阳战场上屡战屡胜的过程,但是,项羽在局部战场的节节胜利并没有给他带来全局的胜利;相反,当项羽在成皋和刘邦相持的二十八个月中,他的战略全局方面的优势却在不断缩小。

       韩信平定了项羽分封的魏、代、赵、燕、齐诸国,控制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形成了从北面、东面包围项羽的态势。对刘邦来说,韩信破魏、灭代、败赵、 降燕、亡齐,不仅在北方和东方形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而且也解除了自己主战场的侧面威胁。同时,刘邦获得了燕、赵等地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大大加强了主战 场的力量。

      荥阳之战的二十八个月中,项羽在荥阳战场上胜利的过程,也就是他在全局上失败的过程。这样的统帅怎么能算得上"善战"呢?项羽英勇是实,善战是虚;严格来讲,项羽只英勇,并不善战。尤其是不善于战略决战,这是项羽最终败亡的惨痛教训。

      战略讲的是全局,是整体。战略布局讲究着眼于整体和长远,不拘泥于局部细节。刘邦虽然在荥阳之战中每战必败,但是,由于战略全局走活,荥阳主战场失败的过程反倒成了他在战略上最终战胜项羽的过程。

      项羽在荥阳会战中倾注了全力,这一仗持续时间之长,对项羽最终失败的影响之大,在项羽一生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项羽在政治上、军事上犯了那么多错误呢?请看:自毁长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