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拜访王导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谢安
  •   东晋历史上有两位最有名的宰相,一个是王导,一个就是谢安,东晋能够维持这么多年,他们俩是最大的功臣了。有趣的是,这两位宰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他们都是道家的推崇者,执政时都采用清静不扰民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所以两人当政时,都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安定;其次,他们都风度潇洒,是一代风 流领袖,都属于那种偶像型领导人。当时人们常把他们两个相提并论,只是说,谢安要更文雅一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就指王导的 家族琅玡王氏(代表人物王导、王羲之)和谢安的家族陈郡谢氏。他俩都是各自家族里最辉煌的人物。

      王导字茂弘,家世显赫,祖父王览官居 光禄大夫,父亲王裁任镇军司。王导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见到他后非常惊奇,对他的从兄王敦说:"这个孩子的容貌 气度,是当将军宰相的材料。"开始承袭祖上的爵位为即丘子。司空刘萛引荐他为东阁祭酒,又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但他都未接受。后来在东海王司马越 处任参军。

      当时元帝还是琅玡王,与王导关系很亲密。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开始了动乱,于是全心全意辅佐琅玡王,暗中立下了兴复朝纲的志愿。正是他,竭尽全力为司马睿造势,在士族中抬高他的声望。司马睿倚之为股肱之臣。

       元帝即位后,以王导为丞相军谘祭酒。桓彝刚到江南,见朝廷力量微弱,对周顗说:"我因为中原动乱不安,来到这里想保全自己,可朝廷衰弱成这个样子,能成 什么大事!"心中一直忧郁不快。他去拜见王导,畅谈天下大事,回家后,对周顗说:"刚才我见到了管夷吾,不再忧愁了。"过江南来的诸人,每到闲暇之日,相 邀到新亭宴饮。周顗在席上感叹:"风景倒还差不多,可举目有江河之异。"大家都相视而泣。惟王导神色肃然地说:"大家应振奋起来效力于王室,收复神州土 地,怎么能像可怜的楚囚一样光会流泪哭泣呢!"大家这才收泪拜谢他的教诲。

      元帝正式登基的时候,文武百官列队陪侍,元帝让王导上来和自己一起坐在御床上。王导坚决推辞,说:"如果太阳也和万物一样平等,那么老百姓又如何仰沭圣恩呢?"元帝这才罢了。元帝任命王导为尚书令,太子太傅,其实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那时候,司马氏刚在南方落脚,没什么势力,全靠着王氏给他撑着。王导做宰相,控制了政治大权,他的哥哥王敦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的军事,握有重兵,控制了军事大权。

      后来,王敦图谋不轨,反叛朝廷,刘隗劝元帝尽诛王氏家族之人,人们议论纷纷,都为之担心。王导率族中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天亮时到台阁处等待议罪领罚。元帝因王导素来忠诚正直,特地召见他,安慰他。所以,王导一直是晋朝的中流砥柱。

       王导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办事,虽然每天开支用度没有宽余,可一年总还有些节余。当时朝廷财政枯竭库藏空虚,只有粗丝布几千端,出售到市上却无人购买, 因而朝廷开支非常困难。王导很着急,就和朝中的一些名贤都用这种粗布做衣裳,于是人们纷纷仿效他们也穿这种衣服,这些布匹的价钱一下子就贵了起来。这才令 主管者去卖,每端布卖到一两金。从这件事可见,王导受众人仰慕,竟到了爱屋及乌的程度。

      在谢安十几岁的时候,这两位宰相,还曾经有过 一次"会晤"。其实,王导比谢安大四十四岁,王导去世那年,谢安才十九岁。王导去世的前几年,谢安曾经去拜访他,王丞相对这个后辈大为欣赏,很快,谢安的 名声又上了一个台阶。而王导也给谢安留下了终生不忘的好印象,当他执政时,对当年王导的很多治国之道,仍然十分认可。

      青少年时代的谢 安就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东晋朝廷先是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著作郎,都被谢安以有病 为藉口推辞了。后来,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吟咏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就 是不愿当官。当时担任扬州刺史的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 曾多次征召,谢安仍然予以回绝。以此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接连上疏指责谢安,朝廷因此作出了对谢安禁锢终身的决定,经皇帝下诏才赦免。然而谢安却不屑一 顾,泰然处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