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迷信鬼神又怕老婆的皇帝
杨坚与独孤皇后
姓名:杨坚
谥号:文皇帝
庙号:高祖
生卒:公元541年—604年
在位:公元581年—604年
享年:63岁
陵寝:泰陵
皇后:独孤氏
嗜好:迷信鬼神
最得意:结束分裂战乱局面,一统天下
最失意:惧怕独孤皇后
最痛心:五个儿子虽是一母所生,却内讧不断
最不幸:被儿子杨广谋杀
名言:居上莫能公道以御物,为下必踵私法以希时。
隋文帝杨坚,原为北周隋王。公元581年,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王朝,当上了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589年,隋灭南陈,统一天下,从而结束了东晋以来 200多年的分裂、战乱局面。开国之初,杨坚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适应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和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国家人 丁兴旺、国库殷实。
然而,杨坚生性多疑、不学无术,且喜欢玩小心计,使得忠臣们不敢直言。杨坚不喜欢诗书,竟然将地方学校全部废除,只留下一个国家办的学校。到了晚年,杨坚更是喜怒无常,滥杀无辜。所以,虽然隋朝是在隋炀帝杨广手中给折腾没的,但杨坚也难辞其咎。
家世显赫 仕途艰危
隋文帝杨坚,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六月十三日生于冯翊(今陕西大荔市)般若寺。传说,他呱呱坠地的时候,祥瑞的金光辉映着殿堂,室内洋溢着浓郁的芳香,这也许有些附会,但杨坚出生在一个大贵族家庭,倒是事实。
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杨震主持军国要务,地位几乎同于丞相。"弘农杨氏"世任高官,是汉、魏、北朝至隋唐时期最著名的门阀世族之一。西魏大统三年 (公元537年),杨坚的父亲杨忠追随独孤信投靠西魏专权的宇文泰。因在宇文泰执政和宇文觉建立北周过程中功勋卓著,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 空,封随国公。
依靠家庭背景,杨坚曾在王公贵族子弟的专门学校里念过书。至于学习成绩,后世多讥讽他不学无术,他也自称"不晓书 语",大概当时不是用功的学生。杨坚从14岁就开始了做官生涯,15岁,依靠父亲的功勋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荣誉职衔。北周取代西魏 后,杨忠为开国功臣,杨坚又升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明帝继位后,又封杨坚为大兴郡公。公元560年,周武帝继位,19岁的杨坚被任命为随州(今湖北随 县)刺史。公元566年,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认为杨坚前途无量,便把自己14岁的七女儿嫁给了杨坚,这更提高了杨坚的地位。公元568年,杨忠 死,杨坚继承了随国公的爵号。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杨坚立下战功,又被晋封为柱国。第二年,杨坚出任定州(今河北定县)总管,不久转亳州(今安徽亳 州)总管。
杨坚并无特别突出的功绩,地位却扶摇直上,逐渐引起一些朝臣和贵族的嫉恨。北周初年,宗室宇文护把持朝政,多次想除掉杨 坚,都因别人的阻拦而没有得逞。一次,宇文护外出狩猎,满朝文武大臣随行。当时正是秋高气爽时节,大队人马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原野上,马蹄杂踏,尘土飞扬, 声势很大。就在这紧张忙乱的时候,宇文护乘人不备,嗖地一箭,向正在追赶野狐的杨坚射去。杨坚没有防备,处境十分危险。猛然间,在杨坚的右侧方,一匹高头 大马腾空跃起,马上的一员大将扦动长弓,把箭轻轻打落在地,杨坚才化险为夷。这位救了杨坚一命的人正是大将军侯伏。
除宇文护之外,宇 文氏家族中的其他人对杨坚也充满敌意。朝中一些大臣还乘机风言风语,推波助澜。杨坚袭爵隋国公、武帝聘杨坚长女为皇太子妃之后,表面上杨坚更加受到礼重, 实际上他的仕途更坎坷了。一次,齐王宇文宪对武帝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我每次见到他,都感到有些不自在,恐怕他不是一个久居人下的人,请早一点把他除 掉。"武帝没有采纳宇文宪的意见,回答说:"杨坚只是一个将才,并不妨书。"又有一次,内史王轨突然求见武帝,对杨坚极力诋毁。王轨道:"普六茹坚貌有反 相,应早日除掉。"
北周武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北周的其他皇帝不同,他认为王轨是在搬弄是非,便冷冷地回答说:"一切都有上天安排,你能把上天怎么样呢?"由于武帝不为群言所惑,一直信任杨坚,杨坚才没有被除掉。
武帝死后,他的长子宇文赟继位,历史上称为宣帝。宣帝时期,宇文氏家族的成员对杨坚更加猜忌,谋害他的阴谋也接踵而来。杨坚在仕途上更充满了危难。
北周宣帝对杨坚也有疑忌之心,有一次,他让四个宠妃打扮得分外妖艳,站在自己的两侧,又派人召唤杨坚。宣帝对左右的武士们说:只要杨坚脸色稍有改变,就 立即把他杀掉。当杨坚在朝殿上走的时候,宣帝还故意和四个嫔妃嬉笑耍闹。谁知,杨坚应召上殿后,脸上始终是一股正气,目不斜视,从容自若。宣帝阴谋没有得 逞,只好叫杨坚退下。
虽受朝廷大臣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牵制,但是杨坚本人格外小心,所以,尽管杨坚仕途上充满了艰危,但他终究没有被宦海淹没。
诛杀诸王 代周自立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六月,武帝死,宣帝继位,以杨坚女为皇后,任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第二年初,杨坚又转大后丞、右司武,旋升大前疑(相当于丞相)。在宣帝外出时,由杨坚主持日常政务。
杨坚积极利用已有的社会影响,广泛拉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杨坚在做随州刺史时已与骠骑将军庞晃结为莫逆之交,后来杨坚做定州总管,庞晃任常山太守,二 人交往更密。在杨坚转任亳州总管之前,庞晃曾劝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业,杨坚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机还不成熟啊。"杨坚代周自立的愿望溢于言表。
周宣帝虽年少,但昏庸荒淫,又修建洛阳宫,致使上下怨愤。杨坚便开始做取代周室的准备工作。有一次,杨坚与好友宇文庆谈论当时形势,预感到北周的统治即将结束,对可能出现的动乱局面进行了充分的估计,并已经做好收拾北周局面的思想准备。
杨坚在积极为代周做准备,曾引起周宣帝的警觉,甚至曾想杀掉杨坚。但杨坚始终不动声色,周宣帝既找不到借口,也不愿随便杀死自己的岳父。
尽管杨坚表面不露声色,但内心对周宣帝的猜疑也感到不安,为逃避周宣帝的猜疑,也想在北周动乱时握有实力。杨坚想暂时离开朝廷,到地方上去掌实权,他把 这种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同学内史上大夫郑译。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周宣帝决定南伐,郑译乘机推荐杨坚。周宣帝做太子时郑译即以讨好得宠,言无不 从,遂任命杨坚为扬州(今江苏扬州)总管。
大军未出,周宣帝病重,召见小御正刘昉、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准备托以后事。二人到时,周宣 帝已不会说话。这时,宣帝的长子宇文阐年方8岁,根本不能真正做皇帝。刘昉为以后飞黄腾达,便与郑译商议,共同拟定一个假诏书,声称周宣帝遗嘱,让杨坚以 皇太后父亲的身份总揽朝政,辅佐周静帝。宣帝死后,刘、郑等人暂不公开,首先宣布由杨坚总管中外军事大权。杨坚又以诏书的名义控制了京师卫戍军队,基本控 制了朝廷。
三天后,杨坚等人才正式宣布宣帝已死的消息,8岁的宇文阐即位,以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就这样,杨坚掌握了军事、政治全权。杨坚深知自己的地位还不巩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杨坚首先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核心。杨坚是在刘昉、郑译等人的拥戴下才得以上台的,刘郑二人都想借助杨坚捞到好处,他们建议由杨坚出任大冢宰,郑译要做大司 马,刘昉想任小冢宰,实际上就是要三人共掌朝政。杨坚不愿让他们分割自己的权力,在亲信李德林的支持下,杨坚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自任丞相,设丞相府,以郑 译为相府长史兼内史上大夫,刘昉为相府司马,李德林为府属兼仪同大将军,把他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杨坚又拉拢真正具备政治才能的高颎等一帮人作为自己的 亲信。相府实际上已代替朝廷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杨坚利用掌握军权的司武上士卢贲,用军队的力量暂时压服了尚未完全清醒过来的朝廷百官。
然后又向威胁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开了攻势。杨坚初执政时,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仍以皇叔身份居上柱国、右大丞相职,在朝廷中与杨坚平起平坐,是杨坚秉政的 一大障碍。杨坚指使刘昉把他劝回家中,不要过问朝政,答应以后由他做皇帝,只须在家里等待。他年轻无才,便信以为真。杨坚排除了最近潜在的干扰,但这时真 正的威胁是已经成年并各居藩国的宇文泰的五个儿子: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遒。他们既有实力,又有影响,一旦起兵,杨 坚根本无法控制。在还没有公开宣帝的死讯时,杨坚便借口召他们回到长安,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印符。五王与雍州牧毕王宇文贤联系,请他起兵,但宇文贤很快就被 杨坚击败。杨坚明知是五王从中捣鬼,却假装不知,并允许他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以此安定他们。五王看到外面指望不上,便寻找直接刺杀杨坚的机会。
有一天,赵王宇文招借口请杨坚吃饭,安排亲信卫士手持兵器守护左右,并暗伏兵士于后。杨坚到后,所带随从均被挡在外面,只有杨弘与元胄跟进去,并且只准 坐在门口。元胄看出势头不对,便说:"相府有事,丞相不宜久留。"催杨坚赶快脱身,并强行拉杨坚离开座位,赶快出门,护送杨坚回到相府。杨坚赏赐给元胄大 笔财富,并以谋反罪杀死宇文招、宇文遒,其他三王也很快被除掉。宇文氏的势力基本被消灭。然后,杨坚宣布废除周宣帝时的严刑峻法,停止洛阳宫的营建,以此 取得广泛支持。这样,杨坚在京师的统治已基本稳固。
杨坚以外戚专权,又引起北周一些地方势力的不满,河南、四川、湖北等地的将领纷纷 起兵。杨坚本想寻找种种借口,逐步用自己的亲信去控制地方,把原来的将领召回京师,或杀或用,就可兵不血刃地控制全国局势,但都没有成功。杨坚执政刚一个 月,尉迟迥便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发难,王谦在益州起兵,司马消难在郧州(今湖北安陆)起兵,局势异常严峻。杨坚一方面利用自己已经取得的政治优势拉拢地 方将领,对反对者进行分化瓦解;另一方面,投入自己所能控制的全部军队,经过半年的战争,三方武装反抗被全部平定,杨坚控制了北周政局,做皇帝仅仅是一个 形式的问题了。
从辅政之日起,杨坚要做皇帝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平定三方武装反抗的过程中,杨坚又为铺平做皇帝的道路采取了下列措施: 宣布自己由左丞相改任大丞相,废左、右丞相设置,不久改称相国;让自己的长子杨勇出任洛阳总管、东京小冢宰,监督东部地方势力;杨坚由随国公改称随王,以 20州为随国,封独孤氏为王后,杨勇为世子,随王位在诸侯王之上;为进一步宣扬自己的家世,追封曾祖杨烈、祖父杨祯、父亲杨忠;为进一步削弱宇文氏的影 响,废除所有对汉人的赐姓,令其各复本姓,这一措施得到汉人的普遍拥护。
至公元580年底,杨坚做皇帝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元 581年正月,杨坚走了一个前人使用过的体面形式——禅让。他派人为周静帝写退位诏书,内容极称杨坚功德,希望杨坚按照舜代尧、曹丕代汉献帝的故事,接受 皇帝称号,代周自立。诏书由朝廷大臣捧着到随王府送给杨坚。杨坚假意推辞,经过朝廷百官的再三恳求,杨坚才同意接受。仪式结束,杨坚穿戴上早已准备好的皇 帝服装,在百官簇拥下坐上心仪已久的皇帝宝座。杨坚这时刚40岁。
杨坚由继承父亲的随国公起家,后来又晋封为随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 国号定为"随"。但他又感到随字有"辶",与走同义,似乎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改元开皇,仍以长安为首都。杨坚虽然改了随字,但隋朝还是没有逃脱短命的 命运,仅仅30年便灭了。说来也是巧合,当初杨坚夺取的是宇文氏的帝位,而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恰是命丧宇文氏之手。
统一海内 革旧图新
隋文帝杨坚做了皇帝后,首先追谥其父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母亲吕氏为元明皇后;以独孤氏为皇后,长子杨勇为皇太子。为吸取宇文氏没有强根固本的教训,杨坚封他的弟弟和儿子们为王,并各掌一州,兼管周围各州军事,又都配备亲信重臣辅佐,以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杨坚是在刘昉、郑译等人拥戴下控制朝政并代周自立的,但这些人并不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况且在杨坚称帝后,多恃功自傲,总想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权力。杨坚 要真正治理国家,就必须彻底摆脱这些人的干扰,以免他们以后再跟自己捣乱。建立新的权力中枢后,这些人逐渐被疏远、罢免或杀头。杨坚以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 纳言,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李德林为内史令,韦世康为礼部尚书,元晖为都官尚书,元岩为兵部尚书,长孙毗为工部尚书,杨尚希为度支尚书,杨惠为左卫 大将军。后来又提拔了具有军事才能的杨素和有经济头脑的苏威等人,组成了新的权力中枢。
杨坚在杨氏天下基本稳定、政治机构大致完善后,接受高颎等人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加强了对江南的统一。
杨坚的一大历史贡献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以考试取士。所以隋文帝杨坚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个有功绩的皇帝,他对政治体制包括 法制的改革,对于唐朝的体制是个直接的影响,实际上,唐朝的体制基本上是隋朝时的翻版,一般我们对唐朝的评价很高,但是,唐朝的很多的制度却是在杨坚的时 候确定的,所以,我们在高度评价唐朝的唐太宗以及盛唐风范的时候,还是应该把功劳分给杨坚一点才公平些。
北周官制多模仿《周官》设 置,既乱且滥。杨坚接受崔仲方的建议,恢复汉、魏旧制。设三师、三公及五省。三师不掌实权,不置官署,只是给予德高望重者的荣誉职衔。三公虽置僚属,有参 与国家大事的责任,但也只是顾问性质,没有实权,也不常设。五省才是真正的权力机关,其中,内侍省是宦官机构,主要掌皇宫中琐事;秘书省掌国家图书历法, 是比较清闲的地方,二者在政权中不占重要位置。门下省和内史省都是协助皇帝执政的决策机构,掌管机密,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皇帝发布的诏书,签署大臣的奏 章,对皇帝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对奏章可以驳回或进行处理。尚书省是主持日常政务的机构。尚书省置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部,掌管全国官 吏的任免、考查、升降及调动等;礼部,掌祭祀、礼仪及接待四方宾客;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度支(后改称民部),掌管全国土地、户 籍、赋税、财政收支等;都官(后改刑部),掌管法律、刑狱等;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六部始称六曹,由左、右仆射分领。六部 尚书分掌全国政务,加强了中央集权,后世遂相沿成例。
隋朝的五省六部制,形式上是继承汉魏旧制,实际是总结了秦汉以来的统治经验,发展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可以防止外戚大臣专权篡位和地方势力分裂割据。三省六部的官员品位不高,职权有较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集权和任免官吏。
除了五省六部,还有御史台、都水台、十一寺和十二府。这些后来基本上成为日本大化革新时参考的内容,如日本的八省制即是把五省和其他的机构融合而成的。 到现在为止,日本的行政机构的名称还保留了隋唐时期的名字:中央的省相当于我国中央的部,但其地方机构是县,县长官知事是标准的中国古代名称,级别相当于 我国的省长。其他如北海道、东京都、大阪府,都是从中国学来的名称。包括日本的和服、日本的仕女长相、装束等,都是和隋唐时期的中国文化极其相似的,这不 是巧合,而是直接学习的结果。
隋建国以前,地方官制极为混乱。公元580年,北周仍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全国有 211州、508 郡、1124县。"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造成极大的财政浪费。开皇三年 (公元583年),杨坚下令废郡,实行州、县两级制,又合并了一些州县,裁汰了 一大批冗官,既节省了开支,又有利于政令的推行。两级制也成为后世定式。
北周末年,地方势力长期威胁中央政府。杨坚专权,也引起地方 上的武装反抗。为有效地控制地方,杨坚规定:九品以上官员全部由吏部统一任免,每年都要接受吏部的考查;后来又规定,刺史、县令三年换一个地方,避免发展 为割据势力;县佐不能任用本郡人,以免豪强地主把持地方行政。地方政治的改革,巩固了中央集权。
北周的刑律残酷而紊乱。杨坚下令制定 《开皇律》,废除了枭首、车裂等残酷刑律,只保留律令500条。刑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等,并规定只要不是图谋推翻杨氏政权者,不得株连九族。流传至 今最完整的是《唐律疏议》,代表了唐律,其实这也是从杨坚《开皇律》中继承过来的。杨坚对于我国古代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逃避 国家的赋税、徭役,农民往往虚报年龄,以求躲过纳税年限;豪强地主占有大量依附人口,也想方设法不报户口。为扩大财政来源,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杨 坚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也称"输籍法")两项措施。前者即严格核对户口,实行户籍制度。这一年就检查出大量的成丁男子,并有很多人被编入户 籍。根据各家资产情况,从轻做出缴纳赋税的标准,写成"定簿"。这样,百姓不能逃税,地方官吏也难以随意增减克扣,更重要的是把大量依附人口从豪强地主的 荫庇下吸引出来。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检查,重新制定"定簿",收获后即以此征收。这两项措施使国家掌握的人口剧增,增加了财政收入。
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每个成年男子可以分配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成年女子分配露田40亩,奴婢与一般农民分田数量相同。均田法又规定:京官 1-9品都可得到1-5顷的职分田,收入作为俸禄,免官则交出土地;各级行政机构都可耕种一定的土地,称公廨田,其收入作为办公费用。这种办法节省了大笔 财政支出,也就变相增加了国家的实际收入。整个隋代,国家的仓库都堆满了粮食和绢帛,呈现经济繁荣的景象;同时,均田制给一般农民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土地,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隋朝对农民的赋役征收主要是租、调和力役。它规定:男女3岁以下为黄,4-10岁为小,11-17岁为 中,18-60为丁,60以上为老。负担国家赋役的主要是丁。一对成年夫妇每年要交纳粟3石,即租。种桑养蚕地区每年交绢1匹(相当于4丈)和绵3两,种 麻织布地区每年则交布1端(相当于5丈)和麻3斤,即调。没有结婚的单身成年男女可交租、调规定的一半。成年男子每年为国家服徭役1个月,称"力役"。开 皇十年(公元590年),又规定成年男子的力役,50岁以后可以交纳布帛代替,称庸。租庸调制一直影响到唐代。
为便于把潼关以东地区的粮食、布帛运到首都,开皇四年(公元584年),杨坚命当时的巧匠宇文恺率领民工开凿广通渠。广通渠的开凿,也为两岸的土地提供了灌溉条件。
魏晋以后,国家分裂,币制非常混乱,影响着商品交换的发展。杨坚建国后,下令改铸五铢钱,废除其他古币和私人铸币,只准五铢钱流通,又统一了度量衡,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在对外关系方面,杨坚一贯采取打拉结合的策略。突厥原是活动于中亚一带的游牧民族,后来东迁,活动在蒙古草原。在北齐、北周时,经常向内地侵扰。杨坚初 执周政,采取和亲政策,努力缓和双边关系。杨坚代周自立,突厥大举南侵,攻掠今甘肃和陕北一带,被杨坚派杨弘、高颎等在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率兵击 败。为阻止突厥的南下骚扰,杨坚三次征发民夫修筑长城,并加强防御。不久,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向西发展,东突厥逐渐南附,接受隋朝的控制, 北部边防渐趋巩固。
对长期依附北周的后梁,杨坚一开始采取笼络政策,当经济和军事实力有较大发展并对统一江南做好了准备后,杨坚就不能容忍在自己的疆域内再存在独立王国。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八月,杨坚邀请后梁帝萧琮到长安,派兵灭掉梁国。
杨坚建隋后,即开始做统一江南的准备。在巩固了内部、缓和了与突厥的矛盾、灭掉了后梁之后,开皇八年(公元588年)秋,杨坚共发兵五十多万人,东起海 滨,西至今四川,在整个长江沿线水陆并进,向陈发动大举进攻。这时,陈共有兵力不过十万,而君臣仍生活在花天酒地之中,在隋的全面进攻中,后主陈叔宝及文 武百官全部做了俘虏。200多年的分裂局面,由杨坚再次统一。
隋继承北周的疆域,灭陈以前,统治地域包括长江以北的全部地区。隋朝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西9300里,南北近15000里,东南临海,西至今天的新疆,北至今天内蒙古杭锦后旗西。
隋初仍沿用西魏、北周以来的府兵制,战士和家室、土地自成一个系统,不受地方州县辖制。灭陈之后,战争已基本结束,为把府兵变成国家的纳租对象,开皇十 年 (公元590年),杨坚对府兵制进行了较大改革:所有军人,户籍全部划入当地州县,土地分配和赋役征收与原来的农民完全一样,只是他们仍有军人的职 责,受军府管辖。这种兵归于农、兵农合一的措施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又加强了政府对军人的控制。这一制度到唐代仍然沿用。
同时,杨坚为稳固自己的统治,下令除边疆和京师守卫军队以外,其余的兵器等军事装备立即停止制造,民间兵器全部销毁;军人子弟应尽力改从学文,要把尚武之风改变成习文之气。
这些办法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由于有了这些有效的措施,所以,在短短的20多年里,隋朝经济出现了 繁荣景象。耕地面积大量增加,隋初为1900多万顷,20多年以后,增加到5500多万顷。农作物的产量增长较快。隋文帝即位之初,府库空虚。10多年以 后,政府的府库已容不下各地征调的绢帛,而需要建立新的府库。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后来, 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用尽。正如《贞观政要?辩兴亡》里所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朝仓库的丰实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因而后来隋 炀帝才如此豪爽地向西域的商人炫耀自己的实力,才有了挥霍的资本。
提倡节俭 黜戮重臣
文帝代周建隋,总觉得自己得到国家太容易,担心人心不服,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他轻徭薄赋,勤于政事,每日晨起听朝,有时太阳偏西尚不知倦。
为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总结了两条经验:第一条是节俭;第二条是大杀贪官污吏。只是杨坚过于主观,且生性多疑,闹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在历代封建皇帝中,隋文帝是特别重视节俭者之一。他教训太子杨勇时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你一定要厉行节俭。"他自己从辅助政 时就提倡节俭生活,使之成为风气,以致当时士人的便服多用布帛制作,不用绸锻绫罗,饰带也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他称帝后,更宣布"犬马服玩,不得献 上"。对于以布袋进干姜,以袋献香料的官吏,都认为是浪费,大加斥责。《资治通鉴》中称他:"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 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有一次患痢疾,须配制止痢药,药方中有胡粉一两,宫中竟然都找不到。还有一次,他要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中也没有。如此 躬行,成了他改革政治的一个根本条件。
杨坚做皇帝,使用了阴谋诡计,由独揽朝政发展为代周自立。他的经验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周静帝年龄 幼小,宇文氏没有有效地控制大权。由此,杨坚也把它作为教训,在使宗亲、亲信把持大权的同时,极力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对朝廷百官、特别是功勋卓著的文武 大臣,时时保持高度的警惕,对他们的言行密切注意,惟恐他们也走自己的道路,颠覆杨家的天下。
杨坚假托年幼时相面人赵昭曾经秘密告诉他说:"你将来命该称帝,但是必须大加诛杀才能巩固新朝。"以此为据,他整顿吏治,建立起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对廉官良吏赐帛赠田,晋级加官,布告天下,实行奖励;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派左右亲信严密侦查百官的行为。
杨坚在建国初期成功地排除了曾对他做皇帝立下汗马功劳但实际没有治国能力的刘昉、郑译等人,使用了高颎、苏威、李德林等一批真正能帮他治理国家的人才。 在他巩固统治的同时,他所使用的文臣武将都获得了高官勋爵,但他们又引起了他的猜疑。至杨坚晚年,开国功臣、平定三方武装反抗的地方将领、南平北抚的文武 大将、帮他在中央主持一系列改革的重臣,已所剩无几,或遭杀戮,或被废弃,大部分都没有明显的恶迹,只是充当了杨坚猜疑的牺牲品。
梁睿本是北周旧臣,在征讨王谦时有大功,出任益州总管。只因他在益州颇得人心,杨坚便怀疑他有发展地方割据之意。梁睿也深知杨坚怀疑自己,便主动辞去益州总管的职务,到长安去做京官,接受杨坚的直接监督。但最终还是遭致非议,被免官。
王世积也是北周官僚,在平尉迟迥和灭陈时,数有大功,晋位上柱国。王世积亲眼看到许多功臣被杀,从此嗜酒如命,不参与任何政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 年)杨坚征辽东,以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回师后被任命为凉州总管。这时,王世积的一个亲信皇甫孝谐犯罪,被官府缉捕,投奔王世积,王世积没有接受。皇甫孝谐 被捕,判以发配,为报复王世积不肯包庇,他竟然诬陷王世积谋反,杨坚明知并无任何根据,仍下令处死王世积。
虞庆则也是北周旧官,因在 安抚突厥和灭齐中曾立大功,颇受杨坚赏识,位至尚书右仆射,成为除皇帝外的第二号实权人物。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李贤叛乱,杨坚指名要虞庆则为行 军总管。在回师途中,虞庆则曾指着一个地方说:"若在这里有一个合适的人驻守,只要有足够的粮食,便难以攻破。"杨坚便以谋反罪杀死虞庆则。
高颎是杨坚作为治国之才拉拢为心腹较早的一个,高颎的父亲本是独孤信的部下,被赐姓独孤氏。杨坚的妻子是独孤信的女儿,故杨坚和高颎的关系一直很融洽。 杨坚代周,高颎是高参;杨坚做皇帝,高颎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是掌实权协助杨坚治国的第一号人物;政治、经济改革的许多重大决策,杨坚都得之于高颎。高颎 是杨坚长期依赖的亲信,也是最得力的助手。杨坚对高颎也非常信任,常把高颎比作镜子,说他可以矫正自己的过失。有人说高颎的坏话,杨坚一律不听,甚至治告 状者的罪。封官职、爵位都到极限,赏赐的财物更是无数。至开皇末,杨坚对长子杨勇越来越不满意,准备把帝位传给次子杨广,高颎并未领会杨坚的意图,反对废 杨勇而立杨广。杨坚为削弱杨勇的力量要从东宫挑选卫士,高颎不同意。因为杨勇的女儿是高颎的儿媳妇,若杨勇继位,高颎则是地位显赫的皇亲国戚。杨坚是以外 戚身份谋取帝位的,故对此非常敏感,认为高颎坚持让杨勇做皇帝并为其着想实是想步自己的后尘。后以王世积之事株连高颎,便罢免了他的左仆射职务和上柱国勋 衔。有人告高颎有谋反迹象,杨坚没做任何核实,就信以为真,只是不愿落个连续杀戮功臣的名声,才没有杀死高颎,而剥夺了他的全部官职,贬为平民。
杨坚经常使人四处查访,凡稍有过失者,都要加以重惩。刑部侍郎只因迷信穿红裤子有利于升官,在一次上朝时穿上了它,杨坚把它的含义理解为避邪,上朝穿避 邪的衣服显然是把皇帝看成了邪,马上下令推出去杀头。当时任大理寺丞的赵绰提出异议,认为根据法律不该杀头。杨坚说:"你可惜他就不可惜你自己的生命 吗?"又有一次,时值某月初一,在上朝时有个别武官的衣服与佩剑穿戴得不整齐,杨坚认为这是对朝廷的不尊。他没有直接向武官问罪,而是责备专管弹劾大臣的 御史为什么没有当场对他们提出弹劾,便命令杀掉御史。谏议大夫毛思祖出来劝阻,也被当场杀头。为禁止官吏受贿,杨坚还派人私下四处行贿,一旦有人接受,便 马上处死。
为树立自己的权威,杨坚在宫廷中长期放着杖棒,稍不如意,则当场施以杖刑,有时一天就要打好几个人。杨坚还常嫌持杖者下手 过轻,怀疑他们手下留情,便要推出杀头。故宫廷中常有人死于杖下。高颎等人都曾提出"朝堂非杀人之所,殿廷非决罚之地",建议宫廷不该设杖棒设施。杨坚一 度废去杖棒,但他想打人时,用马鞭抽打感到不过瘾,很快又把杖棒放入宫廷,百官犯法本应交大理寺审理处置,杨坚却喜欢亲自看人挨打,把宫廷变成公堂,显然 是为提高威慑力。
在中国古代社会,行刑一般要在秋天,叫顺应天意,即秋天叶子要落,气氛肃杀。而春天万物复苏,要生长了,这时严禁猎 杀动物,不许破坏幼小树木。总起来说,就是春夏行赏,秋冬处罚。杨坚在晚年时却破坏了这种历来的习惯,在夏天时就要杀人,有大臣反对,他狡辩说,夏天时老 天爷有雷电暴雨,这也是天意在发怒。
杨坚非常迷信,佛道、符瑞、阴阳五行及各种鬼怪,都在杨坚的崇信之列。北周武帝灭佛之后,佛学在 北方衰微。杨坚初任丞相,便下令对原来的和尚、道士进行挑选,让他们各操旧业。杨坚称帝之年,更下令听任天下百姓出家做和尚、道士,在全国范围内按人口征 钱,在各地营建佛寺,修塑佛像,缮写佛经;大都市则由国家拨专款修复寺庙。佛道之学再度复兴,并很快风靡全国,当时民间的佛经比儒家的六经还要多几十倍。 隋唐佛教的繁荣与杨坚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
杨坚做皇帝,是通过和平政变的方式取代北周宇文氏的。新朝官僚大多是北周旧臣,在功绩、 实力和其他方面杨坚并不比他们有资格,要有效地控制他们,除镇压、猜疑和苛察外,还需要从心理上征服他们,即把他所以能做皇帝说成是上天的旨意。王劭本是 一个学者,靠赞美杨坚有帝王之相做了著作郎。他认准了杨坚的爱好,广泛搜集能为杨坚做皇帝充当理论根据的材料,任意曲解附会,把北周的灭亡、杨坚由专政到 称帝以及隋的国号都说成是上天的安排。这是杨坚最希望得到的,王劭因此得到优厚的赏赐。
杨坚不仅提倡佛道,对当时民间流行的各种迷信 他都相信,包括山神、土地、河海龙王等,甚至对各种妖怪也不怀疑。杨坚的妻子独孤氏和杨素的妻子郑氏都得了病,医生认为这是有人故意利用猫妖作怪,杨坚对 此专门下了诏书:凡有意饲养、培训并利用猫妖等怪物而害人者,一律流放边境。
杨坚被后世讥为不学无术,他自己也承认,并且看不起那些 咬文嚼字的读书人。如杨坚要对北周宗室宇文氏斩尽杀绝,李德林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就显得皇帝过于残忍。杨坚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一介书生,没有资格 参与这种政治大事。"不听劝告实施了自己的计划。杨坚认为文化无用,进而认为不需要建立学校。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杨坚下令全国只保留供王公贵族子 弟读书的国子监,废除天下郡县的所有学校。
杨坚做皇帝的第二年,便嫌旧长安城规模太小,且宫中又常闹鬼,下令在旧城西北修筑新都城。同年底完工。因杨坚最早的封爵是大兴郡公,新城便被命名为大兴城(今西安市),皇宫称大兴宫,主要宫殿称大兴殿。
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杨坚对大兴城又失去了兴趣,便以杨素为总管,宇文恺为主要设计者,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南)营造仁寿宫。通过开山填谷,建成 了楼台亭阁宛转相连的豪华宫殿。为讨好杨坚,杨素对民夫督促得非常紧,死者数万人,杨素便随地把他们埋进了宫殿的地基里。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仁寿宫才在 民夫的白骨上面完成。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杨坚又在仁寿宫和大兴城之间修筑行宫12座,在往返途中也有了可以娱乐的地方。
杨坚的猜疑和严刑使他失去了大批可以利用的臣僚,崇尚迷信又招来许多专事拍马屁的小人,大兴土木开奢侈之风,"节俭"则苦了老百姓。杨坚的晚年虽然仍是隋朝盛世,但潜在的危机已露出端倪。
独孤善妒 杨坚惧内
隋文帝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卫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是北周重臣,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追随独孤信起家的。从地位和权势上,杨家从属于独孤氏,杨坚和独孤 氏的结合,肯定受这种关系的影响。杨坚由专权而称帝,独孤氏家族的地位和影响起了很大作用,由此,杨坚对独孤氏一直存在着畏惧的心理。独孤氏做了皇后之 后,在参政过程中,更让杨坚佩服,杨坚对她的敬畏之心更浓了。
独孤皇后的才干不在杨坚之下,实际上,独孤氏也像一个皇帝,或者说是实 际上的皇帝。每当杨坚临朝听政,独孤皇后便与他一起坐辇去朝堂,到了门阁才止步。杨坚能顺利登极,她积极地参与谋划,功不可没。独孤皇后暗中遣宦官监察朝 政,若有不妥的地方,等杨坚退朝后,她必然婉言进谏,杨坚常常采纳她的意见。她曾劝杨坚从西域商人手中买下价值十万两黄金的宝玉,理由是"有了这笔巨资, 将来可以养活一万名士兵",仅从这一点,就能确信独孤皇后是位才智过人的女性。
独孤皇后对外戚要求尤为严格。她表弟崔长仁,奸淫妇女,杨坚看在皇后面上,本要免去其罪,而皇后却不徇私情,把崔长仁处以死刑。宫中上下都十分敬重她,把她与杨坚称为"二圣"。
独孤皇后学识、眼光都好,在政治大事上,可谓贤良明智,只是生性绝妒,不容杨坚接近女色,在夫妻关系上失去了分寸。独孤皇后嫁给文帝杨坚时才14岁,她 当时就让丈夫发誓:"一生之中不能与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生孩子。"杨坚严格遵守誓言,他的孩子全都是由独孤皇后一人所生,皇帝的私生活如此纯真,这在世 界史上也是罕见的。清朝的赵翼在著作中写道:"独狐皇后善妒,殃及臣子。"因此隋文帝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但形同虚设,文帝"唯皇后当室,旁无私宠"。宫中 诸嫔妃宫女,也在独孤皇后严厉的目光下噤若寒蝉,春心冻结,无人敢冒生命之虞去与皇上调情。因为有妻子的管束,杨坚做皇帝20余年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荒淫 败国,在某种意义上应归功于独孤氏。
隋宫里面虽然美女如云,杨坚却只能空望着咽唾,终不能够让他开怀一下。有一次独孤皇后受了些风寒 小病卧床,在宫中调养。杨坚得了一线的隙缝,悄悄地带了两名内侍,去了仁寿宫。宜人的春景,勾起了他心中的一团春意。忽然一阵清香随风送至,梅花丛里,一 个女子背面立着,乌黑的云发披覆在晶莹的颈项。她盈盈地回过头,和杨坚打了个照面。杨坚吃了一惊,不料宫里藏着如此美艳的丽人,亭亭如出水莲花,袅袅似当 风杨柳;痴凝秋水为神,瘦认梨云是骨。那女子莲步轻移,走出了梅花丛中,走到杨坚面前,垂柳般拜倒,磕了一个头,才袅袅起立,垂着罗袖,站在一边。杨坚早 已神迷意荡,一问名字叫尉迟贞,是尉迟迥的孙女,年方二八。杨坚设法挑逗,尉迟贞红飞双颊。杨坚走近尉迟贞身前,与她携手而行。
尉迟贞怯生生地随了皇上,不胜娇羞,益发惹人怜惜。缓踏芳草,徐穿花径,两个人在梅苑周围闲游了一会儿。梅花别苑里面,一切都是梅花式样,清幽绝俗。
杨坚笑对尉迟贞说:"你冰肌玉骨,不愧为梅花苑主人。"尉迟贞忙说:"贱婢蒲柳之质,怎堪与梅花比妍?"杨坚说:"依朕看来,梅花却不敢与你比妍,尚需逊你三分芳菲。"这时月移梅影,风送暗香来。杨坚有生第一次持酒对美人,酒不醉人人自醉。
尉迟贞酒量浅,醉眼惺忪,一副媚态,更是动人。杨坚借酒发作,拥了她入帏。两个人便宽衣解带,你贪我爱的成就了好事。第二天,尉迟贞先醒了,见时刻已经 不早,杨坚还睡得深沉。她怕杨坚耽误了早朝,又怕独孤皇后知道,便将杨坚推醒。杨坚见尉迟贞乌发蓬松,远山添翠,粉嫩的小脸上的残脂未尽。尉迟贞见皇上目 不转睛地看她,回想到夜来的云情雨意,不禁起了两朵红云,娇滴滴说:"圣上快起身了,时刻已是不早。"尉迟贞披衣坐起,杨坚却恋着香衾,依旧不肯起床。尉 迟贞又催促了数次,杨坚懒洋洋说:"你怎么这样性急!不让朕多睡一刻。"尉迟贞掩唇微笑:"深恐娘娘知道。"杨坚也害怕了:"今日方知为天子的快活!但只 怕皇后得知,怎么处理?"才勉强起身,一步挨一步地出了梅花别苑。
独孤皇后卧病后宫,两个心腹宫女平日专替独孤皇后侦察他人的隐私, 得了杨坚留宿梅花别苑的消息,便报告了独孤皇后。独孤皇后顿时气得脸上变色,咬牙道:"我与贱人,誓不两立!"接着抱病起床,率领了八个宫女,到了梅花别 苑。尉迟贞顿时花容失色,娇躯发抖,再也站立不住,忙双膝跪倒。独孤皇后冷笑:"好一个美人儿,怪不得圣上心爱,你是圣上的爱人,怎的对我下起跪来?真是 要折死我了!"接着厉声喝道:"你们还不动手!"众宫人听了,一齐下手。就这样,千娇万媚的尉迟贞,在地上乱滚了一阵,便香消玉殒了。
杨坚早朝退后,到独孤皇后的宫中探病,听说皇后率了宫女多人,不知上哪儿去了。杨坚赶忙来到梅花别苑,看见独孤皇后余怒未消,地上的尉迟贞花残月缺,杨 坚不禁又痛又恨,只是慑于独孤皇后的雌威,此刻还是不敢发作。回想起昨夜的蜜意柔情,杨坚心如刀割,不禁心下一横,返身便走。
独孤皇 后见杨坚变色而走,不禁也着慌起来,急忙赶出室外,想唤回杨坚。哪知杨坚却误会了独孤皇后的意思,以为独孤皇后不肯罢休,恐被她扯住,便加快脚步,头也不 回地走出了梅花别苑。独孤皇后随在后面喊:"圣上请回来,不要为了一个宫女,伤了多年夫妇的情分!"任凭独孤皇后怎样喊,杨坚一句也不进耳里,匆匆地只顾 向前走。宫门外面,恰好有一匹马,杨坚跨到马背上,鞭一挥,那马便放开了四蹄,径出东华门。
高颎看见后,便骑马出了东华门追杨坚。约 跑了二三十里,才扣住杨坚的马辔,杨坚丧气地说:"朕贵为天子,反不得自由,连一无辜弱女也保护不了,要天下又有何为?"高颎正色说:"圣上错了,得天下 艰难,守成治安更不易,怎能为了一个妇女,反将天下看轻?还请圣上早早回宫,免得人心惶惑。"
杨坚听了,沉吟不语。这时已是夜幕降 临,倦鸟归林。城中的百官,备齐了车驾,纷纷来迎。高颎又连连苦谏,杨坚才勉强登辇。独孤皇后自觉做得过分,痛哭流涕向杨坚认错:"贱妾因一时的愚忿,倒 触怒了圣上,自知罪该万死。深愿圣上垂察,贱妾及笄来归,数十年夫妇,从未与圣上相违。今因宫人得罪了圣上,还望宽恕。"
事情闹到这 个地步,杨坚也已无可奈何:"朕非得新忘旧。只是你怎能如此残忍,竟将尉迟贞赐死。要知道昨天实际上是朕强迫她,而不是她来勾引朕的。你怎能罪及无辜?如 今事已至此,说也无益,不必多说了!"独孤皇后含泪拜谢,依旧并辇入宫。从此独孤皇后的行为方才有所收敛,但仍不容许杨坚过分。
一般 认为,女人的残忍性一般不如男人那样突出,她们的防御性心理状态远比其攻击性心理状态强。然而,一旦她们有权力和机会处决她们长期仇视和忌恨的人,发泄其 内心蓄积的怨恨,她们的攻击性心态就表现得异常明显,其残忍性心理特质甚至比残暴的男人要高得多。然而,女人的盲目嫉妒最终伤害的只能是别的女人,而并不 能摧毁封建的夫权制度。
次年的八月中秋晚上,独孤皇后一病去世,年未五十。杨坚自从独孤皇后殁后,为结发妻子办完丧事,便以年逾花甲 之高龄,奋起余勇,接连宠幸陈宣华夫人与蔡容华夫人。陈宣华夫人原是陈后主的妹妹,生得国色天香,闭月羞花。蔡容华夫人也是南国佳人,一样风流娇媚。二人 早已入宫,杨坚也早有意,只是以往碍于独孤皇后而无缘得幸。从此隋文帝日日欢宴,时时歌笑,比独孤皇后在时,放浪了不少。
废易太子 祸起萧墙
杨坚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这在历代帝王中较为罕见。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其余四子都封了王: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秦王,杨季为越王,杨谅为汉王。 杨坚非常满足,曾公然说道:"前代皇帝内宠太多,往往由于嬖爱而废嫡立幼,我没有姬妾,五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必然会和睦相处,不会像前朝那样发生争 夺。"只是隋文帝这样得意地宣布时,宫中争夺继承皇位的斗争早已在进行了,只是他没有察觉而已。
杨勇是杨坚的长子,幼时颇得父母喜 爱,故在杨坚做隋王时便被立为世子,后来被确立为太子。开皇初年,杨坚为提高儿子的地位,凡有军国大事,都要杨勇参与处理。其时,杨勇不过是十来岁的孩 子。有一次,杨坚发现杨勇把一副铠甲装饰得很华丽,便严肃地与他谈了一次话,告诫他做皇帝追求奢侈是亡国之道。
有一年冬至,百官都到 太子宫中称贺,杨勇超出礼制规定张乐受贺。独孤皇后便对杨坚说:"太子勇率性任意,动多乖张,今日冬至,百官循例进宫,他却张乐受贺。圣上尚需劝诫他一番 才好。"杨坚听说后,也是心里不快,命令群臣此后不得擅贺东宫。从此杨坚对太子的宠爱大不如以前了。
杨勇不仅生活奢侈,性喜浮华,而 且内宠很多。其中有四个女子最得宠幸:一个是高良娣,轻盈娇小,柔若无骨;一个是王良嫒,肌肤映雪,柳腰袅娜;一个是成姬,双瞳点水,一握莲钩;而最美的 一个叫云昭训,真是天仙化人,艳冠三美,更是讨太子欢心。只是杨勇与嫡妃元氏性情合不来。因此四美轮流当夕,元妃独守空房。
独孤氏最 讨厌除和妻子以外别的女人生孩子的男人,当然对杨勇的行为也不满意。杨勇的第一个儿子是与尚未选入东官的云氏在外边生的。杨坚对此也大为不满,指责杨勇不 应乱搞。杨勇不服,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元妃患病死去,独孤皇后以为是太子有意谋害嫡妃,心里越发不平,便暗中想废去太子杨勇,她派宦官伺察太子的短处,等 他有了重大过失,便好将他废去,改为晋王杨广为太子。但杨勇既为皇太子,当然会有一批人为了将来的利益为他出谋划策,在杨勇周围逐渐形成一派势力。
杨勇在父母面前失宠,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广便开始策划取而代之,在他周围以当朝重臣杨素为首形成另一派势力。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冬至日,朝廷百官 都到东宫朝见杨勇,杨勇也大张旗鼓地接受朝贺,实际上是对杨坚的示威。杨坚当然不能容忍,专门为此下诏,严禁以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废除杨勇的意图此时已 正式形成。其后,杨坚父子互相猜疑。为防备杨勇,杨坚把东宫警卫的强壮者全部挑走,并与皇宫警卫经常轮换,侍卫以上的官吏全由皇宫卫队统一指挥,不受东宫 调遣。杨勇本来就没有雄才大略,依附者在皇帝的再三警告下也不敢妄动,杨勇便也束手无策。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杨坚正式废杨勇为平民,并杀掉和罢 免一大批臣僚,彻底消灭了太子党。
晋王杨广生性狡诈诡谲,善于矫饰逢迎,本是一个投机取巧之人。他早有夺嫡的心思,于是处处沽名钓 誉,并揣摩独孤皇后的情性,一味迎合。后宫虽有美人无数,为取悦于独孤皇后,杨广不惜将其他姬妾所生骨肉命人掐死,只有正妃萧氏所生之子才禀告父母,给父 母造成了仅与元配厮守终身的假相。有一天杨坚与独孤皇后同临晋王的府第,杨广便将后宫美姬都藏起来,只留下几个又老又丑的宫女充当侍役,身上所穿全是粗布 衣服,杨广与萧妃也穿得很陈旧。一切陈设都因陋就简,架上的诸般乐器都尘堆垢积,望上去便知道已是久不动用了。
杨坚素性节俭,最恨奢 华的行为,见到杨广如此,心里很满意。独孤皇后见晋王室无美姬,只有丑妇,对杨广也极有好感。从此文帝夫妻两人,对晋王另眼看待。有时独孤皇后遣亲信左右 至晋王府第探视,杨广不论来使身份的贵贱,与萧氏都亲至大门迎接,设宴款待,并送以厚礼,于是到处都是为晋王说好话的人。
杨广暗中与心腹宇文述等人密谋夺嫡。他先以重金结交贿赂大理少卿杨约,再通过杨约结交其兄杨素,获得杨素的暗中支持。又收买东宫幸臣姬威等人以为内应。晋王杨广正在暗地进行推翻太子的计划,而太子醉生梦死,丝毫不加防备。
独孤皇后虽欲将晋王立为太子,但杨坚因一时太子杨勇没有犯大的过错,心中虽欲立晋王,却不好实行。这时晋王杨广调镇扬州,不到半年便表请入觐。杨广回朝后,表现得慎言庄容,端肃安详。他对于一般朝臣格外谦和,恭而有礼。宫廷内外,都同声说他的好。
到了辞行还镇的那天,杨广入宫别母,见了独孤皇后,他依在独孤皇后的膝下,泣诉道:"臣儿生性愚蠢,向来不知忌讳,时常怀念双亲,所以未及二旬,递即上表请朝。原思一见父皇与母后,藉聆慈训,哪知触忌了长兄。"
独孤皇后听到杨广提及太子杨勇,便问:"他敢怎么样?"杨广惶恐说:"他竟疑忌臣儿,谓儿觊觎名器,意欲加害,臣儿因此惶恐。臣儿远列外藩,东宫日侍左 右,谗惑见加,皇父容或难辨。一旦赐臣尺帛或给杯鸩,臣儿实不知身死何所。恐从此一别,便不能再见慈颜了。"晋王说着便涕泪纵横,呜咽不止。
独孤皇后愤然道:"我为他娶元氏女,竟不以夫妇礼待之,元氏女向来身体健全,竟会一旦暴亡,他却毫不悲伤,反与妖姬云氏淫乐。我也疑惑元氏被他所害,只是暂时容忍,现在他却越发狂妄,竟想加害你,我活着他已是如此,往后真不堪设想了。"独孤皇后说着已泣下。
杨广佯作劝慰:"臣儿自是不肖,未能感化长兄,反使母后因此伤感,岂不是增臣儿罪戾!"独孤皇后安慰一番,叫他安心回去,非密诏不可进京;不得轻过东宫。晋王心中暗喜,从此独孤皇后废杨勇的心肠更坚决了。
积毁成山,三人成虎,杨素与独孤皇后异口同声地说太子失德,内外交谗,杨坚便动了废立的主意。宫廷内外,都知了废立的消息,传到东宫,杨勇才开始着慌。他引入巫觋,做了种种厌禳术。这个消息,又被人探听了去,报告了独孤皇后,当晚杨坚也知道了,命杨素到东宫探看虚实。
杨素本是杨广的人,他到了东宫,杨勇慌忙更换好了衣冠。哪知杨素故意东看一会儿花草,西看一会儿亭台,只是不去拜见。杨勇等候了多时,不禁来气,待到杨 素徐行入见,杨勇怒形于色说:"公姗姗来迟,究属何意?圣上虽欲将我废立,此时究竟尚未实行,你莫自恃功高,便不把我放在眼里。"杨素佯作失惊道:"老臣 该死,进了园中,一因年迈,脚步迟了些;二因贪看了园中景色,因此有劳殿下久候。还念老朽可怜,恕罪一遭。"杨勇冷笑:"说得倒好,你来此做什么?"杨素 又假意微叹说:"圣上不知听信了谁的谗言,意欲废立东宫。老臣素知殿下,仁德无亏,今日特来安慰殿下的。"杨勇听了,以为杨素真心好意,不免言语之中,露 出怨愤。杨素听在耳中,回到宫里,见了杨坚,便一一说了出来。杨坚大怒,便在成德殿上,召集了百官宣诏废杨勇。过了数日,即立晋王杨广为太子。
后来,有一天大雪狂风,天气阴沉,被囚禁的杨勇爬上东宫院子里的大树,在风雪中向文帝的方向大声诉说自己的冤情,正巧文帝走出宫殿,听到了他的声音,问身边的杨素:"这是勇儿的声音,他在喊些什么?"杨素冷淡地答道:"前皇太子疯了,请陛下不用过虑。"
杨俊是杨坚的三子,11岁时被立为秦王,12岁时拜为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兼洛州刺史,后转任并州总管。杨俊追求奢侈生活,身为皇帝的儿子,还要发 放高利贷榨取百姓。营造豪华宫殿,整日在其中歌舞宴饮。杨俊贪好女色,常与其他女人厮混,妻子崔氏却受冷落。崔氏寂寞难挨,图谋报复,便在杨俊吃的瓜中放 进药物,杨俊由此得病。杨坚知道后,便把他召回长安,免去官职。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杨俊病死。
杨秀是杨坚的四子,初封越 王,后做蜀王,坐镇蜀地。杨秀在追求奢侈生活的同时,又处处效仿父亲的衣食住行,梦想有一天自己做皇帝,拉拢亲信,发展势力,并制造谣言、图谶,为继承皇 位编造理论依据。杨勇被废后,杨广恐怕杨秀与自己作对,便鼓动父亲把他召回京师,罗织谋叛罪名,在杨坚临死前贬为平民。
杨谅是杨坚的 第五子,初封汉王,后任并州(太原市西南)总管。杨勇被废后,杨谅也想自己做皇帝,便在并州招兵买马,修治兵器,为争夺皇位做准备。杨坚死,杨谅都没有到 长安奔丧,而是立即起兵,以讨伐杨素为由,进兵长安。杨谅根本不懂打仗,很快便被杨广的军队击败,自己也做了俘虏。
杨坚的五个儿子同出一母,但也未能避免因争夺皇位而相互内讧的悲剧。杨坚使儿子们在地方上各掌一方,但他们却辜负了杨坚的厚望。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正月,杨坚又要到仁寿宫游玩,便把朝廷日常工作全部交给了杨广。四月,杨坚得病;七月,病重,召杨广等入宫侍候。临死时的杨坚 终于看清了这个儿子的真面目,但也晚了。公元604年7月,他因为病重,卧于长安仁寿宫大宝殿内,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于是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 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杨坚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杨坚读后大怒,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 戏她,使杨坚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子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 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
杨广听说了,赶忙将侍奉杨坚的人全部换掉,与大臣杨素、张衡、宇文述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带兵包围仁寿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右庶子张衡怀藏利刃,深入杨坚驾前,一举结果了文帝杨坚。杨坚享年63岁。
杨坚创下的隋朝基业并没有坚持多久,隋朝很快就被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挥霍掉了。隋朝从建立到灭亡有37年,但从589年灭陈算起,仅仅29年。
名家评说
(隋文帝)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
——(唐)吴兢《贞观政要》
高祖龙德在田,奇表见异,晦明藏用,故知我者希……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 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前王,足以参踪盛烈。但素无术学,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暨乎暮年,此风逾扇。又雅好符 瑞,暗于大道,建彼维城,权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适从。听哲妇之言,惑邪臣之说,溺宠废嫡,托付失所。
——(唐)魏徵《隋书》
隋文帝之俭,非俭也,吝也,不共其德而徒厚其财也。富有四海,求盈不厌,侈其多藏,重毒天下,为恶之大而已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