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首相·上官婉儿》序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4 属于:上官婉儿
  •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政治家寥若晨星,仅有的少数女政治家多为杀伐决断的狠角色,而既能在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同时又以歌名动天下的,恐怕只有上官婉儿一人而已。

       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有着显赫的家世。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欲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 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籍没掖庭为奴。在此期间,上官婉儿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作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她十四岁的时候不仅出落得妖冶艳丽,而且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仪凤二年(677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成文,并且书法秀媚,使得武则天大加赞赏,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年)开始,让她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元年(705年),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而作为跟随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贴身女官,上官婉儿并未受到打 击,李显即位后,上官婉儿继续得到重用,成为李显的婕妤,官至三品,不久又进拜为九嫔之一的昭容,代中宗掌诏命。她与韦氏、安乐公主亦多往来,并把自己的 情夫武三思引荐给韦后,在韦后和上官婉儿的支持下,武三思位列三公,武氏一族再次专权于朝堂。

      随着韦、武势力的坐大,太子李重俊的处境非常不利,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联合魏元忠、李多祚等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父子,并要攻入宫中捉拿上官婉儿等人。

      中宗、韦后等人皆惊慌不已,只有上官婉儿十分镇定,请求中宗登上玄武门,占据有利地形闭门自守,等待援兵。后来李重俊兵败被杀,上官婉儿也开始远离韦后,加强同太平公主等李唐宗室的关系。随着上官婉儿在宫中的地位炙手可热,她还在宫外置办府邸,修建庭院,风雅极盛。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中宗突然驾崩,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后为皇太后摄政,以此平衡各方势力。

      然而韦后已有效仿武则天称帝之心,强行更改了诏书。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带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登基。

      上官婉儿率宫人迎接李隆基,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出来,证明自己始终跟李唐宗室站在一起。但李隆基对上官婉儿以往的做派深恶痛绝,执意要杀她。曾经权力炙手可热、才华横溢的才女就这样死在了政治斗争的旋涡当中,死时年仅四十六岁。

      上官婉儿是盛唐时期影响力巨大的女诗人,纵观上官婉儿的诗作,没有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中贯穿始终的那种幽闭、孤独的审美形态,较少那种被压抑的痛苦和浓厚的悲剧色彩。

      上官婉儿的诗歌以宫廷为轴心,以政治为主要表现内容,她的眼光没有囿于某个男人,也没有局限于家庭,她放眼的是当时的整个宫廷、整个社会。

      她的视野不仅是历史上大多数女性所迭不到的,就连和她同时代的男性,也很少有人能够超越她的思想高度。

      上官婉儿与她的祖父上官仪的思想迥然相异,上官仪认为,女子不应参与朝政,而上官婉儿则认为,女子不一定比男子差。她认为,女子也可以具有远大的胸怀和气魄,所以,她亲近武则天,有着强烈的参政意识和女性意识。

       在当时的时代里,人们视女性参政为"牝司晨",而武则天和上官婉儿,这两位敢于冲破整个社会价值体系束缚的伟大女性,公开向封建礼教发出挑战,她们冲 破重重阻碍,成就了封建时代女性最无畏的梦想——问鼎权力的高峰。这一对女子君臣,一个君临天下,一个执掌权柄,她们之间有着同样的精神气质,这种价值观 的高度认同,使得她们彼此吸引,相辅相成,彼此衬托,相互生辉。

      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武则天,就没有上官婉儿,武则天是上官婉儿的知音、知己,离开武则天,上官婉儿就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上官婉儿身处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她必须审时度势,从聪慧天真的少女变为老辣成熟的政客,她既有雄心又有野心,既有对权力的渴望又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她缺乏原儒宗教式的自我殉身的内在信仰力量,而仅仅关注个人的权力。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既是一篇华美而悲怆的诗歌,也是一部充满了血泪和挣扎的女性奋斗史。从上官婉儿的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无奈与辛酸,尤其是一个身处权力核心而无力自拔的女性的艰辛。

      编者

      2013年10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