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胸怀坦荡,德昭日月
郭子仪身为大唐守卫边疆,护国安民的大将,不仅时时刻刻对国家忠心耿耿,而且为人胸怀坦荡,德行高尚,当比日月,深得时人赞赏。
早在安思顺任朔方节度使的时候,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他的部将。当时,李光弼比郭子仪年轻十岁,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将军,治军严厉。然而,他们治军的风格 却大不相同。他很看不惯郭子仪温顺宽容的性格,因此对郭子仪并不尊敬。当年两人即使同桌进餐,也是互相不说一句话。郭子仪和李光弼不和,是军中公开的秘 密。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仪会刁难他,曾想调到别的地方去。这时朝廷仍需要一位得力的大将率部队 出井陉,去平定河北。于是唐玄宗向郭子仪征求意见,郭子仪出于公心,推荐了李光弼。然而,刚开始的时候,李光弼并不领情,他没想到郭子仪会推荐自己,以为 郭子仪是借刀杀人,让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有令又不能不服从,临行前他对郭子仪说:"我早想一死了之。只希望你能放过我的妻儿家人,不要牵连无辜。"郭子仪 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拉着李光弼的手,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军情紧急。我器重将军,才举荐你,你我二人当以国家安危为重,哪能计较什么个人 恩怨?此次东征重任,只有将军才能担当啊!"于是李光弼受命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从朔方军中分出了一万名将士,交给李光弼指挥。当李光弼率大军出发时,郭 子仪又亲自前来送行。郭子仪的这种胸怀宽广的大将风度终于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消除了,从这以后,他们并肩作战,共同保卫大唐江山。
唐 大历二年(767)九月,郭子仪率大军与吐蕃在灵州作战。正在这时,郭子仪得知父亲的坟墓被盗,人们认为鱼朝恩一直忌恨郭子仪,都怀疑是他指使手下的人干 的。官府也不敢穷追,因此,没有捕获盗贼。在封建社会,被人挖了祖坟,是一件极为严重的大事。因此,事情发生后不久,郭子仪自奉天入朝,朝廷内外气氛便十 分紧张,担心他不会善罢甘休,甚至可能发动兵变,代宗也担心郭子仪会因此事而发动兵变,内心深感不安。待到郭子仪人朝时,代宗便提起此事,并以好言相劝。 不料,郭子仪反而声泪俱下,哭奏说:"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士兵盗掘别人坟墓的事。现在有人挖我祖坟,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与谁都无关。"为了 顾全大局,他竟如此息事宁人,盗墓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满朝的文武大臣听了他的回奏后,都钦佩他的宽容与谦恭。大历三年(768)正月,郭子仪自河中入 朝,一直妒忌郭子仪的鱼朝恩,却一反常态,突然邀请郭子仪到他刚修建的章敬寺游览。宰相元载暗中教郭子仪的军吏转告郭子仪说;"鱼朝恩居心叵测,此去恐对 郭公不利。"郭子仪不听,军吏就告诉诸将。将士们得知后,甚为担忧,有三百多入要求外穿常服,内披铠甲,随从护卫。郭子仪坦然劝阻说:"我身为国家大臣, 他鱼朝恩没有皇上的命令,怎么敢加害于我?如果他是奉皇上的命令来杀我,你们前去又能做什么?说完,就带了几名家僮跟随去了章敬寺。鱼朝恩在门口等候,一 见他随从人员甚少,非常惊讶。郭子仪就把所听到的事情告诉他,鱼朝恩曾对郭子仪百般诽谤,屡进谗言,而郭子仪却以诚相见,以德报怨,竟把鱼朝恩感动得拍着 胸又捧着郭子仪的手流着眼泪说:若不是令公有长者之风,怎么能够不起疑心呢!"大历十四年(779),新继位的唐德宗,想革除前朝弊政,树立新朝权威,用 法严厉,百官畏惧。当时,唐代宗逝世不久,因为代宗的皇陵靠近京城,所以下令禁止屠宰牲畜。但是郭子仪的僮仆偷着杀了一只羊,载入京城,右金吾将军裴婿知 道以后,便将此事上奏皇上。事隔不久,就有人指责裴婿说:郭公对朝廷有安邦大功,难道你就不为他留点余地吗?裴婿回答说:我这样做,正是借此替他留有余地 啊。郭公功高望重,皇上新即位,认为群臣中有许多人都是附从郭公的,所以我故意举发他的小过,以证明郭公的权势并不足以令人畏惧。这样一来,对上表示了大 家对天子的尊敬,也消除了皇上内心对臣下的猜忌,从而安定了大臣的权位,这样做难道不好吗?
大历年间,郭子仪镇守邠州时,因为朔方节 度使张昙生性刚强直率,经常顶撞他,郭子仪认为张昙是有意轻视自己,心里很不痛快尊孔目官吴曜对郭子仪是百依百顺,郭子仪很信任他,吴曜看出郭子仪对张昙 不满,就捏造事实,诬陷张昙煽动军士作乱。郭子仪大怒,也不核实情况,就上奏朝廷,以煽动军士罪,将张昙杀了。掌书记高郢极力为张昙辩护,郭子仪不听,而 是上了一封奏折,将高郢贬为猗氏县丞。此后,属吏多称病请求辞职,郭子仪深感后悔,而向朝廷举荐他们,叹息着说:"吴曜害惨了我。"因而将他革职赶走。
永泰元年(765)七月四日,代宗将其第四女升平公主下嫁给郭子仪第六子郭暧。这一年,郭暧13岁,依照惯例成为驸马都尉(从五品下)。封建时代,皇家 下嫁公主,是对臣子的恩宠笼络。而女封王妃,男尚公主,则是勋贵之家的殊荣。唐代皇室选择驸马,重视门第,必选"华族"。贵戚和勋臣予弟,自然是首选对 象。皇帝下嫁公主,恩宠笼络。政治色彩尤为浓重。虽然公主下嫁是一种莫大荣耀,但唐代的公卿之家却是避之犹恐不及。其中原因,一是害怕受权力斗争政治事变 的牵累,招致家族祸事;二是唐朝公主以泼悍和不尊礼法著称,其骄横放纵令人望而生畏。大历元年(766),郭子仪七十大寿的时候,家庭成员都给老人拜寿, 唯独郭暧的妻子升平公主没有去。
当时郭子仪一生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以往拜寿的时候,子女们都是成双成对前来,而这一次唯有郭暧是 一人前来。这郭暖他感觉非常丢面子,于是心中非常不痛快。回去之后就责问升平公主为什么不去?公主就以自己是天子的女儿,是金枝玉叶为理由,与郭暧发生了 争吵。郭暧气坏了,便动手打了公主,还冲着她说:"你不就是仗恃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才看不起天子而不愿做天子呢。"公主从小生长在深宫,娇宠惯了,哪 里受得了这个气,于是,就气冲冲的坐着车子回宫里,将这些话告诉了代宗。代宗说:"这事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他父亲实在是不愿做天子。如果他真的想做天子, 天下怎么会是你家所有呢?"皇上安慰教谕了女儿一顿以后,就让她回家。此时,郭子仪正好下朝在家,一听此事,非常吃惊,回到家后,立即把儿子绑起来,然后 亲自入宫等候代宗发落。代宗笑着对郭子仪说:"有句俗话说得好,‘不痴不聋,不当公婆。’对于儿女们的闺房之言,哪里值得去认真计较呢!"郭子仪谢过皇 帝,回家后,还是把儿子痛打了一顿,才算了事。
上一篇:第二十三章 适世而为,居功不傲
下一篇:第二十一章 重掌帅印,终平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