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玄宗昏聩,危机四伏
唐 玄宗李隆基早期的时候,任用贤臣,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并且达到了唐朝的盛世时期。然而,到了晚年,唐玄宗便开始贪图安逸享乐,尤其是在得到了杨 玉环之后,更是荒废朝政。此时的唐玄宗专宠杨贵妃,整日沉迷于酒色中,不理朝政,使得政治十分腐败。宰相李林甫同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先后掌权,任人唯亲, 无恶不作,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朝廷内部,盛世时期的景象早已经成为过去,转而是一派衰败的迹象。
在朝廷外部,由于唐玄宗的好大喜 功,使得边疆的节度使开始大肆自行招募兵士,甚至还有的培植自己的私人武装。在唐朝的北部边疆色楞河一带,生活着回纥人,而在西部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吐 蕃人,唐朝同边疆各族虽然也发生过战争,但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却是主要的。自高宗以来,唐朝在边疆上一直有重兵驻守。唐玄宗时,为了加强防御,在重要 地区设立了10个军镇,每个军镇都设置一个节度使。由于长期的朝政荒废,当时边疆的十个节度使总兵力已经达到了49万,而唐朝中央禁军不过12万人,形成 了严重的外重内轻的局面。节度使起初只负责几个州或一个道的军事,后来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日益增大,由于边境离京城都非常远,所以朝廷对这些军队也是鞭 长莫及。随着唐玄宗骄奢淫逸的生活和节度使权力的过大,终于给驻守北方边境,手握重兵的野心家安禄山、史思明等以可乘之机,并且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这对唐朝来说,几乎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从此以后,唐朝开始快速地走向衰败。
"安史之乱"的发起者,便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安禄山和史思 明都出生在少数民族部落。安禄山本姓康,名叫轧荦山。他是营州的胡人,母亲阿史德氏曾作过女巫师,后随丈夫来到了突厥部落,不久便生下了一个儿子。阿史德 氏便以附近的一座山的名——轧荦山来给儿子起名。不久安禄山的生父不幸死去,他的母亲便再嫁给了突厥的一个小头目安延偃,轧荦山便继父姓安改名叫禄山。
史思明也是营州的胡人,比安禄山出生早一天,两人都以勇猛好斗闻名四邻八乡。他的父母也像安禄山的父母那样,在突厥部落生活,所以,两人从小玩到大,经 常一起嬉戏玩耍,一起去干偷鸡摸狗的事情。安禄山十多岁时,部落流散,跟着安延偃的侄儿安思顺等人逃出突厥,辗转来到幽州(北京西南)。在流荡生活中长大 的安禄山,奸诈狡猾,性情残忍,善于察言观色,揣摸别人意图。由于从小混迹于多民族杂居地区,安禄山通晓6种民族语言,当上了互市牙郎(翻译兼经纪人)。
开元初年,安延偃带安禄山投归了唐朝,在幽州节度使张守琏的部队里做事。唐将张守琏任命安禄山为搜捕官,命他带兵出塞巡逻。而安禄山也确实能干,每次出 塞都能生擒数名契丹士兵。张守琏见他作战勇敢又有智谋,就把他收为养子,并推荐给朝廷。这时朝廷由宰相李林甫专权,安禄山便大肆贿赂他。李林甫嫉恨儒臣因 战功提升,对自己不利,便劝唐玄宗说:"文官出任统帅,对真正的战争往往会束手无策,不如重用贫寒出身的蛮族。这些人打仗勇敢,又不会结党营私,陛下只要 以恩相待,他们都会忠心为朝廷效劳的。"后来,唐玄宗出于某些原因,同意了李林甫的建议。随后,唐玄宗便开始大批启用番将,并对安禄山更加宠信。
说到张守琏,其实他还是非常有能力的将官。他是开元年间的边疆宿将,其人骑射超群,仪表壮伟,性情慷慨,崇尚节义。他曾转战于陇右、北庭等地,在与吐 蕃、突厥作战中,智勇双全,屡建战功。开元十八年(730),契丹部落内乱,牙将可突干杀其头领,又胁迫奚部落叛降突厥。唐军连年征讨,先胜而后败,幽州 道副总管郭英杰战死沙场,局势对唐军极为不利。开元二十一年(733),平日里惯作偷鸡摸狗无赖勾当的安禄山,因盗羊事发被捕,张守琏下令将其乱棒打死。 安禄山临刑大叫:"大人不想灭掉奚和契丹吗?为何要杀我!"张守琏看这安禄山身高体胖,言语豪壮,一副剽悍之相,便免其死罪,让他和史思明一起充当捉生 将,为自己效力,将功赎过。到了开元二十二年(734),唐朝廷任命张守琏为幽州节度使,并对他寄予厚望。这年六月,张守琏出兵大破契丹。面对唐军的猛烈 攻势,突厥又故技重施,到了十二月,可突干诈降以行缓兵之计,后来这个伎俩被张守琏识破,遂使用反间计,斩契丹王屈烈和可突干,传首东都洛阳。从此以后, 张守琏备受朝廷重用,并且屡立战功。其实,这安禄山被重用也是形势所致。当张守琏受命为幽州节度使的时候,军情十分危急,正是用人之时,而且张守琏手中也 没有多少可用之人。而此时张守琏了解到安禄山骁勇过人,加上熟悉山川地形,并且对奚和契丹的内情也是十分了解。有一次他只带几名骑兵就擒获了数十名契丹 人,这些战绩让张守琏感到惊奇,并且认为他是可塑之才。随后,又因为安禄山常能以少胜多,战功不断,所以深得张守琏赏识,很快就被提拔为偏将,并收为养 子。在随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安禄山便升任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从三品)。这个晋升的速度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快了。
开元十四年 (736),安禄山奉命出击奚和契丹。由于前几次的胜利,安禄山开始骄横跋扈,不把这些蕃族放在眼里。在出战的时候,他没有经过仔细的侦查,便恃勇轻敌, 贸然进兵,最后中了敌军的埋伏,损失惨重。由于在出战之前,他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按照军法当斩。但是,由于这次的战事失利,已经使得唐军陷入了困境,朝 中也无可用之将。又因为张守琏爱其武勇,不忍下手,所以就派人将安禄山押送到东京洛阳,推给朝廷处理。宰相张九龄批复:"春秋时齐景公的大将司马穰苴为号 令三军,杀了显贵骄横的监军庄贾;吴国的将军孙武为演练兵法,杀了不听军令的后官宠姬。张守琏已经下过军令,安禄山不能免除死罪。"但是,也有朝臣认为当 时正是用人之际,可以让安禄山戴罪立功,如果再有失利,再一并处罚。后来,唐玄宗见过安禄山后,也像张守琏一样,惜其体形魁壮,相貌威猛,不忍处以极刑。 对于皇帝的特赦决定,张九龄据理相争:"安禄山兵败丧师,按照军法应当斩首。臣观其面貌,乃是一副反相。若是今日不杀,将来必成大患。"然而,此时的唐玄 宗也是贪大好功,想效法先帝,有所功绩,于是,在听到张九龄的谏言之后,心中非常的不痛快,说:"你可不要像晋朝的王夷甫遇见石勒那样,随便臆断安禄山难 以控制。"这次安禄山又幸免于死,被撤掉官职,以"白衣将领"效命军中,立功赎罪。有了这次的教训之后,安禄山在以后的行事当中,非常谨慎,这也为他后来 再次被重用打下了基础。
上一篇:第六章 疆域辽阔,边防混乱
下一篇:第五章 英雄救美,喜得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