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恶劣的环境
延安一带,属于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由于气候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水草丰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冷,雨量的减少,和历代统 治者因建都于邻近的关中地区,为建筑宫殿陵寝而将这里的树木大量砍伐,加上连续不断的战争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荒凉状态。山塬上只剩下稀稀的芨 芨草、骆驼草等杂草,朔风骤起,云沙飞扬,遮天蔽日。在风调雨顺的年月,还能打一些粮食。一般年头,人们只能在河滩谷地与泉洇之处,种上杂粮,艰难谋生。 正是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众多将才,韩世忠是关西将才中杰出的一位。
韩姓是中国的大姓,他们大多是战国时代韩国人的后裔。春秋时 晋国封韩武子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县),其后世代为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列为诸侯,封地在今河南西北部与陕西东部一带。秦始皇嬴政十七年(前 230年),吞灭韩国时,韩国人四散奔逃,有一支渡过黄河来到今陕西北部。他们以国为氏,韩氏到宋朝,已在此地生息繁衍了一千二百多年。这一支就是韩世忠 的先祖。
韩世忠的家庭原先比较富裕。曾祖名叫韩则,世代生活在家乡,以侠义闻名。家中富有资财,经常出钱帮助贫穷人家治病抓药,乡里 人很是感激他。传说他死后所葬之地风水特佳,有个"异人"见了,指着他的坟地说:"这一葬地可使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做公侯!"当然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依 据,但也说明劳苦人民对韩则的爱戴。后来,韩则果然因韩世忠的关系获赠太师、楚国公的封号。
韩世忠的祖父名广,父亲名庆。到祖父一代,韩家似乎已开始变穷,因此《名臣言行录》称他"家贫无生产",估计属于贫雇农一类。韩世忠出生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的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家族中排行第五,所以称"韩五"。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韩世忠从小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智慧、气魄和领导力。
韩世忠目光敏锐如电,在襁褓中已能转盼四顾,连他的父亲也觉得惊奇。他从小没有什么文化,识字不多,经过自学,到晚年居然能吟诗作词,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了。
韩世忠从小弄棍使棒,练习武术,性格直爽,"挚勇绝人",能不用鞍鞯,骑上没有经过驯练的马疾驰。嗜酒豪放,有时亦有些出格,不遵常规,泼辣好动,爱打抱不平,因此乡里给他起了个"泼韩五"的绰号。
有次他到米脂(今仍名,属陕西省)姻亲家去"会饮",喝得尽兴而归,不觉已到黄昏,这时关卡上的门已闭。世忠见了大怒,伸出手臂拉门,只听"咯咯"两 声,门闩应声而断,世忠等一行大步而去。次日早上,关吏出门一看,只见键木已折断为拱形,感到十分惊骇,并对韩世忠表示佩服。
年轻时 由于生活条件恶劣,一些体表小恙也不去诊治,因此生得疥疮满体,腐烂秽臭,连妻儿都讨厌他。有一年夏日,韩世忠在山中的溪涧里洗浴,忽然有一条大蟒蛇游过 来,他急忙用两手紧紧握住蟒蛇的七寸高举起来,跑回家叫妻儿剁杀蟒蛇,可大家吓得直往后退,不敢近前。韩世忠更加窘困,来到厨房,总算把蛇头锯下。韩世忠 心头非常愤怒,便将大蛇剥了皮,放在锅里煮熟,把蛇肉吃了。第二天,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韩世忠的疥疮癞疤全部脱落,变成了一个洁白如玉的漂亮小伙子。韩 世忠与"蛇"有不解之缘,据说他后来骑马出去郊游,喜欢坐在浅草地上。在厉声急促的讲话中,还经常吐出舌头。有人认为他是蛇精转世呢。
他崇尚气节,讲公义。有人欠了债还不起,韩世忠就拿出自己仅有的钱财,替他偿还,使一些负债的伙伴为之感激涕零。一些有冤屈的人不到官府而到韩世忠那儿 控诉,都能得到韩世忠公平妥贴的处理。因此,名闻关陕。家乡的"恶少年",都对他俯首贴耳,不敢出一口大气,并争着为他服役。
韩世忠 少年时就长得高大魁梧,"风骨伟岸"。有个算命先生叫席三的,看到韩的伟岸相貌,卜测他可以当上"三公"的官职。三公,在宋朝是太师、太傅、太保,可以说 是官员中的最高荣誉了。但是韩世忠听了很不高兴,以为是讽刺污辱自己,便把席三痛打了一顿。这说明韩世忠当时并没有升官发财的奢望。后来,韩世忠担任枢密 使等高官,位至公爵,实现了算命先生的预言。席三到江南投奔他,韩世忠赏给他三万缗钱的丰厚报酬。
但当时的韩世忠出身低微,自觉前程 暗淡,对未来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再加上年轻气盛,不拘小节,喜欢争斗,数次犯法,例应斩首。在行刑时,曾做节度判官的陈豫对执法的将帅说:"韩世忠这个人 骁勇强悍不怕死。现在大敌当前,为什么不叫他杀敌赎罪呢?杀这样的壮士太可惜了。"将帅应允了陈豫的要求,释放了韩世忠,把他正式归入兵籍,使韩世忠逐步 走上从军的道路。
上一篇:第七章 应征入伍
下一篇:第二十七章 进驻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