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伯乐张所
这时候的大名府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杜充的北京留守司,负责守城;一支是张所的河北西路招抚司,负责收复河北的失地。张所是受到李纲的推荐而被用为河北招 抚使的,在一年前开封被金军围困时,他就曾提议征集河北义勇民兵;在赵构即位之初,他是监察御史,曾上疏力主把重建的宋政权仍迁回开封,以便控制作为天下 根本的河东、河北地区。还曾上疏条陈两河利害,对于当时已经哄传的宋廷将要南渡的计划,他极力反对。因为他的积极抗金的主张,他在社会舆论上获得很高的声 誉,特别是在河北地区,可以说是"声满河朔"。他出任河北招抚使后,鉴于当时的金兵还只占领了河北的少部分地区的情况,他就积极地招募民兵,筹划粮饷,准 备对敌人实施反击。
这一年的八月份,岳飞投军到了张所军前。
岳飞投军后,和普通士兵不同,他一来就吵着要见张所 本人,一个普通士兵要见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自然不是那么容易的,岳飞再三请求,都没有如愿。招抚司有一位任干办公事的募僚,名叫赵九龄。他最初由李纲举 荐,曾任"御营机宜"。赵九龄同岳飞有所接触后,就非常欣赏岳飞,认为这个青年是"天下奇才"。于是,就向张所推荐,这样岳飞终于如愿见到张所。
张所了解到岳飞的经历后,非常吃惊,尤其是了解到他被解职的原因后,产生了共鸣,他也是积极主张抗金,反对逃跑政策的,他也上过书。于是就很喜欢岳飞,留在帐前使唤。
张所看了岳飞的履历,看到他有很多奋勇杀敌的战例,因此有点担心岳飞是个有用无谋的蛮夫,他因此就故意问岳飞:"听说你打仗很勇敢,勇冠三军。请你粗略算一下,你一个人到底能抵挡住多少敌兵?"
岳飞从容地回答说,两军对阵,不能单单依靠勇力,因为一个人再勇猛,只能杀几个人,最多杀几十人,但如果敌人有几千几万人,那就无法击败他们。所以,用 兵最重要的是要有谋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谋略是胜负的关键。作为一个大将,看他是否称职,首先要看他是否懂得用兵之道。
接着,他不仅只讲谋略,还把战争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谈了一番关于战争要达到的目的问题。
张所对岳飞的回答非常满意。接着,张所又就《孙子兵法》的军事常识向岳飞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岳飞不光对《孙子兵法》十分熟悉,而且还畅所欲言谈了自己对兵法运用的一些看法。张所听罢,不禁频频点头,他很赞同岳飞的说法,也很佩服他的才能。
张所在和岳飞谈话后,说:"你真不像一个行军打战的粗人啊!"
这样,张所就经常和岳飞讨论军事问题,他们探讨了河北的军事形势。岳飞毫不拘束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河北是岳飞的家乡所在,幽燕一带岳飞曾经身临其境, 深知那里的地理形势,因而对于进军恢复河朔的计划和步骤,他能在张所面前具体指陈出来。同时,他认为河北地区在宋金对峙中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不收复 河北,不仅汴京难保,甚至直接危及江淮,对金作战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收复河北失地。他谈到金兵两次南下,河北各地连连陷落,人民流离失所,国无宁日的时候, 不禁感慨万千,心情沉痛地表示自己要以身许国,决心追随张所,出师河北,收复失地。
张所对岳飞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喜,知道岳飞是个军事 奇才,将成为一代名将,所以他对岳飞十分器重,认定他将才难得,决定予以破格提拔。张所将岳飞从被革职后的白身直接"借补"修武郎、閤门祗候,充任中军统 领。"借补"就是先任命,以后再上报朝廷。接着,又很快再次升职,借补从七品的武经郎,升任统制。与岳飞革职前的相比,武经郎比武翼郎还要高两阶,不仅是 官复原职,还升了官了。至于在军中的具体职务,岳飞是先做统领,不久又升为统制,在都统制王彦的统率之下。
张所的河北西路招抚司的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朝廷对他们的积极抗战并不支持,连存放在北京大名府的兵器和甲胃也不准动用。到九月中旬,张所才勉强拼凑了七千装备不良的军队,命王彦任都统制,前去收复卫州等地。
前面说过,张所是受李纲的举荐才得到任用的。而主张派和投降派之间的政治斗争是很激励的。后来,殿中侍御史张浚迎合着黄、汪的意旨上奏,说李纲犯了十几 项罪状,使得李纲在做了七十五天的宰相之后,就被罢免。这样河北招抚使张所被贬谪到岭南,这是非常严重的政治处分,张所到岭南不久,即因病而死。
然而张所对岳飞的赏识和知遇,早已使岳飞满怀感激不尽之情。后来岳飞身居高位,他花费很大气力,终于找到张所的儿子张宗本,请来儒生教他读书,饮食起居 上都很照顾,岳飞对他的关心程度超过了对自己的几个儿子。有一次岳云立了战功,南宋朝廷要授予岳云一个官衔,岳飞特别为此上疏奏请,把这一官衔让给了张所 的儿子张宗本。
上一篇:第一章 阿保机建辽
下一篇:韩世忠简介:战西夏初显将才,困兀术威震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