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清军入关,洪承畴献策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3 属于:洪承畴
  •   洪承畴降清1年多之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突然去世。大约是积劳成疾,患了脑卒中、高血压之类可以迅即死去的病症,终年只有51 岁。皇太极是突然离开人世的,事先又没有立皇太子,这样,他死后必然发生争夺皇位的斗争。经过激烈的角逐,诸王达成妥协,让皇太极的第九子,当时只有6岁 的福临,继承了帝位,而由皇太极的弟弟和硕睿亲王、有权势的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改元顺治。顺治帝在沈阳的即位,结束了满洲贵族争夺皇位的斗争。于是,清 统治者的注意力,重又投向关内。

      天聪、崇德年间大批汉官降清后,曾多次把中原农民军的情况汇报给皇太极,特别是镇压过农民军,对其底 细颇为知晓的洪承畴被俘投降后,清统治集团对农民军的情况不可能不略知一二。不过,此时多尔衮显然对农民军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还没有意识到农民军攻取三 边、威胁京畿,已成为他入主中原的最大威胁和潜在的对手,而试图与农民军建立联系,协同攻明。因此多尔衮与谋臣商议之后,于顺治元年正月派人去陕西与农民 军联系,并写了一封信:

      大清国皇帝致书于南据明地之诸帅:

      朕与公等山河远隔,但闻战胜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称号,故书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何如耳。惟速驰书使,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

      顺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第二天,多尔衮便派正白旗石廷柱手下的迟起、镶蓝旗李国翰手下的缪尚义以及蒙旗中的二人前去下书。三月初三日,他们到达陕西的榆林,迟起龙等将书信交 给农民军榆林守将王良智,王良智阅信之后,亦写了一封回信,并将原信退给他们说:"信上有‘众帅’二字,又有给主上的意思,信拆了就不好再向上呈交了,所 以把信退还,只把上面的话奏知主上。可惜,我们不知道王良智答信的具体内容,更没有见到李自成对此事的反应,很可能是王良智将此事报告李自成时,北京已被 农民军攻破,根本用不着联合清军来‘并取中原’了;或与明朝谈判如果成功,还要助师明朝制服‘辽藩’,也就不可能与清军联合。"

      在迟 起龙等人的回报到达之前,多尔衮无法安排统一的战略,只继续在朝中加强自己的地位。二月间,他曾以失朝罪轻罚了阿济格多铎;以未经奉旨、擅自带领部员挑 选八旗女子,罪罚多铎等人银两不等;以征锦州、松山、山东,以及攻克中后所、前屯卫等功劳,提拔了一大批将领;增设内三院学士。三月,又定摄政王及诸王仪 仗,凡出猎行军,摄政王仪仗前导,奏乐而行,仪仗中再增红伞、大纛、红仗、撒袋、大刀、枪等,明显异于诸王。而且遇事摄政王正坐,而诸王两旁叙坐,其代摄 国政之权已通过礼仪得到承认。

      当然,多尔衮同时也做好了攻明的准备,三月十六日,防守锦州的镇国公艾度礼解回的逃人声称:清军攻下前 屯卫等城后,宁远一带人心恐慌,闻风而逃。因此,多尔衮下令修整军器,储粮秣,等四月初大举进讨明朝。但他不知此时关内李自成已进占居庸关、昌平,正在 奋力攻打北京;宁远总兵吴三桂奉旨放弃宁远,带兵退入关内,火速回京救援。又过了十几天,三月二十九日,迟起龙的回书终于到了。虽然多尔衮从中并未得到什 么重大情报,但得知大同也已被农民军攻下,京师的陷落已指日可待了。但他哪里料得到,这时候,北京换了主人已经10天了。

      四月初四日,在清军即将出发之际,正在盖州温泉养病的内院大学士范文程急忙上书多尔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南取中原的计划和策略,积极促进了清军的出兵入关。这位谋士认为:

       乃者有明,流寇距于西土,水陆诸寇,环于南服,兵民煽乱于北陲,我师燮伐其东鄙,四面受敌,其君若臣,安能相保耶?顾虽天数使然,良由我先皇帝忧勤肇 造,诸王大臣祗承先帝成业,夹辅冲主,忠孝格于苍穹,上帝潜为启佑,此正是摄政诸王建功立业之会也。窃惟成丕业以垂休万祀者此时,失机会而贻悔将来者亦此 时。何以言之?中原百姓蹇罹丧乱,荼苦已极,黔首无依,思择令主,以图乐业,虽间有一二婴城负固者,不过自为身家计,非为君效死也。是则明之受病种种,已 不可治,河北一带,定属他人,其土地人民,不患不得,患得而不为我有耳。盖明之敌,惟在我国,而流寇复蹂躏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争 天下,实与流寇角也。为今日计,我当任贤以抚众,使近悦远来,蠢兹流孽,亦将进而臣属于我。彼明之君,知我规模非复往昔,言归于好,亦未可知。傥不此之 务,是徒劳我国之力,反为流寇驱民也。夫举已成之局而置之,后乃与流寇争,非长策矣。曩者弃遵化、屠永平,而径深入而返,彼地官民,必以我为无大志,纵来 归附,未必抚恤,因怀携贰,盖有之矣。然而有已服者,有未服宜抚者,是当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复宣谕以昔日不守内地之由,及令进取中原之意。而官仍其职, 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将见密迩者绥辑,逖听者风声,自翕然而向顺矣。夫如是,则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也。河北一定,可令各城官移其妻子避患于我 军,因以为质,又拔其德誉素著者,置之班行,裨各朝夕献纳,以贤辅翼。王于众论中,择善酌行,则闻见可广,而政事有时措之宜矣。此行或直趋燕京或相机攻 取,要当于入边之后,山海长城以西,择一坚城,屯兵而守,以为门尸,我师往来,斯为甚便,惟摄政王察之。

      范文程于清军出师前的上书, 从其内容来看,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明朝此时内忧外患,"受病种种,已不可治",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进兵中原,否则天下将为他人所得。其 次,清政权的最主要敌人并非明朝,而是农民军,所以不要等农民军夺得天下后,再与其争夺。这个认识在当时是要高于农民军领导人的,尽管时间略迟,但仍为日 后清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最后,改变过去杀人掠财,攻城不守的屠掠作风,要"申严纪律,秋毫无犯",安抚百姓,争取汉族官僚的支持。这些建议,实际上成为 此次大举入关的战略指导思想。

      正在此时,李自成攻下北京或关内发生巨变的消息,可能为清军所闻。也许是多尔衮彻底明白了范文程上书的 战略实质。因此,在"数日之内,急聚兵马而行,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多尔衮决心倾巢出动,"成败之判,在此一举"。出发前,多尔衮召集王公 大臣会议,并连忙将正在盖州汤泉养病的范文程"驿召决策"。范文程进一步指出:"闯寇涂炭中原,戕厥君后,此必讨之贼也。虽拥众百万,横行无惮,其灭道有 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缙绅,拷劫财货,士忿矣;掠人赀,淫人妇,火人庐舍,民恨矣。备此三败,行之以骄,可一战破也。我国上下同心,兵甲选练,声罪 以临之,恤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范文程又再次告诫到:"好生者天之德也,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国家止欲帝关东则已,若将统一华夏, 非义安百姓不可"。从范文程的话中来看,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尤其是农民军在北京追赃逼饷,纪律松弛,斗志涣散的情况,已为关外清军所知,范文程 的这些建议多数为多尔衮所采纳,促使清兵入关时在政策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