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皇妃董鄂妃的故事:香消玉殒空遗恨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6 属于:顺治
  • <a href=/renwu/DongEFe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董鄂妃</a>

    身世传奇


      在所有清一代的宫掖中,董鄂氏都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人物。

      民间还一度盛行董鄂氏实际是汉女 的说法,此人名董白(字小宛),系苏州著名歌伎,才貌双全。在清军南下时董氏被掠,因貌美绝伦而被送至北京皇宫,成为顺治帝的宠妃。实际上,这位苏州名伎 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就已经被江南才子冒襄金屋藏娇,媒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钱谦益。而清军在顺治二年南下时,冒家的财产确实被洗劫一空,但董小宛并未 成为战利品被送到北京。董小宛因肺结核病医治无效,在顺治八年去世,享年28岁。

      显而易见,董小宛并非董鄂妃。

       《清史稿·后妃传》对董鄂妃有如下记述:"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三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 颁赦。"且不说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在册立皇贵妃时大赦天下,已经是极不寻常的迹象,顺治在八年、十一年两次册立皇后均未大赦天下,不难看出皇 贵妃董鄂氏在顺治心中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鄂硕隶属满洲正白旗,从天聪九年(1634年)以来历经战阵、屡立战功,被赐予世袭子爵。鄂硕之女生于崇德四年(1639年),在盛行早婚的时代,13岁左右基本完婚,比顺治小一岁的董鄂氏何以要迟至18岁始入宫掖?更何况,18岁也早就过了入宫待选的年龄。

      在清代官方的记载中,对董鄂氏入宫前的身世一直讳莫如深。

       在西方人撰写的有关著作中对此却有所披露,《汤若望传》一书指出:"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怜,当这位军人因此斥责他的夫人 时,他竟被对于他这斥责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皇帝遂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据陈 垣先生考证:这位军人的夫人就是被封为皇贵妃的董鄂氏,而董鄂氏的前夫就是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

      顺治朝实录也的确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文字: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在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三去世,七月初九"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上以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因襄亲王之死而不忍心册封董鄂氏,足以反映出顺治、董鄂氏、襄亲王之间存在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深受宠爱


      已经为人妇的董鄂氏能在顺治的视野中出现,很可能同清代实行的命妇轮流到后宫侍奉后妃的制度有一定的关系。已经成 为襄亲王妃的董鄂氏自然在命妇之列,到宫内侍奉后妃,也就为顺治同她的不期而遇提供了条件。可真应了那句"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值得注意的是,孝庄皇太后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四月初五颁布了懿命,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为由,停止实施这个历代都没有的命妇入侍制 度。

      皇太后很可能已经听到多情天子同弟媳董鄂氏的某些风流韵事。按照太后的布置,册立内侄孙女为皇后的典礼即将举行,此时哪能节外生 枝;再说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又是个很看重礼法的人,一旦得知王妃红杏出墙、移情别恋,肯定无法忍受;为了满蒙联姻、为了家庭的和睦,孝庄决定立即把一切都消 灭在萌芽中,切断顺治同董鄂氏幽会的途径,让他们把刚刚萌生的恋情冷却、淡化,在无声无息中消失。

      从顺治十一年(1654年)四月到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十九的两年多中都发生过什么,已经无从考察,但可以想象得出太后的禁令并未能阻断顺治同董鄂氏的恋情,而且最终一些风声还是 传到了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耳中。为此,董鄂氏受到了丈夫的"斥责",而顺治竟打了这个满腹委屈的丈夫一个"耳掴"。博穆博果尔"乃因怨愤"在七月初三去 世,董鄂氏作为未亡人而进宫。

      董鄂氏对顺治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在为悼念董鄂氏所写的《孝献皇后行状》中,顺治写道:"后至 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经卒业,习书未久即精,朕喻以禅学,参究若有所悟。"对《四书》、《易经》的学习,对书法的精通以及对禅学的领悟都 使得董鄂氏同顺治在文化上志趣相投,彼此之间有说不尽的话题。

      对顺治来说后宫佳丽虽多,但不是来自蒙古草原就是来自满洲世家,几乎个个目不识丁。已经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寻觅到知音!平心而论,董鄂氏比起那些汉族才女,还相差甚远,但对于生活在文化荒漠中的顺治,却是难得的红颜知己。

       顺治帝炽热而又持久的爱,不仅在后宫,也在董鄂氏的心头荡激起巨涛。难以摆脱的负罪感与情投意合的愉悦纠缠在一起,然而博穆博果尔之死,的确令董鄂氏在 内心深处怀有负罪感,抚今追昔,百感千愁,"恨不相逢未嫁时"!她最终得到册封,堂而皇之地登上皇贵妃的宝座,并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生下 皇四子,而且此子一出生就被立为皇太子

      宠冠三宫也使得她成为众矢之的,在情感激烈竞争的后宫,谁也不愿意成为失败者。当翌年正月二 十四日皇四子夭折时,顺治立即追封皇四子为荣亲王。尽管在顺治诸子中皇四子是第一个得到亲王封爵的,董鄂氏仍能感受到妃嫔中那些幸灾乐祸的目光。经受丧子 打击之后的董鄂氏,已经虚弱到难以再承受生育的重负,一再向皇帝表示不必以己子为太子。

      也许正是考虑到董鄂氏不可能生育的身体状况, 废后之念再次在顺治的胸中涌动。本来他同第二个皇后就毫无感情可言,为了日后董鄂氏的处境,他必须让董鄂氏正位中宫。深知其中利害的董鄂氏,在得知顺治已 经停止向皇后进笺奏后,"长跪顿首固请",并以"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力劝顺治放弃废后之念。

      满蒙联姻笼罩着后宫,就像一条挣不脱的枷锁,禁锢着多情天子与他的心上人。

       董鄂氏一方面品尝着挚爱,另一方面又要提防妒忌的陷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慎之又慎。顺治十四年(1657年)她的父亲鄂硕去世,对此董鄂氏的反应并非 异常悲痛,因为她正担心父亲会依仗皇贵妃父亲的身份在外面招摇生事,父亲的去世反而令她不必再牵挂,她的理智似乎不近人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