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

属于::清朝

 蒋超(1624~1673),字臣,号绥庵,自号华阳山人,江南(今江苏镇江府金坛人。清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吕宫榜进士第三人。  

蒋超是蒋鸣玉之子,自幼刻苦读书;长大成年后,更加努力,超过所有的诸生。顺治二年,蒋超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又二年,丁亥科考时,得中进士一甲第三人,授内翰林院秘书院编修。顺治八年,蒋超外任浙江乡试主考官,所拔多是知名人士。顺治十二年,蒋超以编修出任直隶学政。后来,以文章称雄一时,官任翰林院修撰。提督学政清慎,任职期满,告归。蒋超路过乡里大门却未与妻子相见,径直驾扁舟、踏草履,过湖北楚地,前往四川蜀地。此后,他解除官职,遍游名山大川,在四川境内由巴峡至峨嵋,最后,居住在伏虎寺。康熙十二年正月,蒋超端坐在寺中,书写临终之前的偈语:“由来猿鹤自相亲,老衲无端坠孽尘。妄想镬锅来避热,却从大海去翻身。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只有君亲无答报,生生常自祝能仁。” 蒋超终归客死他乡,在峨嵋山上的伏虎寺去世。朝中-都为他的死而诧异、流涕,四川的权势官吏为他出资备船,扶柩归乡,下葬在山上。蒋超善长文,酷爱墨宝,嗜好书法。经蒋超亲手抄录的诗文多达数百卷但留下来的不多。清朝的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书中写道:“国初沈绎堂、蒋虎臣齐名,沈书传者多,而蒋不多见。” 他去世后,清朝著名文人施润章为蒋超撰写墓志。正因为这样,人们在屏壁间只要见到蒋超书写的,哪怕是一个字也欣喜若狂;必定铭记、勾勒上石,珍藏起来。蒋超心摹手追,宗法晋、唐时期的行、楷书,深得这时期大家的笔意。蒋超为人谦和、平易待人,能独自忍受苦痛。与他交往的很多是来自布衣、野老、方外人士。人们见到他,都为他的声望而折服、倾倒。他嗜好远游,学而不厌。蒋超即使囊中空无一钱,只要有人告急,他总是好像自己背负重债一样;遇到门生、故人前来,他总是有所馈送;对于街坊邻居,不论贫贱、失落,来者不拒,热情款待;看家里有啥,应手立尽,从不后悔。蒋超虽然以仁厚与人交往,有的人反倒稍有不如意就呵斥、责怪,他看重交情,只是委曲求全,唯恐日后这种人不时以怨报德;但是如果有人严重背离道德,传到他耳中,那么他肯定与此人断绝来往;对于这两种人知道承认错误,前来探望他时,他仍然与他们握手言欢、合好如初。蒋超非常孝顺。在朝中为官时,他数次请假归乡,看望他的父亲,为祖母养老送终。蒋超出生时,他的祖母作梦梦见峨嵋老僧,蒋超跟着就降生了,所以他从幼小不沾晕腥。先是有巫术者说,蒋超寿命只有四十九岁,因此作诗四十九篇。结果竟然与预言相符合。蒋超为办理家中丧葬,不惜倾家荡产;而且悲哀到用灸艾烧烙身体,以减轻内心痛苦的程度,人们都为此而哀怜他。在他提督直隶学政时,甚至靠借债来赈济贫士;此外,还上奏疏请:恢复古代禁止天下司刑部门,对各类生员动刑。任职期满,因病回到家乡后,蒋超也能识才,他与孙奇逢,攀谈数日,即断言说不可失此人。  

蒋超天性恬静,少有嗜好。官居清要职位,邈视对物质的欲望、追求。他身穿布衣,吃蔬菜淡食,像穷苦儒生一样。不少人一生碌碌追求名利,能急流勇退的就已经难得了,而蒋超能深究性理,超脱形骸,人们料想不到在儒林中竟然有这样的人。蒋超临终前,当事-请蒋超修《四川通志》、《峨嵋县志》,他推辞不了,用了几个月将志书完成了。此后立即在山中建一个亭子,在亭-“萝峰”二字,对侍候他的小僮说:这里是停我灵柩的地方。正月,写遗书与当事话别,又过了三天,蒋超入伏虎殿,沐浴端坐,口诵佛号数声,留下偈语诗而将笔一掷,溘然逝世。第二天,一位姓胡的曾跟从蒋超求学的四川学生,在山上频繁呼唤老师出游,蒋超先生不答应,等到进入寺后,一问才得知,他大惊失色。人们都认为蒋超是个非凡的人。  

徐世昌撰写的《晚晴鋎诗汇》中选取他的诗作有《文殊院》:“紫玉屏风敬佛筵,诸峰如笏上青天。偶来山寺空无主,惊起白猿松际眠。”《春日郊行有感》:“糁绿嫣红郭外稠,花开不待客登楼。穗头鹤发黄扉客,多少青春是梦游。”其中有怀旧的《金陵旧院》“锦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沈德潜评此诗云:“极浓丽地,偏写得荒凉如许,感慨系之”。  

著有《绥庵诗稿》、《绥庵集》、《池此偶祭》、《蒋境》二卷。《峨嵋山志》十八卷。注:多数记载蒋超是49岁去世,《金塔县志》卷九记载说是年50。因此,他的出生年有明天启甲子年,或者是乙丑年两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