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
属于::宋朝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
刘克庄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因其父在朝中任职而荫补将仕郎,后历任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建阳县知县、帅司参议官、枢密院编修官。淳祐六年(1246年),宋理宗因其久有文名,赐其同进士出身,后任秘书少监,官居工部尚书、建宁府知府。景定五年(1264年),以焕章阁学士之职致仕。咸淳五年(1269年),逝世,享年八十三,谥文定。
刘克庄的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早年生活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1187年9月3日),刘克庄出身在一个世族家庭,初名刘灼。祖父刘夙,父亲刘弥正,皆进士出身。良好的家风影响与教育,使刘灼自幼酷爱读书,精通历代诗词,显露出文学才华。他天资聪颖,每天背诵万余字,作文不起草文稿,提笔即写就好文章。同时他还在林成季、林简子、方泽孺、柯梦得等人处学习。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刘灼在临安以词赋第一的成绩补国子监生,同时也一直在国子监保持名列前茅,这是他幼年就接受家庭教育的结果;他还曾经跟随名儒真德秀,所学到的经学道理并不比他在国子监学到的少,所以那时就已经是文章大家。其先天丽质,家学渊源,加上主观努力,使其早有声名。
初入仕途
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刘灼补将仕郎,虽然他无意科举,潜心诗词。但家族的传承使他在祖、父两代进士官员的恩庇下,开启了仕途。同年,刘灼应友人洪天锡之请,更名为刘克庄。
嘉定三年(1210年),刘克庄调任靖安簿,各路转运司使纷纷颁布檄文欲纳他为幕僚。他初涉官场,任劳任怨,赢得当地群众的好评。
嘉定六年(1213年)七月,刘弥正在临安病逝,刘克庄辞官守制,回到阔别四年的家乡。
嘉定十年(1217年),刘克庄终制(父母去世服满三年之丧),由怀安(今闽侯)县尉、福州右司理曹改真州(今江苏仪征)录事参军。刘克庄一到真州,江淮前线的将帅们闻刘克庄文名都争着要将他罗致幕下。时任淮东安抚使的崔与之见刘克庄到来非常高兴,并对刘克庄说:“我在福建得到了两个名士,一个是你,一个是陈子华。”并称刘克庄与方信孺、陈子华三人为“闽之三隽”。
嘉定十年(1217年),江淮制置使李钰聘刘克庄为沿江制司准遣,负责军事文书的草拟工作。他建议“抽调驻守边境的军队,用屯兵替代,从而夯实国家的根基”。意见不被采纳,外界的舆论便问责于他,刘克庄遂辞官得请宫观闲差。
嘉定十四年(1221年),胡槻出任广西经略使,刘克庄充任其幕僚,担任经司准遣一职,相与唱酬,诗作足以编成集。
从嘉定六年到嘉定十七年(1224年)出任建阳知县的十一年时间内,刘克庄大部分闲居在莆田,沉入社会最基层。
首次遇挫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理宗即位。闲适十一年后,三十八岁的刘克庄复出,任建阳知县。任职期间,他戒掉诗癖,专习为吏,体恤民情,督办遗留案件,兴学施教,名声远扬,以政绩优闻于朝廷。同时,他还认识和师事了理学家真德秀。是时,真德秀因不满史弥远擅权废立,借假顺道回家乡浦城,著书立说,开坛讲学,不遗余力地传播理学。 刘克庄久慕真德秀的大名,一听说他辞官回乡休闲,赶快投入真德秀门下,从此一生大力宣传理学。
宝庆三年(1227年),史弥远发起“江湖诗祸”,《江湖集》被劈板禁毁,诗人被谪贬流放。作为江湖诗派领袖的刘克庄,当然也“罪责难逃”。因他的《落梅》诗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监察御史李知孝、梁成大诬告其谤讪时政。史弥远虽已经签发逮捕文书,以“押解听读”的诏书,要把刘克庄从建阳县令上提解进京。幸得签书枢密院事郑清之极力辩护而得释,但刘克庄闲废十年。
绍定二年(1229),改任潮州通判,不久,就被劾以“嘲咏谤讪”的罪名,尚未赴任,又被去职,改领宫观闲差。于是,四十二岁的刘克庄回到老家,开始长达六年的赋闲岁月。期间,他游历河山,阅览民间,体验生活。
三度复出
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病重,将亲信郑清之提升为右丞相。十二月,郑清之便起用刘克庄为吉安通判,可刘克庄来不及赴任就再度被召进京。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真德秀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召刘克庄为安抚使司参议官。同年六月,真德秀被朝廷召任吏部尚书,并以“学贯古今,文追骚雅”为理由举荐刘克庄。于是刘克庄奉诏回京任将作监主簿一职。九月,刘克庄回到临安,又改任宗正寺主簿。
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刘克庄任枢密院编修官兼吏部侍右郎官。同年七月,刘克庄直言上奏揭露史弥远罪行,劝理宗:“疑君子之无效,疑小人之有才,是酿成宣和和靖康祸乱的原因,希望陛下引以为鉴。”不久,他被吴昌裔弹劾罢官,主管玉局观。
刘克庄的诗词
- 福州道山亭
- 北来人
- 归至武阳渡作
- 贺新郎·九日
- 郊行
- 木兰花·戏林推
- 西山
- 赠防江卒
- 绳技
- 哨遍
- 六州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沁园春
- 汉宫春
- 汉宫春
- 汉宫春
- 汉宫春
- 汉宫春
- 汉宫春
- 汉宫春
- 汉宫春
- 汉宫春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念奴娇
- 解连环
- 解连环
- 解连环
- 解连环
- 木兰花慢
- 木兰花慢
- 木兰花慢
- 木兰花慢
- 木兰花慢
- 木兰花慢
- 木兰花慢
- 摸鱼儿
- 摸鱼儿
- 摸鱼儿
-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 长相思
- 长相思
- 长相思
- 长相思
- 昭君怨 牡丹
- 昭君怨
- 昭君怨
-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