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属于::清朝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八岁考中举人。拜徐乾学为师,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
纳兰成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正三品。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纳兰性德长相思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0,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纳兰性德的诗
- 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
- 忆秦娥·山重叠
- 琵琶仙·中秋
-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 踏莎行·月华如水
- 淡黄柳·咏柳
-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 眼儿媚·咏红姑娘
-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 临江仙·寒柳
- 望江南·咏弦月
-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 赤枣子·风淅淅
- 摸鱼儿·午日雨眺
-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 风流子·秋郊即事
- 南乡子·秋暮村居
-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 长相思·山一程
-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 清平乐·风鬟雨鬓
-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 河传·春浅
- 鹧鸪天·离恨
-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 满庭芳·堠雪翻鸦
-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 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 谒金门·风丝袅
-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 金缕曲·赠梁汾
-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 风流子·秋郊即事
- 南乡子·秋暮村居
-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 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 摸鱼儿·午日雨眺
-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 满庭芳·堠雪翻鸦
-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 赤枣子·风淅淅
-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 谒金门·风丝袅
-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 咏笼莺
-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 眼儿媚·咏红姑娘
- 鬓云松令·咏浴
- 望江南·咏弦月
- 一丛花·咏并蒂莲
-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 洞仙歌·咏黄葵
- 红窗月·燕归花谢
- 清平乐·孤花片叶
-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 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
-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 蝶恋花·出塞
-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 卜算子·新柳
- 淡黄柳·咏柳
-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 忆秦娥·山重叠
-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 踏莎行·月华如水
-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 浣溪沙·庚申除夜
- 琵琶仙·中秋
- 送荪友
- 采桑子·九日
-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 采桑子·当时错
-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 蝶恋花·出塞
- 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 咏笼莺
- 一丛花·咏并蒂莲
- 鬓云松令·咏浴
- 洞仙歌·咏黄葵
- 清平乐·孤花片叶
-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