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曹
属于::清朝宋曹(1620-1701),字彬臣, 号射陵,又号耕海潜夫。明泰昌元年生于盐城县新兴场人(现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宋家祠堂大门两侧曾有"两朝辅弼,十世簪缨"的对联。从宋曹曾祖、祖父起,皆以举人入官。
人物生平
宋曹 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字彬臣,又字 臣,号射陵,盐城新兴场人,生于1620年,卒于1701年。他工书能文,对书法造诣很深,著有《书法约言》、木刻双钩《草书千字文》、《杜诗解》、《会秋堂诗文集》等书,这些书作用很大,对后人的书法、诗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入清后,他不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自号耕海潜夫,以书诗自娱,写下许多名诗,其诗篇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清廷腐败统治的仇恨,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明初,洪武赶散,苏州阊门百姓被迫迁到苏北一带。宋家第一世仲华公即在湖北庄(今为北宋庄)安居下来,官居朝奉。其父鼎彝公是三科武举,博学好古。宋曹自幼受其熏陶,早得启蒙。
宋曹虽为独子,但其父对他要求甚严,不要其舞枪弄棒,却让他舞文弄墨。7岁即读帖临池,酷暑严寒从不间断,十载笔耕,自勤不息。而立之年,宋曹能诗能书,瞩目乡里。宋曹虽才华出众,但仕途并不得志。明崇祯时,25岁官至中书舍人,其位级从七品官。南明复亡,1642年,宋曹的好友司石盘、厉豫等人因不满清朝黑暗统治,举兵起义。未及一年,兵败淮安。清政府派人四处抓拿,宋曹受其牵连,身陷囹圄。营释后,先到北宋庄,后又携家小隐居到30公里以外的汤庄,筑"蔬枰园"侍奉老母。每年仍到北宋庄祭祖。大纵湖有一"龙兴寺",建于明开启年间,苦于无名。宋曹隐居北宋庄,让寺庙主持喜出望外,请他题名"龙兴禅院",他欣然挥毫。抗战爆发,禅院毁于战火,宋曹真迹随之荡然无存了。三十寒暑,宋曹闭门养息,会友谈艺,聚首唱和,遂使诗书融合,造诣日深。康熙元年到八年间,两度诏举,不肯出林,仍隐逸汤村。康熙十七年,清以纂修明史,开博学鸿词科,征召海内名儒,侍郎严沅和江苏巡抚慕无颜共举宋曹为博学鸿词,他均以母老固辞未赴。康熙22年(1683)年,两江总督于成龙请他去 南京编撰《江南通志》,盛情难却,他带上长子恭贻一起赴任。
志书编成,宋曹坚不留名,最终《江南通志》仅署了恭贻的名字。于成龙敬重他的人品,称他为"射陵先生"。于成龙邀其出山,终于使宋曹结束了隐居生涯。为了实现书法方面的抱负,他毅然离家出游,浪迹江淮,客维扬、润州、昆山、苏州、杭州等地,拜师会友,吊古觅胜。康熙六年,会顾炎武,互赠诗赋,结为友好。历数载,他纵觅南北名碑,吮吸精髓,悟入微际,并加以融会贯通,取舍扬弃,为自己寻得一条正宗的书法道路。
代表作
顺治十八年,他的书法艺术已达纯熟地步。是年书成《草书千字文》,为他的代表作。该书法气势融贯、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确有大河奔涌,一泻千里之势。现"宋曹故居"内有"草书千字文石刻,供人观赏。"晚年的宋曹,学与年俱进,而书法更臻精善。除《草书千字文》之外,又撰成理论著作《书法约言》。全著含总论、论草书等七篇,对学书要略,对文字,对楷、行、草各书都有精到的论述。他的书法墨迹在民间流传很广。
除盐城之外,两淮、维扬、京口,苏、金陵、杭嘉湖一带,也时有发现。这些墨宝,表现了宋曹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当今日本书法界,有研究宋曹书学的学术群体。他的书法作品在日本、上海、常熟等地博物馆多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