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
属于::南宋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
人物简介
王柏,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南宋藏书家、书画家。字会之,号长啸,更号鲁斋。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曾执教于丽泽书院等,教授学生甚众。卒谥文宪。工于书画,好藏书,收集历代人物、花鸟书画作品于一庐,日夜研磨。编有《鲁斋清风录》15卷,自作序称“有书万卷,手帖石刻数百种”。《四库总目》又有读易记、书疑、诗疑、研几图等,并传于世著。知《诗疑》2卷,其它《书疑》,《研几图》等卷数不详,史称“颇有窜乱,攻驳毛、郑之说”
思想主张
柏年输三十,始知家学之原,抛弃俗学,勇于求道。多次造访朱熹门人杨与立、刘贵(执堂)之门。后闻何基曾从黄□得朱熹之传,即拜何基为师。一生不仕,尽力研讨性命之学。曾多次受聘在丽泽书院、天台上蔡书院任教。为金华朱学的代表人物,与何基、金履祥、许谦,并称“金华四先生”。主要弟子有金履祥、周敬孙、杨珏、及弟子王相、族子王佩等。他关心国家安危,痛陈时弊,希统治者改弦更张,挽回颓势。曾指斥科举“一次于三日之虚文”,无以治理天下,主张恢复古时的考选制。超出国贫民病,是国吏治腐败,“势家巨室”不输王赋。提出“富国强兵,必以理财为本”。强调“理财无巧法,止得输其所当输者足矣。但输其所当输,当自公卿大夫始”(《鲁斋集》卷四《送曹溆序》)。
他承袭程(颐)朱(熹)理学的“理一分殊”论,重“分殊”甚于言“理一”。认为“统体一太极者”,即谓“理一”。如以《易》言,《大传》曰“易有太极”;此为易之理一,及生两仪、四象、八卦,又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每交备具有一太极;四十九策之中,每揲每变各具有一太极,即所谓易之分殊。又以人身而言,四肢百骸,疾痛病痒,莫不相关,犹理一。然目视耳听,手持足行,口言心维,不可以通用,谓分殊。并提出“理一易言也,分殊未易识也”。认为圣人于天下之理,无一物不知,故能于日用之间,应接事物,无一理不当。学者不尽心于格物致知,究其分殊,则不能识其理一。只有在“理一”前提下,通过“分殊”才能归于“理一”。
他还从“理一分殊”的观点出发,主张不得无故毁坏草木虫鱼等生物,应“立法定制,品节禁戒”,“著书立言,开导劝止”。并把“分殊理一”的认识论用于学术上,主张“由传以求经”,重视儒家经传。但怀疑精神又使他不拘守经传教条,不轻信盲从。认为圣人之道以书而传,亦以书而晦。其因是汉代经学各主其传,训访之义各是其说,穿凿支离,诡受以饰私,故有执其词而害义者,有袭其说而诬其义者,使圣人之道反而晦蚀残毁,不得大明于天下。所以必须恢复被汉儒所割裂破碎的经学本来面目,故探讨经学之实者不能无所疑,有是非之见者不能无所辩。
他对传统的儒家经典多有质疑。认为《诗》三百篇不是一个时代的作品,亦不尽出于周公所定,孔子所删。周公时诗不满百篇,孔子所删之诗乃是周公以后庞杂之诗。经秦楚书之后,今之所谓三百篇,是否周公、孔子之旧,更值得怀疑。又以“正道”身份,把其中的爱情诗视为“淫”诗。主观断定这些情诗早被孔子删去,是汉儒又把这些诗杂进《诗经》,不合圣人删经本旨,因此,要求“有力者请于朝而再放黜之”,以一洗千古之芜秽。他以驳斥所谓“孔壁之书皆科斗文字”之说,论证《古文尚书》可疑。而《今文尚书》同样值得怀疑。因汉初优生已年老,口不能言。使其女传言以授晁错。伏生其女为齐人,晁错为□州人,语音各异,所以错讹甚多,故应纠其谬。他以此作《书疑》九卷,重订错简,移易补缀。其书虽不严谨,纰缪甚多,然也颇具学术成就。指出姚方兴所增二十八字中“玄德”二字不见于《六经》,是晋代老庄之言,揭露《古文尚书》之伪。在《尧典疑》中提出对上古史的怀疑。在《大诰疑》中,批判了宗教神学思想。
他推崇《四书》,称之为“经天纬地之具,治世立教之书”。然而对《四书》及未熹的集注也有不少疑论。疑《大学》、《中庸》出于《子思》二十三篇之内,疑《论语》出于古《家语》,疑《孟子》是自著之书。他疑经的目的是为发展理学。王柏的“分殊理一”和疑经思想,进一步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因推广朱学有功,受到后世封建统治者的褒扬,列为理学正宗。著作繁多,计八百余卷,但大部分散佚。失散各地无法寻求。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王柏的诗词
- 王柏龄故居
- 酹江月/念奴娇
- 送硕夫兄之武昌
- 和易岩喜雨韵
- 用适庄赐韵回祝
- 三闾大夫赞
- 题浴沂图
- 和叔崇橘花韵二首
- 再和适庄韵
- 和无适四时赋雪梅
- 滕勿斋内杨氏挽词
- 兰亭记
- 伯兄新楼十首
- 迷道有感次韵
- 题时遁泽画卷十首
- 次前韵寄郑悦斋
- 和无适四时赋雪梅
- 挽朱宜人
- 和德夫弟韵
- 畴依
- 用希古韵送天台金吉父
- 和暘谷春郊韵
- 和立斋书怀二首
- 挽汪约叟
- 汪功父聘石友
- 和叔崇禽声放言
- 题玉涧八景八首
- 和希夷木犀韵
- 和遁泽初夏韵二首
- 和立斋元日韵
- 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
- 和秋涧惠兰韵
- 舟中和陈子东
- 题长江图三绝
- 题花光梅十首·淡中有味
- 题花光梅十首·五叶联芳
- 和立斋橘花韵
- 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
- 早梅有感
- 秋兴
- 和易岩木犀韵
- 赋双松堂
- 畴依
- 题泽翁小巷
- 归舟三绝
- 感旧三首
- 效希夷和陈北溪韵
- 题伯兄新楼
- 呆官人三绝
- 怀古呈通守郑定斋
- 感旧三首
- 舟中和叶圣予三首
- 赠朱道人
- 侍伯兄宿履庵即事呈本老
- 自述
- 赠吴晠
- 和叔崇清明后四绝
- 效希夷和陈北溪韵
- 书隐和韵谢再答之
- 题时遁泽画卷十首
- 题愚斋梅轴
- 拍手行
- 题宁庵
- 和伯兄适庄访立斋
- 题书目
- 元正
- 挽潜斋王枢相
-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
- 题山桥十首
- 寄题江山叶氏翠香亭
- 挽思泉居士
- 八咏新楼
- 用玉成韵题秋台诗卷
- 和叔崇橘花韵二首
- 和乘雪游山韵
- 和易岩木犀韵
- 送希夷之江西
- 题梅
- 题时遁泽画卷十首
- 挽邵公容春
-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
- 乌伤行
- 寒夫人挽章
- 题画梅
- 马华父母叶氏挽词
- 答子宣雪中惠吴中珍味
- 和立斋岁寒歌五章
- 蒋叔行挽辞
- 和立斋喜雪韵
- 春雪两绝
- 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
- 白荷花
- 三衢纪所闻
- 题长江图三绝
- 韦轩游山遇雨
- 叶西庐惠冬菊三绝
- 和易岩韵
- 畴依
- 用前韵答车玉峰
- 送赵素轩去婺守为本道仓使
- 挽司直兄
- 题泽翁小巷
- 仲夏游赤松有感
- 和叔崇两绝
- 和胡子升大欠韵
- 冬至和适庄即事韵
- 和立斋岁寒歌五章
- 题承庵二首
- 夜观野舟浩歌有感
- 重题八咏
- 畴依
- 题花光梅十首·幻花减尽
- 夜坐呈外舅
- 台山周咏道别五年因诗寄借韵以谢二首
-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
- 和无适四时赋雪梅
- 送立斋入闽哭久轩
- 赠寻贤赵相士
- 瑞香
- 和叔崇春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