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
属于::四川
杨廷和(1459——1529),汉族。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举于乡,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进士及第。孝宗弘治二年(1489)进修撰。历官左春坊大学士,典诰敕。以指斥佞幸忤刘瑾,谪官。瑾诛后,拜华盖殿大学士,总朝政。武宗死,无子,以从弟朱厚熜继位,是为世宗嘉靖。除去中间居忧三年,杨廷和身仕两朝,前后担任宰辅十四年,其中首辅九年。他为官清正,多有建树,因争登基大典忤帝意,谪官,致仕。后削职为民。嘉靖八年(1529)卒年七十一。
子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武宗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亦以争大典,杖谪云南,废弃终身。
大明王朝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洪、宣时期达到了极盛。然而就在此时,明王朝已开始走下坡路。明中叶百余年间,社会危机不断出现,但都没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究其原因,统治阶级内部有识之士的改革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德、嘉靖之际,杨廷和的改革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
一、“镇静持重”,“补苴匡救”
《明史。孝宗本纪赞》:“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孝宗而已。”然而,就是这个被捧为“恭俭有制,勤政爱民”的孝宗皇帝,却培养出了一个“耽乐嬉游,昵近群小”的不肖之子——明武宗。武宗君临天下伊始,即重用自己东宫时旧竖刘瑾。武宗怠于政事,刘瑾得以乘机擅权。当时内外章奏,都要先具红揭投瑾,人称“站皇帝”。东厂、西厂掌印太监,皆其私党;又设内行厂,“躬自领之,军国大柄,尽归其手”。⑴更有一些无耻官僚,如焦芳、张彩之流,附炎趋势,卖身投靠。《明史》立《阉党传》,阉以党名,盖始于此。一般文武大臣,也不敢与之向抗,“见刘瑾而跪者十之八”⑵,其权势可谓炙手可热。正德五年,刘瑾伏诛。武宗又宠幸江彬、钱宁、许泰等佞幸小人,赐以国姓,收为义子,出入豹房同卧起,游猎巡幸无时日。“武宗之昏狂无道,方古齐东昏、隋炀帝之流,并无逊色”⑶。在他的统治下,朝政日非,内忧迭起,外患频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刘六、刘七起于河北,蓝廷瑞、鄢本恕起于四川,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安化王寊鐇反于宁夏,宁王宸濠反于江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因武宗失德而更加尖锐。蒙古贵族也乘机连年侵扰。大明天下,很不安宁。
在这种纷乱的局势下,杨廷和身为宰辅,“颇以镇静持重,为中外所折服”。史载,他居忧期间,梁储为首辅,“惧不克任”,“屡请召之”。他还朝后,“储遂让而处其下”。可见他在阁臣们心目中地位之高。
武宗失德,杨廷和多次上疏规谏,俱不听。他虽“邑邑不自得”,但仍勤于政事,忠于职守。安化王寊鐇反,他“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钺果执寊鐇”⑹。刘六、刘七起义,他建策献言,调兵遣将,终于镇压了这次起义。刘瑾专权时,无耻官僚趋之若鹜。刘瑾败后,“中官谷大用、魏彬、张雄,义子钱宁、江彬辈,恣横甚。”杨廷和为官清正,绝不与之为伍。但武宗童昏愚顽,杨廷和身为宰辅,言不听,计不从,处境十分困难,很难施展抱负,只能“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为此,他曾遭到一些人的非难。史载,杨廷和“久入阁,漫无所建白,人易之。武皇南巡,天下汹汹,幸臣窃国柄。有狂生-数其过,公延礼生,泣下曰:‘久当不负良意’”。当时,他的心情是很苦闷的。
武宗统治十六年,失道不可胜计。杨廷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主持政务,“镇静持重”,“补苴匡救”,“灾赈蠲贷犹如故事,百司多守法”,使国家机器照常运转。封建史家对此歌颂备至。《明史。杨廷和传。赞》:“武宗之季,君德日荒,嬖幸盘结左右。廷和为相,虽无能改于其德,然流贼炽而无土崩之虞,宗藩叛而无瓦解之患者,固赖庙堂有经济之远略也。”明末文人陈子龙也指出:“武皇穆骏西驰,而天下晏然者,以任相得人也。”
二、“安危定倾,功在社稷”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崩于豹房。这个荒淫无耻的皇帝,一生“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视军国大事如儿戏,死时却留下了一大堆棘手的问题,大明王朝“安危俄顷”。杨廷和身为首辅,面对纷繁的国事,调度区画,指挥若定,表现了非凡的才干。
1、 定大策,迎立新君
择立新君,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头等大事,搞得不好,就会发生内乱,尤其是在“大行皇帝”无嗣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武宗荒淫无嗣,孝宗亦无他皇子在者,皇太后命大臣议所当立者。杨廷和举《皇明祖训》,主张立兴献王长子(世宗),得到了阁臣们的赞同。太后“一如廷和请,事乃定”⑿。使这一颇为敏感的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2、 擒江彬,消除隐患
江彬,原为大同游击,正德七年,被武宗召入京师。他以“机警,善迎人意”,得武宗欢心,被“留侍左右,升左都督,冒国姓为义儿”⒀,后冒应州功,封平虏伯。他对武宗,“诱导以离宫之欢,恣情于驰骋之乐”⒁。正德十六年,武宗临死前,“江彬益骄横,其所部边卒,桀骜不可制”,“犹改团营为威武团练,自提督军民,中外虑彬旦夕反”⒂。江彬党李琮也“劝彬乘间以其家众反,不胜则北走塞外。彬犹豫不决”⒃。武宗死,杨廷和“密与太监张永谋,启太后请旨勑彬。先传令军士,扈从南巡者就通州给赏,于是边兵尽出”⒄用以剪其羽翼。“彬觉,顾瞻无人,遂就擒”⒅。接着,“皇太后下制暴彬罪恶,厚赏彬所部诸边卒,散遣归镇”⒆。“安危俄顷”之际,杨廷和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粉碎了这场一触即发的叛乱阴谋。
三、革弊政,朝野称颂
世宗未至京师,“杨廷和总朝政者三十七日”⒇。这一个多月及其后的一段时期,杨廷和不很受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掣肘,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是他几十年宦海生涯中最有光辉的时期。他以革除武宗时弊政为己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办事勤勉,讲求效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史载:“其调度区画,取办俄顷,命中书十余人操牍以进,石斋(杨廷和)一一口授,动中几宣,略无舛错”,“中外倚以为安”。
正德、嘉靖之际的遗诏、登极诏都出自杨廷和之手,他的很多兴利除弊的改革措施都是通过诏书的形式颁布的。
正德七年,武宗不顾阁臣们的反对,调边兵入卫京师,“边卒纵横骄悍,都人苦之,边防力量也大为削弱。武宗死,杨廷和“传遗命罢威武团练诸军,各边兵俱重赉散归镇”,解决了这一问题。
武宗荒淫无道,建豹房、开皇店,掠民间美女,取诸府乐户,营行宫于宣府,兴土木于京师,致使天下骚然,民不堪命。武宗死,杨廷和以遗诏“革皇店及军门办事官校悉还卫,……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诸非常例者,一切罢遣。又以遗诏释南京系囚,放遣四方进献女子,停京师不急工务,归宣府行宫金宝归诸内库。中外大悦“。
杨廷和在所拟登极诏中,还“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逋赋尽免之”,以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杨廷和的野史解密
更多 >>- 杨一清和杨廷和都有什么本事?谁厉害?
明朝历史上,杨一清和杨廷和是两位著名的名臣,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成就。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本文将从他们的生平事迹、政治成就等方面进行比较,为您揭示这两位明朝名[更多]
- 解密:一门三进士的杨廷和家在嘉靖朝突然没落?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 归休已作巴陵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 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这首诗名为《[更多]
- 杨廷和最高官居何位?杨廷和辅佐过几位皇帝
杨廷和,字介夫,也称石斋,汉人,家乡四川新都,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善文书且其子是著名文学家杨慎。杨廷和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在大礼[更多]
- 杨廷和害死了明武宗吗 杨廷和是怎么死的
杨廷和简介 杨廷和,字介夫,也称石斋,汉人,家乡四川新都,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善文书且其子是著名文[更多]
- 明武宗真是被杨廷和害死的吗
明朝杨廷和 杨廷和,字介夫,也称石斋,汉人,家乡四川新都,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善文书且其子是著名文学家杨慎。杨廷和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更多]
- 杨廷和和王阳明两人为何关系如此恶劣?
杨廷和传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历仕过四个皇帝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后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杨廷和传》出[更多]
- 历史上对明朝内阁首辅杨廷和作为的评价如何
杨廷和,字介夫,也称石斋,汉人,家乡四川新都,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善文书且其子是著名文学家杨慎。 [更多]
- 杨廷和与朱厚熜明争暗斗过大招
他战阵千场,未逢一败,平定倭寇,戍边蒙古;他是鲁班再世,一生发明制作了多种冷热武器,并且是开创了多兵种联合作战模式的世界第一人;他是军中杜甫,几百首马上诗歌,堪称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