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

属于::东汉

郑兴(生卒年不详),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两汉之交时著名的儒学大师。郑兴擅长历算,喜好古学,尤其对《左氏》、《周官》有研究,东汉研究《左氏》的人多半出自郑兴的流派,与当时另一个经学家贾逵合称郑贾,他们的学术流派被称为郑贾之学。

郑兴

人物生平

效忠更始

郑兴精习《公春秋》、《左氏传》,他通过积累知识,深入思考,最终通达书中要旨,同学辈都以郑兴为师。

王莽新朝天凤年间,郑兴带着自己的学生跟从刘歆讲《左氏传》大义,刘歆很欣赏郑兴的才华,让郑兴撰写条例(著作的义例、体例)、章句(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传诂(解释经籍的文字),并负责校正《三统历》(夏、商、周三历,刘歆撰)。 

公元23年(地皇四年)二月,刘玄绿林军的拥立下称帝,建元更始。公元23年(更始元年,地皇四年)冬刘玄派遣司直、代丞相李松率军西取长安。李松占领长安之后,任命郑兴为丞相府长史,更始二年二月,派他回洛阳去迎接刘玄迁都长安。 

郑兴到了长安接驾入关,但刘玄身边的绿林军诸将都是关东人,不愿入关,都劝刘玄留居洛阳。刘玄左右为难,难下决心。郑兴就劝刘玄说:“陛下,您是从荆楚一带起家的,虽有天子的名号,但还没来得及向天下人施恩惠,而陛下一朝建号登基,关中长安豪杰就群起响应,诛杀王莽,打开城门,在郊外的道路上等着,准备迎接陛下入长安。关中父老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天下百姓在王莽的暴政之下受苦太久了,他们思念大汉高祖皇帝的旧恩啊!陛下迟迟不西向入关去安抚百姓,臣担心百姓与陛下离心,各地的盗贼重新起事。《春秋》上写齐桓公即位为‘齐小白入齐’。为什么不称他为侯而只呼其名呢?就是因为他没有去参拜祖先宗庙的缘故啊!现如,朝廷的大臣们纷纷建议,等到平定了赤眉军再入关,真是本末倒置啊!假如关中三辅发生叛乱,陛下只能派兵到函谷关一带防守。到了那个时候,陛下就是想安卧于洛阳,晚上还能够睡得着觉吗?”刘玄听了郑兴的话,就说:“朕意已决,西迁长安。”刘玄迁都长安之后,拜郑兴为谏议大夫,派他去安抚平定关西和朔方、凉州、益州,回朝之后又郑兴拜为凉州刺史。郑兴上任之后,恰逢天水郡发生叛乱,当地郡守被叛乱者杀害,由于天水郡属凉州管辖,郑兴被按律免职。  

托庇陇西

郑兴免职之后本想离开凉州,回到京城,但当时赤眉军已经入关,向东回长安的道路被阻断了,郑兴只好向西,去投奔割据陇西的隗嚣。隗嚣很尊重郑兴,拜他为祭酒,对他虚心礼请,待遇规格很。但是,郑兴心里以此为耻,经常称病不起。隗嚣为人自大,经常夸耀自己,以周文王自比,想一统天下,就与手下诸将商议,要自立为王。郑兴听说此事之后,就去劝阻隗嚣。他对隗嚣说:“《春秋传》说:‘口里不说忠信的话叫嚣,耳朵不听五声之和叫聋。’近 来诸将集会,莫不是不说忠信的话么,大将军听从了,莫不是缺乏详细的考察么?从前周文王继承祖宗道德的余绪,加之本人的聪明才智,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能服侍殷商,等到武王即位,八百诸侯不谋而会于孟津,都说‘商纣可以讨伐了’。周武王认为天命尚不可知,于是还师等待天时。汉高祖征伐多年,还用沛公的名义行军。现今你的令德虽然鲜明,但没有周朝那样的福泽,威略虽很振兴,但没有汉高祖的功勋,而想举办不可办的事业,将加速引祸,恐怕不可以吧!希望将军仔细考虑一下。”隗嚣经过反复考虑,最终没有称王。但隗嚣后来广泛设置官吏职位,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地位。郑兴就又去劝阻隗嚣,他说:“那些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都是帝王才能配备的官属,不是做臣子的人所能设立的。孔子说‘:只有器(车服)和名(爵号),不可借给别人。’不可借给别人的东西,也不可向别人借来。将军这样做对实际没有好处,对自己的名声却有损害,因为这是不尊重皇上的意思。”隗嚣无奈,再次停止了这个计划。

公元29年(建武五年),隗嚣将送自己的长子隗恂入侍洛阳(做人质),在隗恂即将出发时,郑兴向隗嚣提出与隗恂一道返回中原故乡安葬父母。隗嚣担心其一去不回,拒绝了这个要求,只是对其大加赏赐。他不但给郑兴建造了新的住宅,又提高了俸禄地位。郑兴就又去进见隗嚣,他说:“从前遭逢赤眉之乱,我因为与将军是旧日的同僚,所以才敢来投奔您这个才德兼备的人。多蒙将军收留善待之恩,我们一家才能够保全性命。我听说侍亲的道理,父母活着时用礼节奉养他,父母死后用礼节安葬他,用礼节祭奠他,遵奉这些礼节,不敢半点违反。如果我因为增加官秩搬迁房舍,而改变想法转而留下来当官,这说明我是用归葬双亲的事引诱您给我加官进爵,这样一个一点也不讲礼制的人,将军怎么能用啊!“隗嚣说“:我就不配挽留老朋友吗?”郑兴说:“将军雄踞七郡之地,为羌胡之众所倚,拥戴本朝。恩德深厚,威权至重。您在陇西,已是封疆大吏,若到洛阳,自然是三公重臣。郑某只不过是一个平庸的人,不敢深处不出,留在这里的话,就凭大将军一句话,何愁不能飞黄腾达?今后到了洛阳,大将军只要对圣上推荐一句,郑某也是一样当官。所以我决计不会背叛将军。我是为了归葬双亲才向您请求归乡的,这件事一定要做, 我愿把妻子、儿女留下来,我独自归葬,将军又何必猜疑呢?”郑兴提出留下家人做人质,隗嚣也不好再说什么,就说:”好!”隗嚣最后不但同意郑兴东归,还下令为郑兴一家置办行装,准许其全家离开天水返回洛阳。 

投奔刘秀

公元30年(建武六年),郑兴回到洛阳,在好友侍御史杜林推荐之下,郑兴被刘秀任命为太中大夫。 

公元31年(建武七年)三月三十日,发生了日食。郑兴便上疏道:“《春秋》认为天反时便成灾,地反物便成妖,人反德便是乱,乱就妖灾发生。往年以来,怪现象连续出现,料想是办事有缺陷。按《春秋》‘鲁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戍初一,有日食。’古书上说:‘日过分而未至(未及夏至),日、月、星三辰有灾,于是百官穿着素服,国君不举盛馔,避正寝过日食时,乐师奏鼓,庙祝用币于社,史官用语言自责。’现正值孟夏,纯乾用事,阴气未发作,灾害更重。国家没有善政,天意就在日月上表现出来。变咎一来,不可不谨慎,其要害在于针对人心,选择恰当的官吏。古时帝知道不可用而用了他,这是屈己之明,因人之心。齐桓公不计旧仇而用管仲晋文公晋国而用郤縠,都是不计私仇,择人处位的意思。现公卿大夫多推举渔阳太守郭伋可做大司空,而陛下没有及时定下来,道路上流言很多,都说‘朝廷想用功臣’,功臣用而位置错了。希望陛下上以唐虞为师,下看齐、晋的做法,来成就屈己从众的美德,促成群臣让善的功劳。日月交会,本应在每月初一,而近 年日食,每多在三十日。先时而合,都是月亮走快了点。太阳是君王的象征而月亮是臣子的象征,君主亢急那么臣下促迫,所以走得快了。今 年正月出现繁霜,自那时以来,大多寒日。这也是急咎的惩罚。老天爷对贤圣之君,等于慈父对于孝子,丁宁申戒,想让他反思政事,所以灾变出现,这是国家的福。现陛下高明而群臣惶促,应多想柔克之政,留心《洪范》之法,广泛听取意见。” 

郑兴的这道奏书递上去之后,所奏之事多被刘秀采纳。

刘秀十分迷信谶言,他曾经问过郑兴关于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的事情,并说:“我想用谶言断定,怎么样?”郑兴答道:“臣下不懂谶言。”刘秀怒道:“你不懂谶言,你能说谶言不对吗?”郑兴见皇上发怒,十分惶恐,就说“:臣对于谶书没有学过,而不是认为不对。”听了郑兴的解释,刘秀的怒意才缓解下来。郑兴多次言政事,依经守义,文章温和儒雅,但因为他不会用谶言所以不得重用。

从征巴蜀

公元33年(建武九年)汉军大举进攻割据四川公孙述,刘秀派遣郑兴南下巴蜀,到津乡去监督征南将军岑彭、积弩将军傅俊的部队。恰逢征南将军岑彭被刺客所杀,郑兴就担负起统领岑彭所部的重任,与大司吴汉一道去打公孙述。公孙述死后,刘秀下诏让郑兴留屯成都。不久,侍御史弹劾郑兴在奉命出使期间私买奴婢,于是降职做莲勺县(故址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交斜镇来化村)县令。这时正是丧乱以后,郡县残破荒芜,郑兴刚想修筑城郭,修礼教来教化百姓,就因事免职。

退隐授徒

郑兴离开莲勺以后,不再做官。客居南阳阌乡讲经授徒,三公几次请他做官都不肯出来,最后在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