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名人语录: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2 属于:管仲
  • <a href=/renwu/GuanZho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管仲</a>
    管仲
      名人语录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管仲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尊重民意,顺应民心,辅佐齐桓公对内政、外交进行重大改革,使齐国日益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名人历史】

       管仲(?-公元前645年)姓管,名夷吾,字仲。他是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早年因家贫而经商,游历各地。后来,他在好朋友叔牙的推荐下,先 当齐襄王长子纠的老师,后成为齐桓公的宰相。他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少时贫困,曾和鲍叔牙合伙经商。在齐桓公与其兄弟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助公子纠争位, 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卿,尊称"仲父"。

      管仲从政40多年,在齐国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使齐国国力大振。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 六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并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 铸造和管理货币,调整物价;特许在民中选士,予以破格提升。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使之成为春秋时第一霸主。

      管仲的生平事 迹和思想言论主要记载于《左传》、《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道家著录有《管子》86篇。《管子》一书,体现出他一面强调"法 治",一面肯定道德教化,重礼与法和发展经济。由于管仲的政治主张很切合齐国实际,因而大都能付诸实践,对于成就桓公的霸业起了决定作用。管仲也被后人誉 为名相。

      管仲当上齐相后,研究分析当时的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他推行国、野分治,在各地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 农、工、商各行各司其业。他从平民中选拔"秀民"从政,让优秀人才担当国家大任。他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实行租税改革,合理征收税赋,减轻农民负担,并运 用国家力量发展盐铁事业。他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说:存粮的仓库满了,民众才会讲究礼节;衣食充足了,民众才能顾及荣辱。因 此,他十分注意调动民众积极性,重视发展生产。他还为齐桓公订立了"内修政治,外结夷国,待机而动"的大政方针,为齐国赢得了外交主动权。

      在管仲改革措施的推动下,齐国逐渐强盛起来了。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不听管仲的劝阻,对鲁国发动了"长勺之战"。结果,齐国大败。从此,齐桓公对管仲更加信任了。

       "长勺之战"后,又过了4年,齐国国力已是很强大了。这时,齐桓公再次滋生称霸天下的野心。但是,管仲仍然劝阻说:"大王,在当今诸侯国中,南有楚国, 西有秦国晋国,它们都比齐国强大,而且他们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所以,大王不能急于称霸。况且,现在周王室虽已衰微,但它仍是天下共主。再说,自从周王 东迁以来,诸侯都不去朝拜,不知有其君父。因此,只要大王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各路诸侯必然望风而附。这要比发动战争直接称霸好上百倍啊!""尊王"是 指尊崇周王室的权威,"攘夷"则是驱逐和削弱夷、狄等少数民族的势力。齐桓公听了,觉得管仲言之有理,于是高举起"尊王攘夷"的旗帜,他的威望在各诸侯国 中得到了迅速提高。

      公元前667年,在郑国屈服于齐国后,齐桓公召集鲁、陈、宋、郑、卫、滑、许、滕等国君,在宋国会盟。几乎所有的 中原国家的君主都来参加这次会盟。周惠王也派召伯赶往宋国参加这次空前的会盟盛会。在盟会上,召伯以周天子的名义,授予齐桓王公侯伯的头衔。齐桓公遂成为 春秋时期的第一位中原霸主。随后,齐桓公又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公元前645年,贤相管仲重病而死。又过两年,齐桓公也死去了。他的五个儿子抢夺王位,齐国发生内乱,其霸主地位也就此结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