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三杰之一的孙承宗:优秀的抗清名将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4-02-18 属于:孙承宗

  说起明朝著名的历史人物,除了朱元璋朱棣这些明君和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估计能让我们想起来的就只剩下太监了。作为封建王朝的特有产物,太监简直就是阴险毒辣的代表,他们在内对皇帝进献谗言、陷害忠良,在外则作威作福、欺压百姓。而魏忠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害死了许许多多的忠臣良将,可以说是恶贯满盈。但是,有一个人他惹不起,这个人是天启皇帝的老师,还是护卫国家的干城,大名鼎鼎的袁崇焕是他的学生,他就是孙承宗

image.png

  《明史》上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说以这个人的才能,恢复失去的江山可能不容易,但是如果信任他把权力交给他,稳定固守现在的领土是完全可以的。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是十分不容易的,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要是明朝皇帝重用他,清朝取不了天下。这个让清朝人也十分忌惮却又尊敬的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孙承宗。

  天启二年,一封群众的举报信摆在了天启皇帝的案头,信上说辽东前线部署有误,要是这么安排山海关不保。天启皇帝是一个优秀的木匠,但是对于军事是个二把刀,他把自己的老师,已经升任兵部尚书的孙承宗请了过来。信上写到山海关守将王在晋在关外八里处修筑了新城,并且准备调遣四万军队驻守,光读信上的内容,觉得这么做似乎并没有不妥,于是孙老师决定亲自去山海关看看。

image.png

  当他在山海关绕了一圈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王在晋是白痴。至于为什么说王在晋是白痴呢,《明史》上记载了原因,新修筑的城池和里面的四万守军抵挡不住努尔哈赤的进攻,要是遇到八旗军全力攻打,很快就会破城,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在敌人攻进来的时候争取时间,让山海关守军做好准备。但是新城距离旧城太近,清军攻破新城,四万溃兵便会向着山海关撤退。清军在后面追,溃兵在往城里涌,山海关抵挡不了这样的阵势,分分钟就会完。

  在处理了王在晋后,孙承宗接见了写举报信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此时的袁崇焕还只是个无名小卒,孙承宗与他彻夜长谈,发现这是一个人才,将来必然是大明王朝的栋梁,孙承宗与袁崇焕不谋而合,一致认为想要坚守山海关,必须坚守一个地方——宁远。孙承宗决定在宁远筑城,这个任务他交给了袁崇焕。当然仅仅一个宁远,战略纵深还是不够,经过苦心经营,孙承宗又在努尔哈赤眼皮子底下拿下了锦州

  但是他知道,凭借几座孤城是无法抵抗努尔哈赤的,他要先练兵。此时的辽东守军大约有七万人,看着数量很多,但是不中用。先不说一万多吃空额的假人,更可恨的是还有一些老兵痞,领工资是带头冲锋,打仗的时候带头撤退,还时不时玩个“杀良冒功”的把戏,可以说是御敌无方,扰民有术。

image.png

  对于这些人,孙承宗很客气的让他们走了,他招募了一些战斗力很强的人——难民,他们在家好好种着地,突然就有后金士兵冲了过来,杀了他的家人,烧了他的房子,怀有如此深仇大恨的人,打仗是不需要动员的。这样的人,孙承宗精挑细选,招募了七千人。

  有了坚城和精兵,就可以打败努尔哈赤了吗?当然没这么容易,努尔哈赤之所以所向披靡,是因为他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就像爸爸教育儿子,不管是正面冲击还是侧面包抄,步兵都无法与骑兵对抗。即使侥幸打胜了,也会陷入追不上的尴尬境地。所以,要想打败努尔哈赤,就只有用骑兵对付骑兵,所以孙承宗建立了明朝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关宁铁骑。

  经过几年的经营,孙承宗建立起了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它就像一把锁,保护着明朝的东大门。明朝能延续二百七十年,可以说孙承宗有很大的功劳,直到明朝灭亡,这条防线都没有被攻克。但是可惜世事无常,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破坏,李自成进入北京后霸占了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将“关宁防线”拱手让人。孙承宗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不得不说实在是非常可惜。大家对于孙承宗还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