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极人臣的明朝大臣杨宪,最后为何没有善终?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4-02-28 属于:杨宪

  自古以来,情报人员都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特别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为了全面了解朝廷内部乃至全国的实际动态,都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这些情报人员为统治者们搜集情报,成为了统治者治理天下的重要工具。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大明王朝的情报人员,他办事干练,深得当时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从投靠朱元璋到跻身中书省左丞相之位,位极人臣,仅仅花了十四年的光景,然而,却在他上任中书省左丞相一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被处以极刑,“五分尸”。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就知道是谁了,没错,就是浙东集团的杨宪。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故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崭露头角

  杨宪,是陕西人士,杨宪家境富裕,受过良好的教育,熟读经史。1356年,朱元璋带领大军经过一番血战终于占领了南京城,以南京这个兵家必争要地作为根据地,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夯实了基础。这时候,有一位青年才俊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打小就给地主家放牛,没有什么文化,他对文化人还是很重视的,特别是朱元璋占领南京城后,急需一批文化人来帮自己治理城池,朱元璋见杨宪能说会道,而且博学多识,于是安排杨宪掌管文书工作。杨宪作为朱元璋身边众多文书中的一员,开始并不显眼,然而有一次,朱元璋想起了好几天之前的行文,没想到杨宪居然一字不漏的给背下来了,这给朱元璋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杨宪工作起来兢兢业业,经常工作到深夜,办事效率极高,朱元璋对杨宪是赞赏有加。

image.png

  外交不辱使命

  南京城作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地,地理位置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他的四周遍布各大起义军集团,东边是江浙地区首领张士诚,西边是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人物徐寿辉,徐寿辉因为兵力分散,被元军打败,逃亡过程中被陈友谅杀害取而代之,南边是浙东地区红巾军领袖方国珍,北边则是红巾军的精神领袖韩林儿,面对四面都是其他起义军的情况,一不小心,很容易被他们吞并。然而,有弊有利,这样朱元璋就被紧紧包围在起义军的中央,由于外围有其他起义军,在中央可以减少和元朝军队的直接对抗,这样,就给朱元璋军队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面对这样复杂的政治局势,“攘内必先安外”,起义军们都知道,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先齐心协力,消灭元朝,如果起义军之间内斗,势必会给元朝军队带来机会。这个时候,外交就显得尤为重要,杨宪在这个时候不辱使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杨宪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能说会道,头脑敏捷,非常有胆识,于是朱元璋经常派他出使周边各大起义军首领。古语有云,“两国交锋,不斩来使”,然而虽然这么多,但是因此而死的使者是不计其数,这就能看出来杨宪很有胆识。朱元璋在占领南京城后,为了稳固南京城的地位,于是便派杨宪去联系张士诚。张士诚见杨宪来了,先是把他扣押了,后来朱元璋派汤和徐达等征讨张士诚,张士诚战败用大量黄金珠宝求和,朱元璋要求他归还杨宪,由此可见杨宪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杨宪一共出使过方国珍两次,出使过张士诚三次,这几次出使,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情报工作做得很到位

  杨宪后来被朱元璋安排为检校组织的领导,检校组织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纪检委,主要工作是监督检查官员的工作,防止官员专权、贪腐、怠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官员的执政效率,也保障了皇权的地位。作为纪检委的领导,朱元璋对杨宪自然是寄予厚望。杨宪之所以能担任这个岗位,主要还是朱元璋看出了杨宪身上有能干这个岗位的特质,杨宪办事干练,拥有敏锐的洞察力,锱铢必究,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宁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1367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之后,将张士诚的江浙底盘改名为浙东行省,派自己的外甥李文忠担任右丞相,总管军务,而杨宪为随行辅佐人员。但是朱元璋在出发之前,特地交代杨宪,他的外甥年轻,资历尚浅,全部事宜由杨宪做主,一旦有问题,将唯杨宪是问。

  杨宪在浙东行省期间,办起事来也不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而发憷,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李文忠及手下官员的动向,搜集到了大量的情报,不久便向朱元璋汇报,说李文忠不听他的劝谏,任用原张士诚手下的官员,如屠性、孙履等人。朱元璋也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对于这些昔日张士诚账下的文人,很是不放心,结果屠性、孙履等被诛杀,还有三人被充军。从这里不难看出,杨宪是非常具备情报人员的潜质,如果他能多活二十年,说不定会是手持绣春刀,身穿飞服的锦衣卫的首领了。

image.png

  进入中书省不久,便落得悲惨下场

  为了制衡淮西勋贵们的势力,朱元璋原本打算把浙东集团的刘伯温放在右丞相的位置,可是刘伯温对局势看得很透彻,自知不是李善长等的对手,也不愿与他们明争暗斗,于是便告老还乡了。鉴于杨宪的出色情报特工表现,朱元璋便萌生了把杨宪安插在中书省的想法,可是没想到,杨宪到了中书省之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整日与左丞相李善长、胡惟庸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至于为何他要与李善长、胡惟庸死磕,据史料记载,是因为李善长弹劾罢黜了自己的兄弟杨希圣,从而成了杨宪的仇人。杨宪在中书省表面对李善长是恭恭敬敬,暗地里确是想搬倒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多次向朱元璋进谗,说李善长毫无建树,不堪重用,其实在朱元璋心理,十个杨宪也比不上李善长。

  杨宪的情报特工的本性,导致他的躁进,也辜负了朱元璋对他的一番期望,结果在刚上任左丞相不久,便犯了案子被诛杀了,史书上对杨宪的死因是含糊其辞,从电视剧《朱元璋中》,咱们能看出一二。杨宪治理扬州有功,大力发展扬州,向朱元璋汇报从自己的责任田里种出了很大的稻穗,朱元璋很是高兴,将那颗稻穗挂在自己书房的险要位置,还大大赏赐了杨宪。然而,胡惟庸也没闲着,到处搜集杨宪的犯罪证据,经过调查得知,那颗稻穗是杨宪从商人手里买来的,事后还将那个商人杀人灭口,胡惟庸还找到了人证。胡惟庸向朱元璋禀告了事情缘由之后,朱元璋是怒火中烧,对于杨宪滥杀无辜和欺君罔上的行径是恨之入骨,于是派人对杨宪进行审讯。杨宪哪里招架得住刑部的审讯,在见了二的时候,磕头如捣蒜,还对自己的罪行是全盘招供,朱元璋得知之后,都后悔自己瞎眼了,看不清杨宪的为人。

  后来,朱元璋还问李善长,说杨宪为人如何,李善长对杨宪是大加表彰,其实对杨宪是恨得牙痒痒。随着杨宪罪行的败露,上奏参他的人是不计其数,于是朱元璋便让胡惟庸全权负责处死杨宪。历史上有个刑罚叫“五分尸”,而胡惟庸开创性的使用了“五牛分尸”,不是用马,而是用牛,这也看出来了胡惟庸的可怕。牛比马的速度慢,马受惊后,很快便能将人分尸,而牛不同,行动缓慢,是慢慢将人折磨致死,会给死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就这样,升任左丞相一职不到一个月的杨宪便悲惨离世了,不禁让人唏嘘。

  结语:如果杨宪在进入中书省之后,恪守本分,不忘我得与李善长、胡惟庸等争斗,而只是达到朱元璋的预期,制衡住淮西勋贵,或许杨宪将有一番大作为,凭借他这么优秀的情报特工特性,能当上娇纵跋扈锦衣卫指挥使也不在话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