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名言: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2 属于:老子
  •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①,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道德经第十五章》

      译文

      古代善于行"道"的人,幽微精妙、深奥通达,深远得无法认识。

      正因为无法认识,所以只好勉强将它形容:

      小心谨慎啊,像冬天踩冰过河,警惕防范啊,像害怕四邻围攻;恭敬严肃啊,像去作客;和蔼可亲啊,像冰块即将融化,质朴敦厚啊,像未经雕凿的原木;空旷啊,像高山幽谷,浑厚啊,像无边的大海。

      谁能使浑水不浑?安静下来就会慢慢澄清。谁能长久保持安定?变动起来就会慢慢打破安宁。

      保有大道的人不要盈满,只有不盈满,才能在衰蔽中获得新生。

      注释

      ①豫焉、犹兮,上下两句拆用"犹豫"一词,迟疑之貌,戒慎之状。

      涉川心必戒惧,加上冬寒,自更犹疑。有邻即需戒备,四邻自更可畏。

      四邻可畏,反映出春秋战国之世各国统治者的心理状态。

      解析

      觉悟的人每一步行动都很警惕小心,就像冬天赤脚过河一样小心谨慎。

      觉悟的人好像畏惧自己的邻居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不逾越常规;制止自己的行动使之不嚣张放肆干扰邻居的生活。人是群居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建立密切的联系。

       觉悟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情形之下,都会把自己摆在客人的位置,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地对待人和事,而不会随随便便地对待日常生活问题。从生命的本 质意义上来考察,人是人生路途上的匆匆过客,是大自然的普通客人。老子主张以客人般严肃认真的态度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混过一世。

       觉悟的人从自己的欲望、梦想、抱负、追求、知识等重负中解脱出来,恢复为本我,就会有难以言表的轻松愉悦、悠然自得。这种感觉就像是冰封了一个冬季的河 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消融,是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他们懂得如何释放自己,能冲破束缚自己的追求、意念、思维,完成自己对自己的征服。他们不执著于一事一 物,了无牵挂,自然也就逍遥自在。

      觉悟的人以其端庄厚实的本质能轻易地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因而表现出返璞归真的外在形象。敦厚实在的品格,简朴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常用浑金璞玉形容那些不炫耀、敦厚朴实的人,他们就如同浑金璞玉,具有真材实料但默默无闻。

       觉悟的人心胸辽阔,就如同山谷一般空虚高深。他们能够藏污纳垢、包容万物,无所谓仇恨,心中充满了友善,与没有觉悟的人有本质的不同。没有觉悟的人喜欢 洁净而厌恶污秽,觉悟的人处污秽无所谓污秽,处清洁无所谓清洁,与外在世界浑然一体,他也就无所谓痛苦烦恼、祸患和灾难了。没有了这些分别,他也就显得自 在无为、随心所欲。

      觉悟的人是清醒的,清醒的最高境界是:混浊的外在形象、透亮明净的内心。他和污浊的世界同为一体,不隔离不生疏,这是体悟的最高境界,也是体悟的终点,它是平淡无奇的,没有浓墨重彩、大肆渲染,不显山不露水。

      故事

      邹忌巧妙劝谏

      公元前378年,齐威王即位,据说他9年不理朝政。一天,他把一个叫邹忌的人召去弹琴消遣。邹忌只是不厌其烦地大谈乐理,就是不奏曲。

      齐威王不高兴地说:"您的乐理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但光知道这些不够,还需审知琴音才行,请先生试弹一曲吧。"

      邹忌说:"臣以弹琴为生业,当然要尽心研究弹琴的技法;大王以治国为要务,怎么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国大计呢?我抚琴不弹,就没法使您乐意,怪不得齐人瞧见大王拿着齐国的大琴,九年来没弹过一回,都不乐意呢!"

      齐威王十分惊愕,和他大谈治国的道理,邹忌竟说得头头是道。于是齐威王拜他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

      这天早晨,身材修长、形貌漂亮的邹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了照镜子后问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

      妻子说:"徐公哪有您美呢?"

      邹忌想: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自己哪里比得上他呢?

      他又问妾说:"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

      妾说:"徐公不如您美!"

      白天来了位客人,邹忌又把对妻、妾说的话再说了一遍。

      那客人恭恭敬敬地说:"徐公确实不如您美。"

      第二日,恰好徐公来访,邹忌对他横看竖看,觉得自己哪有他美呢!

      晚上,他想了又想,最后明白了:"妻子说我比徐公美,是偏护我;妾说我比徐公美,是怕我;客人说我比徐公美,是想得到我的好处。"

      于是,邹忌上朝对齐威王说:"臣确实自知不如城北的徐公美,但臣的妻子偏护我,臣的小妾怕我,臣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都说我比徐公美。由这件事,我联想到:我们齐国,地有千里之圆,城有一百二十。

      宫女左右,没有不怕大王您的;朝里的大臣,没有不偏护大王您的;齐国四境之内的人,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这样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是多么厉害呀!"

      齐威王听了邹忌巧妙的劝谏,觉得很对,就下令说:"以后,不管是谁,凡是能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可以得到最上等的赏赐;能用书面文字批评我的过失的,可以得中等的恩赐,能在大庭广众中非议我的,只要让我知道,就可得下等的赏赐。"

      这道命令颁布后不久,文武百官纷纷上朝来向齐威王提出很多意见,门庭热闹得像市场一般。齐威王吸收合理的部分,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一年之后,大家都觉得提不出什么意见了。齐国因此渐渐强盛起来。

      妙喻巧劝杰弗逊

      18世纪70年代初,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齐聚一堂,协商脱离英国而独立大事,并推举富兰克林、杰弗逊和亚当斯等人负责起草一个文件。

      于是,执笔的具体工作,就历史性地落到了才华横溢的杰弗逊头上。

       他年轻气盛,又文才过人,平素最不喜欢别人对他写的东西品头论足。他起草好《宣言》后,就把草案交给一个委员会审查通过。自己坐在会议室外,等待着回 音。过了很久,也没听到结果,他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几次站起来又坐下去。老成持重的富兰克林就坐在他的旁边,惟恐这样下去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于是拍拍杰 弗逊的肩,给他讲了一位年轻朋友的故事。

      他说:有一位年轻朋友是个帽店学徒,三年学徒期满后,决定自己办一个帽店。他觉得,有一个醒 目的招牌非常有必要,于是自己设计了一个,上写:"约翰・汤普森帽店,制作和现金出售各式礼帽。"同时还画了一顶帽子附在下面。送做之前,他特意把草样拿 给各位朋友看,请大家"提意见。"

      第一个朋友看过后,就不客气地说:"帽店"一词后面的"出售各式礼帽"语义重复,建议删去;第二位 朋友则说: "制作"一词也可以省略,因为顾客并不关心帽子是谁制作的,只要质量好、式样称心,他们自然会买――于是,这个词也免了;第三位说:"现金" 二字实在多余,因为本地市场一般习惯是现金交易,不时兴赊销;顾客买你的帽子,毫无疑问会当场付现金的。这样删了几次以后,草样上就只剩下"约翰・汤普森 出售各式礼帽"和那顶画的帽样了。

      "出售各式礼帽"?最后一个朋友对剩下的词也不满意。"谁也不指望你白送给他,留那样的词有什么用?"他把"出售"划去了,提笔想了想,连"各式礼帽"也一并"斩"掉了。理由是"下面明明画了一顶帽子嘛!"

      等帽店开张、招牌挂出来时,上面醒目地写着:"约翰・汤普森"几个大字,下面是一个新颖的礼帽图样。来往顾客,看到后没有一个不称赞这个招牌做得好的。

      听着这个故事,自负、焦躁的杰弗逊渐渐平静下来――他明白了老朋友的意思。结果,《宣言》草案经过众人的精心推敲、修改,更加完美,成了字字金石、万人传诵的不朽文献,对美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