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知足知止才有所得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上一 讲,我们讲到做人要率性而为,率性而为是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每个人都想率性而为,但能做到率性而为的人是很少的。其原因是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任何游戏 都有其游戏规则,没有规则的游戏就不好玩。人生也是一场游戏,既然是游戏,就一定有其游戏规则。人生的游戏规则,就是有得必有失。也就是说,我们的所作所 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要做某些事情就必须不能做某些事情,人们要得到什么,就一定会失去什么。知足知止,才有所得。
有一个壮士解腕的典故,壮士手腕被蝮蛇所伤,如不及时砍断手腕,剧毒就会传遍全身,就会带来性命危险。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两害相权取其轻,做事要当机立 断。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残酷选择,为了一部分利益必须放弃另一部分利益,尽管残酷,但不得不如此。这就是所谓知足知止,才有所得。
《道德经》四十四章写道,"名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与生命哪个更可亲,生命和财富哪个更重视,获得与丧失哪个更有害?所以说过分的珍惜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破费,过多的收藏反而会招致严重的损失。知道满足,不会遭到侮辱,知道停止,不会遇到危险,可以长久平安。
生命、名声、财富到底哪个更重要?这三样东西对于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生命,名声和财富都是身外之物,有生命而不顾及名声,人生就没有什么意 义,有生命,有名声而没有财富,生命之道也难以为继,这三者孰轻孰重,真不是简单就可以作出决定的。老子的观点是告诉我们,要把握好度,不要"甚爱",不 要"多藏"。
30年前,从我们家乡到省会城市五毛钱的火车票,大家都想尽办法逃票。现在从我们家乡到省会城市是19元钱的火车票,而 现在就很少有人逃票。其原因就是在30年前挣五毛钱不容易,宁可被查出来接受惩罚也不愿主动买票,这是名声与五毛钱相比,宁可要五毛钱不要名声。现在19 元钱与名声相比,宁可要名声而不要19元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名声不止值19元钱,这是看重名声。30年前看重五毛钱,而轻视名声,是名声不值钱。"身 与货孰多",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得出结论的,它离不开社会大背景,离不开各人所处的地位。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高尚的价值观。就必须构建社会主义的雄 厚物质基础,这是历史教给我们的知识。
怎样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呢?
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自己想要什么,二是 给自己准确定位。30年前,老百姓生活拮据,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生存,所以为了生存,财富与名声相比,他们会舍名声而取五毛钱。五毛钱,今天的人很难相信其 价值几何?在30年前,可以买10个鸡蛋,10个鸡蛋,在当时看来是很值钱的。当时送礼,能送10个鸡蛋就是很重的礼。30年后的今天,生活条件有了很大 的改善,10个鸡蛋,19元钱,在老百姓看来已不是什么贵重的礼品了,所以宁愿花19元钱买票,也不愿查出来被罚,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珍惜自己的名 声,而且是以买票为荣,以不买票为耻。孔圣人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老百姓首先追求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能太平过日子,吃穿不愁,就心满意 足,就会顾及廉耻,"仓廪实,知荣辱",这是没法教会的,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这也是人之常情。西方心理学家也是这么说的,人的心理有四个追求层次,首先 是物质的,其次是精神的。人连活下去的条件都没有谁还顾及名誉?当然西方心理学家的理论相对东方人讲,只说对了一半,大多数人是物质第一,但相对中国的君 子、士人却不尽然。中国的君子士人,为了"弘毅",他们是能忍受贫穷的。谭嗣同是君子,是士人,他追求的是理想、是"弘毅"。在生命与理想的追求中,为了 理想他舍弃了生命。所以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不能轻易地下结论。为了生命的长久,谭嗣同是失败的,为了"死而不亡者寿",追求精神永恒, 谭嗣同是成功的。再如刘备,在"江山"与"义气"的比较中,他宁可要义气,而放弃了江山。刘备为了朋友义气,为了一句"不愿同日生,但愿同日死"的兄弟承 诺,为了兄弟情谊,而舍弃一生为之追求的江山,不仅仅是一诺千金,而是一诺倾国,令无数人为之惋惜,而实际上这正是刘备的可歌可泣之处。"桃园三结义"千 古传颂,成为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使刘备"死而不亡",虽死但朋友义气、仁义品德与日月长存,时至今日,我们还在津津乐道"桃园三结义"的故 事,还在传承"桃园三结义"的遗风。有几个皇帝能与刘备相比呢?孔圣人年轻力壮时带着学生四处游说自己的治国主张,却很少有人采纳,四处碰壁。后而转身, 开坛讲学,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培养人才,培养传人,才成就了自己千古圣人的美誉。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看自己要什么, 其次是准确定位。准确定位要考虑两个因素,社会大背景和个人能力。孔子最初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政治家,孔子认为自己的治国理念是最先进的,也就是说,他作为 政治家是合格的。但社会大环境不允许,他的理念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国王们不接受他的那一套。实际上借用足球场上的规则来说,就是跑步越位了,越位了, 就会吃"黄牌"。在现实和挫折面前,孔子晚年终于醒悟,他放弃了政治家的追求,如果,孔子不知足,不知止,一条道上走到黑,也许就没有流传千古的孔圣人 了。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迷惑也就在于此,只想到自己要什么,自己应该得到什么,而忽视了自己生存的大环境。如越王勾践的股肱之臣 文种就是例子,在文种看来:我帮助你越王完成了报仇复国大业,使你勾践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我多要点财富,官做大一点也是应该的,而且我也是物有所值 的。但是他没有想到,财富多到什么程度应该知足,官高到什么职位应该知止,更没有想想勾践的忍耐程度,闹到最后被勾践一锅端了。老子教导我们说,"锅兮福 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祸与福是随时都会发生逆转的,其原因是谁也不知道祸发展到什么程度就 走到了福的边缘,福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走到了祸的身边,它们没有固定的标准,好的走到极点就会变成坏的,善的走到极点就会变成恶的,人们迷惑其间不知有多长 时间了。文种就没有明白老子讲的这种道理,一个劲地找勾践要财富,要官职,最后是"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上一篇:第十讲 孙子、老子与孔子
下一篇:第六讲 和光同尘 处世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