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和光同尘 处世有道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2 属于:老子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户,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和光同尘,出自于《道德经》第四章、五十六 章,原句为"和其光,同其尘",词典给其注释也是与时俱进。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词典给其定义是,指不露锋芒,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而今天的词典给其注释 就取消了"消极"二字,指不露锋芒,是一种处世态度。《道德经》八十一篇,关于处世的内容几乎篇篇都有涉及,处处都有流露。正所谓和光同尘,处事有道。那 么,老子是如何论述和光同尘的呢?通读《道德经》可以看出老子是从三个方面论述和光同尘的。

      一 慎言慎行

      《道德经》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户;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老子这段话讲的就是如何处世,其中最关键一点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告诫人们要把好出"口"关,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有句话更通俗、直接,可以瞎吃,不可瞎说,明白无遗地告诉我们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害"字,金文是这样解释:中间"丰"字是象形,指舌头,"丰"字中间一横,指一把刀。用刀割断舌头,为什么要用刀把舌头割断呢?就是讲不要随便讲话。"害"有的讲,是言从家起,语言又是祸害的根源,所以圣人讲"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要多做事而谨慎说话。

       处世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管好嘴巴,历史上由于"口无遮拦"而误事的例子举不胜举。三国时的杨修就是耍小聪明,没有把好出"口"关,而种下杀身之祸。而王 士俊的例子更给我们警醒,王士俊是雍正时代的官吏,雍正派王士俊到地方上做安抚使,出发前,大学士张廷玉给他请了一个男佣。当王士俊任职将到期时,这个男 佣请求离职回家,而王士俊觉得不对头,他想,我还没离任,你怎么就要提前回去呢?男佣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雍正派在他身边的卧底,这几年他也很谨慎, 没有说什么令雍正不放心的话,所以要回京交差了。听到这里,王士俊浑身冒汗,四肢打颤。我想诸君也会不寒而栗。

      "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一句话可以表现出明智,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不明智,说话不可不谨慎。杨修多言,以为自己多智,实际上是愚蠢,王士俊寡言,实际上是深谙明哲保身之道。

      现代商业社会把住出"口"关,也是十分重要,澳大利亚的胡士泰从我国官员口中获取矿石机密,导致国家损失上千亿元,也是令国人深思的。

      现在出来做事,如何管好自己的嘴巴,可不能掉以轻心。自己是智者,自不必多言。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说了什么?但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自己不是智者,多言就会误事。

      其次是慎行。"塞其兑,闭其户;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告诫我们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要收敛锋芒,要善于装糊涂,要明白"蛲蛲者易缺,皎皎者易污"的道理。这样才能不伤害别人,不伤害别人,就是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别人。

      二 省言省行

      一个人不但要注意慎言慎行,还要做到省言省行,孔子说,"内省无疚"。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检点自己的言行,才能少说错话,少做错事,才会没有遗憾,没有内疚。

       《道德经》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懂得了,外表好像不懂得,最好;不懂得,而 装出懂得的样子,这是毛病,如果能够把这种毛病看作毛病,因此就不会有毛病,圣人是没有这种毛病的,这是因为他把这种毛病当做毛病,所以没有毛病。概括 讲,圣人不犯错误,是善于反省,只有善于反省的人才能少犯错误。

      这段话告诫我们,为人处世,就要经常反省自己,检点言辞。这是讲处世的原则,只有好好地、不断地、反复地检点反省,这样,才会使自己少犯错误,或者不犯错误。

      圣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每日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避免犯糊涂。俗话讲,三思而后行。遇事反复思考,然后再作判断。三思而后行就是强调多思考,多反省,多检点。

       孔子告诫我们,"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缜密而不出也。"变乱的产生往往是言语引起的。君子 言语不缜密,就会失去臣下,臣下的言语不缜密就会失去生命,机密大事不缜密就会危及事业的成功,所以,君子谨守机密而不泄漏。

      人生在 世,万事万物,相对自己来说,没有不糊涂的事和物,对于这些糊涂的事和物正确的作为是加强学习,不断反省,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认识,乃 至对自身的认识,就是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多知的过程。不知不可怕。不知装知道才可怕。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由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的,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好的 借鉴!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事情是不断变化的,切记不要以为把眼前的一切看清楚了,就可以掌控形势。这就有如螳螂,只知道眼前有蝉之 丰盛午餐,不知身后有黄雀之视眈眈,命悬一线,黄雀之后,还有黄毛小儿张弓搭箭,小儿之后也一定还会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危机。所以,为人处世,千万不要被 眼前利益所蒙蔽而贸然行动。要像"古之善为士者"那样,处事谨慎,像冬天踏冰过河,警觉机敏,害怕四周有危险的敌情。世事如棋局,变化莫测。

      为人处世要谨慎,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有太多的不知道,面对太多的不知道,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虚心学习,才可能与时俱进。

      三 善言善行

      说话做事都要注意方法,不但要慎言慎行,而且要省言省行。更要做到善言善行。

      《道德经》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于行走,不留车迹,善于言谈,不会出纰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