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长平遗迹
宋人所作《太平寰宇记》,记载白起杀降处"露骸千步,积血三尺,地名‘煞谷’,唐开元十年,玄宗行 幸,亲祭,改名省冤谷"。《上党记》与《太平寰宇记》对白起杀降的描述,多出于民间传说,而这些民间传说存在的本身,已经说明这场战争的空前惨烈与残酷。 省冤谷的得名,能否告慰赵国将士的冤魂呢?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调查与走访,在今山西永录村周围发现过尸骨坑十多处,但在平整土地、挖房基时基本都已破坏。1996年,考古工作者对永录1号尸骨坑进行了发掘,发现坑内埋藏尸骨个体大约有一百三十多个,均为男性,年龄大多在20-40岁之间。这些尸骨就是赵军亡卒。
长平之战是赵国由盛向衰的转折点。长平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成为人们经常探讨的问题。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赵国政治的 腐朽。赵孝成王则是赵国腐朽政治的代表。开战之初,其抗秦决心并不坚定,稍遇挫折便寻求妥协,他的妥协使赵国失去了合纵抗秦的机会。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他 又听信间言,任命赵括为将,使赵国空有四十万大军,却失去了军事上与秦抗争的能力,最终导致了长平之战的失败。
战争也是经济实力的较 量,后勤保障是战争取胜的基础,由于赵国经济发展的失衡,使赵国的粮食生产远远落后于秦国,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赵国军粮不济,使赵国在持久战中陷于不利地 位,赵孝成王责备廉颇守而不战,就是因为赵国军粮缺乏之故。军粮的缺乏促使赵国急于决战,这使赵国又失去了久劳秦师最终取胜的机会。战争还是指挥员智慧的 较量,长平之战中赵括指挥之无能与失误,威为长平之战失败的直接原因。长平之战战败后,在强大秦国的进攻面前,赵国变得奄奄一息,东方足以和秦相对抗的最 后一个强国受到了彻底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