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代枭雄横空出世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秦始皇
  •   的《史记·秦本纪》最早记叙了秦国的发展史。根据他的记载,秦人是同夏、商、周等族同样古老的原始氏族,它的祖先据说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之 苗裔孙女惰吞玄鸟卵,生子大业。卵生神话传说和对鸟图腾的崇拜,这表明当时的秦人还处于"知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大业以后才得以进入父系氏 族社会;也说明秦人的祖先和崇拜鸟图腾的东夷族、商族的祖先在血缘和文化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业之子大费曾参加过大禹治水,并佐助大驯养鸟兽。大费就是 伯益,伯益为东夷族首领,舜赐姓嬴氏。大概这时秦人活动在今山东泰山以东、汶水两岸。《汉书·地理志》泰山郡有嬴县,是为秦人最初活动的中心。大费玄孙名 费昌商汤御者,参加了伐夏桀于鸣条的战斗。其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可能这个时候的秦人已进入文明社会,并有一部分人迁居西 戎,成为商王朝在西陲的有力奥援。武王灭商建周后,秦人转而归附周朝,另有一部分秦人从东方迁至今陕、甘一带与戎人杂处。周孝王时,秦人的首领非子居于犬 丘(今陕西兴平),利用其祖先善于驯养鸟兽的传统,为周王朝牧马,"马大蕃息",受得孝王的赏识,将他封于秦 (今甘肃陇西境),"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 嬴"。这便是秦人封国之始。自此以后至二世胡亥,传三十代,一共有三十七个国君。

      秦人虽然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但它的首领只是从非子 开始才从周王那里获得封邑。这之后,由于周王室同西戎的关系日趋紧张,但与西戎长期杂处的秦人刚好成为阻止戎人侵扰的重要屏障。这样,他们便越来越受到周 王室的器重。周宣王继位后,秦仲被任命为大夫,率领秦人征伐西戎,最后死于战斗中。宣王给他的五个儿子七千兵马,继续与西戎作战,最终取得重大胜利,将其 控制区扩大到西犬丘(今甘肃天水、礼县间),庄公也被任命为西垂大夫。

      秦人真正意义上的立国,取得同齐、鲁、晋、燕、宋、楚等诸侯国 同等的地位,是在秦襄公时期,其契机是西周亡于犬戎和周平王东迁洛邑。襄公是庄公的次子,在史书上连个名字也没有。他的哥哥名世父,本应作为太子继承庄公 的爵位,但他激愤于西戎杀死祖父,故倾全力伐戎,自愿将太子之位让予襄公。公元前 778年(周幽王四年),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后去世,襄公继位。此时,中 国的历史正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转折。

      目前史学界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是把夏、商和西周看作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这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 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以锄耕农业、青铜器和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奴隶制的文明。但是,这个文明在西周后期已走向没落。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 着各级奴隶主贵族的日益腐败,使奴隶和平民所受的压迫与剥削不断加剧,致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奴隶和平民以罢工、逃亡与武装起义等形式进行的反抗斗争也日 趋激烈;另一方面,因财产和权力的分配引发的奴隶主贵族的内部斗争也日甚一日。这个斗争,既是周王室在王位继承上的争斗,又是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以及诸侯 国彼此间的明争暗斗。与此同时,中原的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戎、狄的矛盾也不断加深,彼此间为争夺土地和财富而战事不断。公元前 841年(共和元年), 周族平民在都城镐京起事,将"专利"的周厉王赶跑,使西周历史上出现了十四年没有王权统治的"共和"时代。周宣王继位,尽管绞尽脑汁力挽颓势,创造出为后 世史家称道的"宣王中兴",但是,它不过是西周灭亡前的回光返照。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幽王继位,形势即急转直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的内部矛 盾,交织在一起,使周王室的统治岌岌可危。

      公元前 771年,周幽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宠姬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由此引发了 周王室内部的一场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对幽王极度不满的申后父申侯勾结犬戎突然发动了对镐京的进攻。幽王束手无策,各封国诸侯也都拒绝调兵勤王,致使周 幽王和他的宠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骊山烽火的缕缕青烟而被戎人取走性命。只有秦襄公应召率兵救周,与犬戎之兵作殊死战,为保卫周王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承袭父 位的周平王宜臼面对兵燹之后残破的镐京,想到朝发夕至的犬戎之兵,就没有勇气继续留在关中。于是决定迁都雒邑,秦襄公率兵护送,使平王平安抵达东都。平王 为了感谢襄公在危急时刻的帮助,于是下令封襄公为诸侯,并且把岐 (今陕西岭山)以西的土地赐给了他,对他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 即有其地。"平王除了送给襄公一个诸侯的空头爵位外,土地的封赏实际上也是送的空头人情。因为此时的岐、丰之地,绝大部分已被戎人占领,秦人各处分散,占 据的只是很少的地方。但是,这次封赏对于秦人来说,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这次封赏,使秦人得到立国的权力,取得了与其他诸侯国平等的地位。"襄 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这对秦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二,这次封赏虽然没有得到很多封土,但取得了从戎人手中夺取土地的权力。有了周 天子赐予的"上方宝剑",秦人不仅随时可以从戎人手中收复被他们侵占的岐、丰之地,而且能够进一步在戎地开疆拓土。以后,秦人正是通过长期向西发展,逐渐 拓展为雄踞西垂的泱泱大国。第三,最重要的,是秦人填补了周王室东迁后在关中留下的巨大空间,取得了日后统一天下的战略基地。关中处于泾渭平原,沃野千 里,物产丰富,四周被高山大河环绕,进可攻,退可守,是军事上不可多得的战略后方。周王室在此建都后,经过四百多年的开发,人众物阜,经济繁荣。虽遭到战 火的破坏,但基础依然十分牢固。并且一旦有了和平的环境,正确的政策,社会经济就会得到迅速的恢复与发展。秦人获得这一块得天独厚的立国基地,相当于得到 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尽宝藏。地理环境虽然不能完全决定历史的发展,但却是人类历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从公元前 621 年缪公去世,到公元前 476年春秋时期结束,在一百四十五年即接近一个半世纪的岁月里,秦国共有八个国君在位,他们分别是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 公、惠公、悼公、厉共公。在此期间,东方诸国基本上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但是在不断地争霸战争中,齐、楚、晋、燕等几个东方大国逐次吞并了不 少毗邻的小国,进一步扩大了疆域。这一时期的秦国也在向封建社会转化,但步伐不快。它还参与中原的争霸战争,与晋、楚发生过多次军事冲突,但始终没有取得 盟主的资格。它向西向南扩大了疆域,但东线进展不大。与东方大国相比,秦国在春秋中后期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公元前 475年进入战国时代后,中国历史发 展的节奏进一步加快,其标志是各国政权的性质完成了由奴隶主贵族向新兴地主阶级的转化。公元前 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 379年,田齐取 代姜齐,其他政治中心也逐渐被新兴地主阶级取代。于是战国七雄正式开始了它们连横合纵的争斗史。魏国文侯任用李悝,率先进行变法,成为战国首强的国家,它 东征西讨,对秦国造成的威胁很大。接着,齐、燕、韩、赵、楚等国也相继变法,国力大增。似乎只有秦国无动于衷,依然在关中一带蹒跚而行。厉共公、躁公、怀 公、灵公、简公大都无所作为。惠公虽然伐蜀而取南郑,但他一死就发生献公夺位的宫廷政变,自己三岁的儿子也因此丢掉了性命。献公即位初期,因内部混乱,河 西之地也被魏国夺去。献公即位后,有种危机感,决心振兴秦国。即位的第一年,他下令"止从死",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人殉制度。第二年,在栎阳(今陕西富平东 南)筑城,定为国都。栎阳在关中腹地,离魏、韩较近,便于迅速及时地处理与其他东方国家的关系。公元前 364年(周显王五年),与晋军战于石门(今陕西 淳化北),斩首六万。隔一年,又与魏军战于少梁 (今陕西韩城),其名将公孙痤被俘。在献公使秦国国势大有转机之时,不幸于公元前 362年病亡。不过, 他的后继者是二十一岁的秦孝公,正是这位能干的国君将秦国的历史推向一个新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