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树大招风
公元556年10月,关中政权的实际领袖宇文泰在北巡途中发病,急召其侄儿、 中山公宇文护赶到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泾河北岸),交代后事道:"吾形容若此,必是不济。诸子幼小,寇贼未宁,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勉力以成吾志。" 不日,宇文泰就在赶回长安的路上,于云阳(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逝世。云阳就在长安边上,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到达。但是,宇文护仍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一 直将灵柩护送到长安后,才公开发丧。由此可见,当时的形势相当严峻。
那么,宇文护究竟紧张什么呢?其实,从宇文泰的遗言已可略见端倪了。宇文泰说自己"诸子幼小",可是,当时其嗣子宇文觉十五岁,长子宇文毓二十三岁,都不能说是"幼小"。既然如此,为什么宇文泰还要将权力嘱托给宇文护呢?
关中政权是由贺拔氏兄弟等几个武装集团合流而成的,其主要成员,原是同辈,兄弟相称,宇文泰因为胆略才智过人,为诸将所推崇而成为实际的领袖。因此,他 们之间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实际上宇文泰更像是"老大"。宇文泰对此十分清楚,所以,自西魏政权成立以来,他在内政方面所作的就是逐步提高相府权力,明确上 下级关系,慢慢收服各路将领,培植宇文氏亲属势力。同时,他也尽量照顾各将领的利益,用毫无实权的西魏皇帝来平衡派系关系。宇文泰不急于代魏自立,其根本 原因就在于此,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驾驭群雄的自信。可以说,时间的推移有利于宇文泰。
可是,天不遂人愿,就在宇文泰日占上风的时候, 突然病逝,其手下的将领,个个都是出生入死久经沙场的好汉,他们崇敬的是本事和军功,绝非机会迸发出来的一般人所能驾驭。宇文泰的儿子素无功勋,显然镇不 住这些英雄好汉。宇文泰所谓"诸子幼小",指的并非生理年龄,而是政治上的成熟度。
其实,对于继承人问题,宇文泰早有安排。在自己的 儿子尚未长大成熟之前,宇文泰着重培养其侄儿宇文导,早早就把他提拔为十二大将军之一,每逢自己出征,就让他留守关中,"深为吏民所附,朝廷亦以此重 之"。可惜,宇文导死得太早。于是,宇文泰就把目光投向宇文导的弟弟宇文护。宇文护生于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3年),曾经参加过西魏建立初年的历次战 役,宇文泰称赞他"此儿志度类我",是宇文家族第二代中的佼佼者。宇文泰去世时,他四十四岁,正当盛年,宇文泰只能把终生为之奋斗的大业交付与他,希望他 能实现改朝换代统一天下的目标。
宇文护临危受命,他面对的形势十分严峻。从军功资历来说,他还不足以和第一代元勋相提并论,而且,宇 文泰没有称帝,其职位并没有一定要由宇文氏继承的道理。所以,宇文泰一死,"群公各图执政,莫肯服从","怀等夷之志,天下有去就之心",关中政权面临最 严重的政治危机。
有资格向宇文氏家族挑战的,是那些和宇文泰"等夷(同辈)"的元勋。当时,最初的八柱国尚存五家:于谨一直是字文泰 的心腹助手。李弼原为敌对的侯莫陈悦集团将领,正因为有这层关系,所以他归附宇文泰后,更是小心谨慎,忠心耿耿。而且,他们两人已同宇文泰结为儿女亲家。 侯莫陈崇为贺拔岳部将,忠诚于宇文氏。那么,剩下来的赵贵和独孤信显然就是谋求执政职位的竞争对手。
当年,贺拔岳被害时,是赵贵力排 异议,确立宇文泰的领导地位,对宇文泰有拥戴之恩。独孤信是贺拔胜集团的主要将领,他"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在荆州、洛阳,特别是其长期镇守的陇右, 甚得民望,"声振邻国",以至东魏传檄说他拥兵秦中与宇文泰对抗。敌国之说或为捕风捉影,但他的确不属于宇文泰嫡系,相互之间关系微妙。独孤信的三个女 儿,分别嫁给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的父亲李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独孤氏在宇文泰集团中的重要地位。但这自然也引起宇文泰的戒心。就在去 年,宇文泰决定立嗣,长子宇文毓是独孤信的女婿,而嫡子宇文觉刚刚成年,宇文泰想立嫡子,却又担心独孤信不服,便向诸将征求意见。众将不愿得罪任何一方, 便都沉默不语,立嗣之议差一点搁浅。最后,还是李远挺身而出,请斩独孤信以立嫡子,这才勉强确定了继承人。宇文泰不立长子,恐怕有担心独孤信将来以外戚干 政将无人能制的因素。宇文泰之死,使得集团内部潜存的矛盾表面化,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对于关中政权来说,既是严重危机,也是一大转机。
宇文护显然不足以镇住赵贵和独孤信,但他机智地请来威望隆重的于谨为他冲锋陷阵。于谨怀着"以死争之"的决心,在讨论继承人的会议上,回忆宇文泰对大家的恩德,声色俱厉地要求大家拥护宇文护主持大政,并带头向宇文护效忠,"群公迫于谨,亦再拜,因是众议始定"。
宇文护自忖,只要宇文氏不称帝、不确立与群雄的君臣关系,自己就没有把握驾驭他们。因此,他趁着宇文泰尸骨未寒,立即逼迫西魏恭帝禅让,于第二年正月, 拥立宇文觉即天王位,正式建立北周。夺取了君权,宇文护也就让赵贵担任大冢宰,满足他想当"执政"的愿望,但同时将至关重要的大司马一职从独孤信手中收归 己任,争得军权,并和于谨、李弼及侯莫陈崇参议朝政,把赵贵和独孤信架空并挤出权力中心。
赵贵和独孤信自以为和宇文泰平辈,居功自 负,愤愤不平晚辈宇文护专权。赵贵一时冲动,甚至想铲除宇文护,但被独孤信所制止。然而,不久,他们的密谋竟被远在盐州(今陕西省定边县)任刺史的宇文盛 告发。于是,宇文护先发制人,在赵贵入朝时,将他捕杀,同时还罢免了独孤信,随即逼他自杀。这一事件大有疑问,赵贵和独孤信如果真的谋反,那么,人在外地 的宇文氏族人宇文盛兄弟从何得知?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当时的真相了,但是,从不合理的蛛丝马迹,仍可看出这是宇文护为提高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有预谋的铲 除异己的行动。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赵贵、独孤信一案刚刚了结,马上又爆发了李植等人支持孝闵帝谋诛宇文护案。李植的父亲是十 二大将军之一的李远,自称陇西李氏,实际上是陇西鲜卑拓跋族酋长。李贤、李远和李穆三兄弟,为宇文泰崛起于关中,立了大功。宇文泰曾经把两个儿子,即后来 的周武帝和齐王宪,寄养于李贤家,可见关系之深。李植早在宇文泰时代就已经参掌朝政,宇文护专权,他和几位宫卫头领,与孝闵帝密谋捉拿宇文护,归政于孝闵 帝。然而,计划不幸败露,孝闵帝被弑,李植及其成年的弟弟都被诛杀,甚至祸及其父李远,而李贤和李穆两家亦受牵连,除名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