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弱冠之年,勇夺武魁
十月的时候,朝廷向全国各地 发下了诏书,准备在明年正月初十,在京师举行武举考试,以便为国家提拔军事人才。得到这个消息后,郭子仪三兄弟都想报名参加,但又怕目前正是用人之际,薛 老将军不让他们去应试。谁知薛讷却主动找他们来谈话,他说:"你们应该去报名参加武举考试,让你们的才干得到充分的施展。我老了,以后守边御敌还要靠你们 啊。"薛讷还给他们写了推荐书——"举状"。为了能按时到京参加武举考试,郭子仪他们从十二月中旬就踏上了赴考的征途。郭子仪兄弟三人各骑着马从西城的金 光门走了进来。他们都是第一次来长安。
说到这武举,还要从武则天时期开始说起。郭子仪出生时,正是李唐王朝历史上的特殊时期——皇太 后武则天将国号改唐为周(史称"武周")。公元690年春天,武则天降其子睿宗(李旦)为皇嗣,自加尊号"圣神皇帝",改元"天授",正式登上了皇帝宝 座。女人登基称帝,君临万民,乃是破天荒的大事情。武则天称帝时期(690-704),遵循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的成规制度,国家政局基本稳定。朝野 上下虽有反对势力,但未能形成大的政治风浪。武则天虽然代唐为周,但她与其子中宗、睿宗,其孙玄宗血脉相统,上未弃唐祀,下不绝唐嗣,终时又去周复唐,所 以唐人不视"武周"为伪朝。
武则天即位以后,继续并发展了武德、贞观以来的科举选官制度。科举选官不重出身和财产,主要以学识和能力 来选拔人才。它以国家典章的形式,将学识才能和社会地位结合起来,使得中下层"寒士"有希望通过考试竞争,求取功名利禄。在古代,科举考试"尚文",以明 经、进士二科为主干。考试分为杂文、帖经、策问三场,测验内容是诗赋文章、儒家经典和理政才干。这些显然是执卷吟哦的书生文士们施展手笔的领域。武则天对 于科举制度的贡献,还在于创设了武举考试。武周长安二年(702)正月,朝廷初设武举,考试科目有骑射、长垛、步射、马枪、负重、翘关、材貌、言语等项, 并且同时下令民间修习武事,在乡村设置木马或土马,让青少年男子练习骑射技艺。
武举考试由尚书省兵部主持,每年早春举行。其中"马 枪"考枪法,在靶场四周矮墙上放置4个木人,头顶各戴一块三寸五分的方板。应考者使用八斤重的丈八长枪,驰马运枪,左右刺击方板,必须做到方板落地而木人 不倒,刺中三板、四板为上等。"长垛"为远距离射箭,箭垛(靶)以木板制成,蒙以画有大小五个圆环的布帛,距离为105步。应考者使用一石之弓,试射30 枝箭,成绩按射中环数分为四等。"步射"射草人,也是考箭法。另外还有"骑射"。"骑射"的靶场四周垒有矮墙,墙头上放置用动物皮缝制的两只小鹿,都是长 五寸,高三寸。应考者使用七斗之弓,驰马而射,两发并中为上等。"翘关"(举重)是将长一丈七尺、直径三寸五分的大门闩,连举5次以上为中第。"负重"考 试为负米5斛,行20步,即为中第。"材貌"取身长六尺以上,仪容俊伟,神采焕然堪为统帅者为上等。"言语"考问言辞,以应答详明为中第。
在这所有的考试项目中,应考者只要有任意五项达到合格就算是及第,而且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授以官职。武举考试不仅是为了选拔军官,更是要选拔出将帅之 才。所以,朝廷对武举非常重视,而来参加应试的人也是非常的多。在当时的武举制度下,前来参加科举考试者都是"白身"(没有官资),一旦科举及第,便具有 了"出身",就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取得"出身"后,才能够参加吏部、兵部每年主持的铨选,担任文、武官职。铨选就是量材授官,吏部主持的称"文选",兵 部主持的称"武选"。兵部每年的武选,考察才能有五项内容:长垛、骑射、马枪、步射、应对,互有优长,即可取之。其内容与武举考试大致相同,主要有三项内 容:一是武艺高强骁勇能战;二是应对详明富有才艺;三是躯干雄伟可为统帅。凡考选成绩优异者登而用之,量授官职。文、武官员的铨选,都要经过"三铨三注" 审查,并由中书省起草"告身"——做官的凭信(任命状),最后由吏、兵二部正式授予候选人。告身上分别盖有"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与"尚书兵部告身之印"。 凡接受告身者,要亲上殿廷面谢皇帝圣恩。皇帝通常有赏赐,并于朝堂赐宴,招待这些将任新职的官员们。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郭子仪20岁,正值弱冠之龄。此时的郭子仪经过多年的习武以及在军营中的磨炼,已经非常沉稳。后来,他们到了长安,又有薛讷的举状,于是很顺利地参加了武举考试。
武举开考的前两天,也就是正月初八。这时候春季的气氛依然还在,而且由于在正月初十举行的武举考试与十五元宵节很近,所以这几天有成千成万的人,从各地 赶来观看武举考试兼观赏花灯。这次的盛举吸引了很多的人,有达官贵人、夫人小姐、公子哥儿、中外客商、和尚道士以及平民百姓,也有不少前来参加武举考试的 举子。由于这许多人的参与,使得本来就已经很繁华热闹的长安城更加显得拥挤。站在高处,放眼望去,长安城里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一派车水马龙的壮观景 象。
由于此时的长安城内非常拥挤,而且还没有到武举考试的那一天,所以很多专门的通道也被人们占用。郭子仪他们进了金光门之后,就很 难行进,而是慢慢地前进。一会,他们兄弟三人来到了西市。西市很热闹,里面的店铺非常多。到处都是商贩们的吆喝声和顾客的要价声。在这里,郭子仪还看见许 多从回鹘、撒马尔罕等国来的驼队,叮叮当当地走在大街上;那些缠着大包头的波斯商人,以及戴着尖顶罩帽的商人,站在街边叫卖他们的货物……这一切都使郭子 仪他们感到很好奇。在这里玩了半晌,天也渐渐的黑了下来,郭子仪兄弟三人便在附近找了一间客栈住了下来。安顿好行李后,他们已经是饥肠辘辘了,这时候他们 才意识到一天下来还没有吃饭。于是,他们便来到了一间饭馆吃饭。
上一篇:《戎马一生建奇功·郭子仪》序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