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复立太子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5 属于:狄仁杰
  •   李旦是唐高宗第八子,也是武则天亲生的最小的儿子。中宗被废后,武则天立他为皇帝,但却连一天朝政也没有执掌过,被安置别殿,不能与朝官相见。武则天 建立大周政权,登上帝位后,便把他降为皇嗣,安置在东宫,只是名义上的皇位继承人,实际却是朝不保夕,整日提心吊胆,在软禁他的东宫中过着与外界隔绝的凄 苦日子。

      对李旦一家来说,其境况也不是一下子就降到冰点,而是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一步步地走向下坡路。垂拱二年(686)正月,武 则天执政将近两年,却突然下诏让李旦亲政,李旦知道这不是出于其母的真心,怕重蹈兄长李显的覆辙,上表推让,于是武则天便又心安理得地再次临朝称制。大约 是出于对李旦推让的回报,不久,武则天便封李旦之子李成美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范为卫王、李隆业为赵王。这一时期的李旦还不十分成熟,看到其母对自 己一家还不错,竟然试图过问朝政,结果碰了一个大钉子,并断送了一个宰相的性命,这才使他醒悟了许多。垂拱三年(687)五月,宰相刘之私下对凤阁舍人贾 大隐说:"太后既然废昏立明,就没有必要再临朝称制,不如还政于天子,以安天下之心。"谁知这个贾大隐却将此话密奏于武则天,武则天认为刘之是她一手提拔 起来的,竟然敢于背叛自己,因而十分生气。遂指示人诬告刘之受贿,将他免官治罪。李旦得知此事后,便上疏为刘之申诉。李旦的不成熟就表现在这里,刘之所说 的废昏立明,指的就是武则天废李显立李旦这件事,并希望武则天能还政于李旦。此事本来就已涉及到李旦,聪明的选择当然是回避不过问,李旦虑不及此,只能是 促使刘之早死。当李旦的上疏传出后,亲友们都向刘之祝贺,刘之说:"这只能促使我速死,别无用处。"刘之早在高宗时为北门学士,与武则天过从甚密,深知她 的秉性。果然不幸为刘之说中,武则天接到李旦的上疏后不久,就将刘之赐死于家中。李旦的这个举动不仅使刘之送命,同时也引起武则天对他的猜疑与不满。

       武则天即位后,遂把李旦软禁起来。长寿二年(693)正月初一,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她自己执镇圭为初献,以魏王武承嗣为亚献,梁王 武三思为终献。她自制了"万象神宫乐",仅舞者就动用了900人,可见规模之大。她用武承嗣、武三思为亚献、终献,这就标志着在这一时期她已倾向于以武氏 子弟为皇位继承人,李旦的地位岌岌可危。在以前的此类活动中都是以李旦为亚献、李旦长子李成器为终献。比如永昌元年正月初一,大享万象神宫时就是如此。

       此事过去不久,武则天又把李旦的正妃刘氏与德妃窦氏召入宫中,同时处死,埋于宫中,后来连遗骨也没有找到。刘氏在李旦被立为皇帝时,也被立为皇后,地位 非一般妃嫔可比。德妃窦氏为唐高祖的皇后窦氏的族曾孙女,唐玄宗的亲生母亲。武则天杀死两人是因宫婢团儿告密,说刘氏与窦氏搞厌活动,其实这完全是子虚乌 有之事。李旦的二妃入宫后失踪,这次他学乖了,不敢询问,在武则天面前容色自如,好像就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一样。

      不到一月,武则天又将李旦的几个儿子爵位统统降为郡王,李成器本为皇太子,武则天称帝时降为皇孙,此时又降为寿春王,李成义降为衡阳王,李隆基降为临淄王,李隆范降为巴陵王,李隆业降为彭城王,并全部囚禁于宫中。

       这一段时间对李旦来说,可谓灾星屡见,在妻妾被杀、诸子被贬后不久,他本人也险遭酷吏毒手。武则天为防范李旦,规定公卿未经她同意不得私见皇嗣。前尚方 监裴匪躬与内常侍二人未经允许,私下看望了李旦,此事被人告发后,武则天遂下令将二人腰斩于市。自此以后,公卿大臣以下都不敢与皇嗣相见,李旦实际上已经 沦为高级囚徒,境况更加凄惨。祸不单行,这时又有人诬告李旦有异谋,武则天便命令大酷吏来俊臣追查此事。来俊臣把李旦左右之人抓来,严刑逼供、残酷拷掠, 太常乐工安金藏对来俊臣说:"公既不相信安金藏之言,我可以剖心以证明皇嗣没有谋反意图。"于是安金藏用利刀自剖其腹,五脏毕出,流血满地,惨不忍睹。武 则天得知此事,急命医生救治,将五脏放入体内,用桑皮线缝合伤口,敷以良药,安金藏得以侥幸不死。安金藏的义举震动了武则天,也使朝野上下大为震惊,武则 天亲自看望了安金藏,并感叹地说:"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遂下令命来俊臣停止推问,李旦由此幸免于难。

      由于以上缘故,李旦自 知不为其母所爱,能保住性命已属不易,何敢祈望为皇位继承人。当其兄李显从房州回到洛阳后,李旦就已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办,何况立嫡以长也是自古以来的准 则。于是他屡次请求逊位于庐陵王,态度十分坚决,武则天慎重考虑后,接受了他的请求,改立李显为皇太子,封李旦为相王。

      圣历元年九月十五日,在李显回到洛阳半年后,举行了隆重的册立皇太子大典。

       按照当时制度,举行册立大典前,有司要选定吉日,并要告于天地、太庙。武则天曾在洛阳置唐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建立武周政权后,在洛阳置武氏七庙,称 为太庙,原唐朝太庙改称亨德庙。因此,这次册立太子只能告于武氏太庙。册立的是李唐子孙,却告于武周太庙,颇有些滑稽,假如真的武氏先祖地下有知,不知是 悲是喜,作何感想?

      参加册立太子大典,皇帝要服衮冕之服。冕的形状像西方学者获得学位时戴的"一片瓦",不过冕的布板是长方形而不是 正方形,宽1.2唐尺,长2.4唐尺据吴承洛研究,1唐尺合今0.311米,前后两端各垂白珠12串,称之旒。冕用金玉装饰,十分精美豪华。衮指皇帝的礼 服。唐代的衮为"深青衣裳",即黑色的衣,绛色的裳。古人把衣服的上身称为衣,下身称为裳。唐代的袍服衣裳不分开,是相连的,于是唐太宗贞观五年 (631)规定,凡袍服均在当膝处加一道横缝,以取上衣下裳的象征。衮共有12种图案,其中衣占8种,裳占4种,这些图案是日、月、星辰、山、、雉、 火、、水草等。其中衣的图案是画的,裳的图案是绣上去的,以象征天地之色。靴为复底,加金饰。

      这一天皇太子着远游冠,冠上有三道纵梁,金支架,上施珠翠,犀簪导(发笄)。绛纱袍,红裳,白纱中单(指外衣与内衣之间的衣服),白袜、黑色复底靴。

       十五日凌晨日出前两刻,李显升坐红色的装饰有金色鸟兽图案称之为金辂的车子,上有黄盖,前有仪仗,左右有诸卫率将士侍卫,东宫文武官员身着礼服乘车相 随,浩浩荡荡向宫城开进。到达应天门外横街时,乐声停止,李显下车走到预先设置在横街之南的座位前,面北而坐。这时应天门内外已排列好各种仪仗,诸卫将 士、文武百官、皇室宗亲、各国各族使者都已齐集于朝堂,站在事先规划定的位置上。纳言狄仁杰大喊:"请中严!"侍卫之官及符宝郎奉宝,奉迎太子入宫门,在 太子舍人的导引下,李显来到含元殿外位东面西而立,身边有三师三少、诸卫率、舍人等东宫文武官员。狄仁杰奏曰:"外办!"于是武则天身着衮冕之服,乘御舆 而出,这时太乐令命人撞响黄钟,乐队演奏"太和之乐",洛阳宫中一片肃穆气氛,武则天在含元殿正面御座面南坐定后,乐声停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