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金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八年抗金能够取得胜利,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
一、有一个坚强的、稳定的领导核心
与过去两次北伐的领导不同,以史弥远为代表的这批南宋领导人,既不是冒险主义者,也不是投降主义者,而是一批头脑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在对金作战的国家战 略问题上意见高度一致。反观历史上的两次北伐,隆兴元年的张浚北伐,当时朝中的核心要员左丞相陈康伯、右丞相史浩都是不同意立即出兵伐金的,认为北伐恢复 中原的时机尚未成熟。张浚是在只取得孝宗个人同意,抛开左、右相的情况下出兵的。领导核心对形势的分析与战略决策存在极大的分歧。开禧二年,韩侂胄的北伐 也是这样。战前领导核心成员对出兵北伐意见分歧很大。一大批不同意出兵的"副总理"级和"部级"干部被撤职。新拼凑起来的领导核心各有各的打算,所以北伐 一战就败,一败就罢战求和,分崩离析。韩侂胄首先把三个支持他北伐的"总理"与"副总理"抛出去作替罪羊,这暴露出他在"和"与"战"的国家战略问题上摇 摆不定,没有主见。
与过去两次北伐的领导不同,以史弥远为代表的这个领导核心成员组织上非常稳定。从战争准备到战争进行、战争结束, 核心领导成员基本不动。除了自然新陈代谢,没有因政治分歧而更换。史弥远任相二十六年,是南宋朝廷宰执成员变动最少的二十六年,核心组织高度稳定。这固然 有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特权与较易滋生腐败的一面,但亦有保持战略大政方针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有利于抗金的一面。这为抗金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领导组织 保证。
二、抗金前的战备工作比较充分
首先,表现在时间上。当年张浚伐金从高宗请他主管军事这天(绍兴三十二年五 月甲寅,命张浚专一措置军务兼节制淮东、西、沿江州郡军马)起算,至孝宗隆兴元年五月出兵伐金,准备时间仅有一年(1162.5-1163.5)。韩侂胄 的开禧北伐,其备战时间,从宁宗嘉泰三年十二月侂胄"意在开边"开始,至开禧二年五月下诏伐金,仅有(1202.12-1206.5)三年半的时间。而嘉 定伐金的准备时间从嘉定元年开始恢复战争创伤,至嘉定十年五月出兵伐金(1208-1218.5),几乎准备了十年!
其次,表现在思想准备上。以史弥远为代表的这批臣僚,无论年老年少,在战备思想问题上取得高度统一。不是以"和"为安,而是积极搞好战备,警钟长鸣,常备不懈。
史弥远在嘉定和议将要签订之时就提出:"今两淮、襄阳沿边之地,疮痍未瘳,军实未充。当勉励将帅,尽吾委托之诚,简阅(训练)士卒,核其尺籍之关。缮城堡,葺器械,储糗粮。当聘使既通之后,常如干戈未定之日。推择帅守以壮藩屏之势,奖拔智勇以备缓急之求。"
年逾七十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权同知、进参知政事的娄机进言:"和议甫成,先务安静。葺罅漏以成纪纲,节财用以固邦本,练士卒以壮国威。"
知镇江府的傅伯成提出"和"不过是暂缓一时之计,必须抓紧时间搞好战备。他说:"今之策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湖北道转运使史安之守庐陵上殿奏札言:
金乃我之深仇,今日好战而不达于可否之势,与恃和而不严于守御之略,皆非谋国之长算也。臣愿陛下明诏大臣专意守御,分遣使臣经略措置边面,出内府之金 缯,修城池,备粮糗,极边守以武臣,敌至婴城以守,敌去勿事追逐。次边则用文士,集流民,复故业,招募丁壮,以备义勇,俾官民相资,人自为守。择忠义劲卒 六万,分屯于两淮襄汉间,以重掎角之势。其沿江出戍者,使尽复旧垒以控江面,则繇费大省。夫兵精则易以立,而费省则可以持久。
太学博士真德秀言:"臣愿陛下以通和讲好为权宜,以修德行政为实务,君臣之间朝夕儆戒于敌情之难保,祸乱之无日,蒐讨军实,申儆边防,凛然若敌师之将至"。
史弥远的老师杨简言:治务最急者有五个方面,其一是"治伍法,修诸葛武侯之正兵,以备不虞"。次急者有八个方面,其一是"募兵屯田,以有养兵之费"。
官至参知政事的曾从龙在进对中言,当前的要务是:"修德政,蓄人才,饬边备。"
这些言论,充分表现出这批臣僚在思想上备战比较充分。尽管在嘉定七年时,在要不要断绝对金岁币问题上有过一番争论,乔行简主张继续对金进贡岁币,利用金 国抗击蒙古,削弱蒙古的力量。他预见到蒙古灭金之后一定会侵宋。而真德秀则主张利用蒙古攻金的机会断绝对金岁币,乘机攻金,以雪百年之耻。当时史弥远认为 乔行简考虑问题很深长。但最后经过大家讨论决定断绝对金岁币。这一举措,一方面为金国南侵提供了一个"宋国破坏和议"出兵攻宋的借口;另一方面则强化了南 宋的战备意识,在要准备打仗这点上大家高度一致。
第三,表现在将帅选拔问题上。史弥远等吸取了历史上两次伐金的经验教训,将帅无能,互不团结,是宋军的致命伤,所以这次备战特别注意将帅的选拔。
据历史统计,秦桧任宰相期间没有在全国公开选拔过一次将帅。张浚伐金时由他自己当统帅,也没有在全国公开选拔过将帅。开禧北伐前,韩侂胄有三次公开选拔 将帅,但选上去的人有的根本没上过战阵,有的甚至最起码的军事术语都不懂。宋孝宗是史学家认为的南宋诸皇帝中最有作为、一直想恢复中原的明君,但他在位二 十七年中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将帅也只有七次,而史弥远任相的二十六年中,公开选拔将帅的次数比孝宗还多。
上一篇:八年抗金后的形势与顺阳之战
下一篇:大宋出了个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