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加强边防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1 属于:于谦
  •   于谦巡抚晋豫期间,明朝北边形势紧急,长城边防成为国家安危的关键因素。然而,明朝发展至正统间,北部边防的防御力较之明初已经大为削弱。

       这一现状让于谦忧心忡忡——倘若边衅骤起,入侵者将势如破竹,毫无所挡。于谦看到了国家的危机,他不能坐视不管,"巡抚"的职责本来就是"巡行天下,抚 军济民",何况大同太原两镇都在于谦的巡抚区域。他深知改变这一现状必将损害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但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使得于谦无所畏惧。

       正统元年(1436),于谦呈给朝廷一道很长的奏章,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十条策略,其中有四条涉及边务。一、北方蒙古族瓦刺部视眈眈,不断寻衅,战事在 所难免,要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因此必须有充足的边饷作保障,但是于谦反对增加百姓的负担,他建议将各处犯赃官吏所贪之粮食,运赴大同、宣府、甘肃、宁 夏,接济边储。

      二、当时,山西山东河南、直隶卫所官军每岁轮流两班赴京操备,以致守城乏人,屯田荒芜,于谦建议分作三班:一班赴 京、一班守城、一班屯田,这样就军得宽力,民省供费。三、要优待军士,当时的状况是部分军士原籍离卫所有数千里之遥,而边卫军官往往擅自克扣士兵的口粮和 衣料,导致士兵在赴役中多有冻馁病死,于谦请求量拨口粮接济两千里外赴役之军士。四、于谦调查得知,当时各边官旗各仓侵欺物货,虚出通关,致使仓无现粮, 军士缺食,于谦要求严惩那些侵欺盗卖者,将他们解京治罪,以使奸顽警惧,军粮丰羡。

      正统三年(1438)六月,于谦又上了一道奏章, 向朝廷陈述北部边防问题的严重性和整顿的迫切性,同时提出了强兵方略。一、大同等处总兵、镇守官贪图省事,只要有人寇声息,不论边报远近,就将边民驱入城 堡,委弃田禾牲畜。建议凡边报在数百里外,不见人者,居民勿动;见人马而未入境者,居民戒严;人马入境者,方许居民入堡。若无边报,而总兵等官惊扰百 姓,听巡按御史具奏治罪。如此可以真正保障边民的安宁。二、建议将偏头关、大同、宣府等处的山西、河南班军改作两班,每年一班,轮流派遣,九月初驻守边 境,三月初各回本处,以使边军得到休整。三、大同府是军马总萃之地,宜多储粮,以备缓急。四、北方边境冬日马草匮乏,而军官又侵克草豆,致使战马疲弱,难 以征战,建议将大同、宣府诸处马匹中之精健者留在军中骑操,而将那些老病弱小之马匹退回民间放牧。五、山西、河南诸卫所城垣楼橹濠池损坏淤塞较多,守边总 兵、镇守等大多坐视不管,请令守城军队和民夫协力修理。

      山西行都司十三卫俱在大同,区域广阔,相隔甚远,巡按御史不能遍历,于谦奏请朝廷遣监察御史一员到大同巡按,严防军卫违法坏军。于谦巡抚中看到雁门关的城墙多处坍塌,就奏请增补官军,修理关隘,以备不测。

       国家边境的安宁是压在于谦心头一块沉重的石头,无论何时,他都无法卸下。正统三年(1438)的除夕夜,于谦没有一丝过年的轻松感,在山西太原寒冷的官 署里,他又在写着关于巩固边防的奏疏。他调查得知山西行都司所属官军俸粮折色钞贯,可是往往延期,而且主管官吏侵欺抵换,非唯官军不得实惠,而且有碍边境 防守,于谦奏请量拨钞五十万贯给山西大同府,积贮支给。

      当时,朝廷大臣中也有人看到了于谦治理军伍、镇守边境的才能,正统初,由于宣 府、大同一带城池军马多不齐备,刑部尚书魏源就曾经建议朝廷将于谦改任副都御史,镇守宣府、大同,参赞机务,整搠军马。但是朝廷认为于谦巡抚河南、山西, 尽心尽力,政绩卓著,无人可以替代,所以就驳回了魏源所奏。

      尽管于谦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正统间的明朝边防之弊已经是积重难返,终于未能抵挡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骑兵南下的铁蹄。

    上一篇:12 两袖清风 下一篇:09 为民祈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