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故事:5.诚恕待人,群伦影从
是什么力量,使这些英雄豪杰仁人志士聚到了曾国藩的旗下?除以保国安民、维护各教、立志杀贼为 目标这个共同点使他们心心相印外,就是曾国藩的人格力量。这人格力量产生于他所极力倡导并躯履实践的"诚"、"恕"二字,即"待人以诚,容人以恕"两条。 正所谓"以诚恕招天下,则群伦影从"。
关于"诚、恕"二字,曾国藩说:"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又说,"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谅。"
曾国藩所提倡的"恕",中心内容是《论语》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如果想得到什么,就要考虑到别人也会想到什么,推己及人。曾国藩说:"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反过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欲人以虚伪待我,我便应不以虚伪待人;不欲人以权术待我,我便应不以权术待人,如此等等,都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曾国藩强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怨天,不尤人。认为如果"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凡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最终也不能立己达己,历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证明了这点。所以,曾国藩一向主张"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曾国藩奉行的"待人以诚以恕"的品德集中体现在他正确地处理与左宗棠的关系上。曾国藩为人拙诚,语言迟讷,而左氏恃才傲物,自称"今亮",语言尖锐,锋 芒毕露。左宗棠只比曾国藩小刚好一岁,但他屡试不中,科场失意,蛰居乡间,半耕半读。咸丰二年,已四十一岁,才由一个乡村塾师入佐湖南巡抚张亮基,当了个 "刑名师爷"。后张亮基迁为湖广总督,左宗棠于咸丰四年三月又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共达六年之久。曾、左虽非同僚,却同在湖南,常有龈龉。传说,曾国藩见左 宗棠为如夫人洗脚,笑着说:"替如夫人洗足。"左氏以牙还牙,立即讽刺说:"赐同进士出身。"有次,曾幽默地对左说:"季子才高,与吾意见常相左。""左 季高"三字巧妙地嵌了进去。左也不示弱,说:"藩候当国,问他经济又何曾!"语涉鄙夷也把"曾国藩"三字喻尽。这些传之甚广的言谈,或为后代文人编造之 辞,不足为信,但简单的对话,确实反映了左宗棠个性的桀骜。
左宗棠颇有识略,又好直言不讳。咸丰四年(1854)四月,曾国藩初次出 兵,败于靖港,投水自尽未遂,回到省城,垂头丧气,左宗棠责备曾国藩:事情还未到不能办的时候,自寻短见是不当的行为,何必出此下策。使得曾国藩无言以 对。可见其语直,并非没有情分。而是为主帅打气,敬爱甚切之语。
咸丰七年(1857)二月,曾国藩在江西瑞州营中闻父丧,立即返乡。 左宗棠认为他不待君命,舍军奔丧,是很不应该的,湖南官绅对此也哗然应和。这使曾国藩颇失众望。第二年,曾国藩奉命率师援浙,路过长沙时,特登门拜访,并 集"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十二字为联,求左宗棠篆书,表示谦抑之意,使两人一度紧张的关系趋向缓和。
曾国藩的宽宏大度、 不计前嫌还表现在他在咸丰十年(1860)后对左宗棠的举荐上。在这以前,曾国藩也曾举荐过左宗棠。例如,咸丰六年(1856)正月,曾国藩奏左宗棠接济 军饷有功,因而,朝廷命左宗棠以兵部郎中用。左宗棠性情刚直,又得罪了不少人,在湖南"久专军事,忌者尤众",于是碰上了樊燮事件。樊燮为永州镇总兵,其 私役兵弁,挪用公款,左宗棠为此代巡抚骆秉章拟奏折,谧请将樊燮撤职查办。谁知樊燮受人唆耸,向湖广总督官文反告左宗棠。官文这位满族官员较为颟顸,竟将 这案子报到朝廷,朝廷因命考官钱宝青审讯,传左宗棠到武昌对筹。咸丰帝甚至密令官文,"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就地正法。"此事,京城内外闻之者莫不震 惊。骆秉章与湖北巡抚胡林翼均上疏力辩其诬。胡林翼的奏折中且有"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的话。京中官员如侍读学士潘祖荫,与左素不相识,也上疏痛陈"天下 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官文似不可"引绳批根"。
在这种情况下,咸丰帝才有"弃瑕录用"的旨意,肃顺也趁机以人才 难得进言。官文接旨后,才不再催左宗棠对簿,草草了结此案。此案刚发生之时,左宗棠曾写信给友人,陈述自己的委曲与悲苦之情:"弟性刚才拙,与世多忤,近 为官相所中伤。幸所做之事容易明白,而当轴诸公尚有能知之凉之者,或可不预世网,然亦险矣!自念草野书生,毫无实用,连年因叠梓之故,为披发缨冠之举,忘 其愚贱,一意孤行,又复过蒙优奖,名过其实,其遭此谤陷,固早在意中。特欲借会试一游京师,脱离此席,非敢再希进取,以辱朝廷而羞当世之士也。"于是,左 宗棠辞别骆秉章,于咸丰十年(1860)正月离开长沙。他三月三日到达湖北襄阳,突然接到胡林翼一封密信,"言含沙者意犹未慊,网罗四布,足为寒心。"当 时,正值襄阳大风雪,左宗棠想跻登庙堂之上,深感帝乡不可期,拟委身江湖之远,又忧谗畏讥。
当时,曾国藩驻军宿松,胡林翼驻军英山, 议欲分三路进攻安庆。左宗棠来营暂避锋芒,曾国藩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连日与他商谈。正在这时,四月初一日,特旨询问曾国藩说:"左宗棠熟悉湖南形势,战胜 攻取,调度有方。目下贼氛甚炽,而湖南亦所必欲甘心,应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本地襄办团练等事,抑或调该侍郎军营,俾得尽其所长,以收得人之效?着曾国藩酌 量处理。"曾国藩立即于四月十三日上奏说:"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当此需才扎亟之际,或饬令办理湖南团防,或简用藩臬等官,予以地方,俾得安心任 事,必能感激图报,有裨时局。"曾国藩与胡林翼是在左宗棠极其潦倒,"四顾苍茫"的时候,向左宗棠伸出了援助之手。
清廷接到曾国藩上 述奏章,于四月二十日,谕令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左宗棠因而正式成了曾国藩的幕僚之一。曾国藩立即让他回湖南募勇开赴江西战 场。过了几个月,左宗棠军在江西连克德兴、婺源,曾国藩立即于十一月二十八日专折为他和部属报功请赏,并追述他以前的战绩说:"臣查左宗棠一军,自移师景 镇,一闻贵溪警报,分路调拨,或迎头痛击,计十日之内,转战三百余里,连克三城,使狼奔豕突之众,喘息不得少定。实属调度神速,将士用命。自此股剿败之 后,即有池州大股扑陷建德,直犯浮梁、景德镇,亦惟左宗棠一军独当其冲。左宗棠初立新军,骤当大敌,昼而跃马入阵,暮而治事达旦,实属勤劳异常。"可谓推 崇备至。左宗棠因此得晋升为候补三品京堂。
至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二日,曾国藩又上奏说:左宗棠"上年奉旨襄办臣处军务,募勇五千余人, 驰赴江皖之交,方虑其新军难收速效,乃去冬堵黄文金大股,今春击退李世贤大股,以数千新集之众,破十倍凶悍之贼,因地利以审敌情,蓄机势以作士气,实属深 明将略,度越时贤",因而恳请"将左宗棠襄办军务改为帮办军务"。朝廷立即照准。
这年十一月十六日,曾国藩根据闽浙总督庆端、浙江巡 抚王有龄之请,奏请派左宗棠援浙,并将在江西广信、广丰、玉山、饶州和安徽徽州等地的陆军及昌国内河水师,统归左宗棠就近节制调度,使左宗棠开始拥有较大 的军权。但左宗棠还未奔至杭州,杭州已于十一月二十八日(1861年)被太平军占领,杭州将军瑞昌与浙江巡抚王有龄均死于战事。于是曾国藩第四次上奏保举 左宗棠。他于十二月十二日向左宗棠通报说:"浙江竟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失守,六十万生灵同遭浩劫,天乎酷哉!弟于二十五日复奏统辖浙江军务,已附片密请简阁 下为浙江巡抚。无论是否谕允,目下经营浙事,全仗大力,责无旁贷。"
果然,左宗棠于次年二月(1862年)即受命为浙江巡抚,并根据 曾国藩的奏请,朝命左的部下蒋益澧为浙江布政使。曾国藩一方面请求辞掉自己节制浙江军务的谕令,一方面把左宗棠推到了浙江的最高位置上。他在奏稿中写道: "以臣遥制浙军,尚隔越于千里之外,不若以左宗棠专为浙省,其才实可独当一面。"曾国藩如此谦让,又如此真心实意地为清朝廷保举人才,心中哪有半点对左宗 棠的嫌隙之意?
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左宗棠被授命任闽浙总督,仍署浙江巡抚,从此与曾国藩平起平坐了。三年之中,左宗棠从被人诬告、 走投无路的人,一跃而为封疆大吏,这样一日千里的仕途,固然出于他的才能与战功,而如此不断的报功保举,也只有曾国藩才能做到。所以,左宗棠在挽曾国藩的 联中,深情地写道:"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时人及后世常爱谈曾、左交恶。其实二人虽仅止于有龃龉,内里却交情至深,正如左宗棠自己所说的"同心若金,攻错若石"。共同的事业——中兴清室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因而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也正是曾国藩"待人以诚恕"的最好例证。
曾国藩以诚恳待人的事件很多,如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有一位同学性情偏躁,因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射来的, 不是让你遮着了吗?赶快挪开!"曾国藩果然照他的话移开了。曾国藩晚上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聒躁人吗?"曾国藩又只好低声默 诵。但不久曾国藩中举人,传报到时,那人更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就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 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某呢?"那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 同学,安慰同室,无事一般,可见青年时代曾国藩的涵养和气度之一斑了。
曾国藩求才心切,因此也有被骗的时候。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 访曾国藩,高谈阔论,议论风生,有不可一世之气概,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靠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心中不喜欢说大话的人。见这个人言词伶俐,心中好奇,中 间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事,正色大言说:"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至善,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公(宗棠)严气 正性,别人不敢欺。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骗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颇有道理,不禁 大喜。
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停下,不要追。"兵卒退下,曾国藩双手捋须, 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边的人听到这句话,想笑又不敢笑。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现今太 平、捻交炽,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之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此事亦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
清代有个叫钱大昕的人说得好:"诽谤自己而不真实的应付之一笑,不用辩解。诽谤确有原因的,不靠自己的修养进步是不能制止的。"器量阔宏,使我们检点自己,大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的魅力,那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做人和交友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
相交以诚,大度宽容,不仅使曾国藩自身增加了人格的魅力,博取人们对他的支持和真诚相助,给周围的人产生了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也使曾国藩少树了许多仇敌。
曾国藩语录精粹:
四弟之信指责我待人不够宽恕,是非常深刻和正确的,使我读之不觉汗下。于兄弟则直达其隐,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此数语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昨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
——道光二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