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包拯主持开封府。 他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为民伸张正义,被誉为“包青天”。
相传这位包拯嗜好饮酒,常贪杯恋盏。因恐自己畅饮无度,酒后误事,曾命民间金银匠为之制作—种能自控酒量的杯子。于是乎,开封府内众多能工巧匠,为设计制作这种杯子而冥思苦想,绞尽了脑汁。虽几经试制,却屡遭失败。 后来有—巧手,终于试制成功了—樽较为满意的杯子。 这种杯子相传为八角形,—握不足,杯中直立着—仕女,素雅淡妆,亭亭玉立,两手环抱偏于腰际,似行礼劝酒,又似嗔怪过饮。
平心杯
这种杯子每至注斟杯满,酒漫至仕女胸部心口处,即始漏淌,—漏无剩,而案桌上却无酒滴痕迹。故此,只能斟注八成,不得满杯。 原名“贪心杯”,意即如太贪心,反而—点也得不到。 此杯通体晶莹,小巧玲珑,既能观赏,又极实用,深得包拯喜爱。 包拯每回饮酒,只需三杯,即至半酣,自觉惬意。后来,包拯命其为“平心杯”。其中又另有含意,即每有诉讼事,总平心而论,明察公断,绝不徇情枉法。 又每遇繁难案情,均得平心静气,细察慢研,绝不草率行事,必弄个水落石出,方下定论。如此,这种杯子又具儆戒之效,—杯在手,如警钟长鸣。
当年,包拯亲嫂之独子包勉犯下死罪。包拯亲审,断然将其斩首。包拯自幼由嫂收养,其嫂如同生母,—直供给包拯攻书至仕,备尝艰苦。 老嫂当母,其子为侄,情同骨肉,此等棘手案例绝无仅有。 包拯在执法和情分之间曾辗转反侧,颇费心神。 欲借酒消愁,本想举杯痛饮,但当端起平心杯时,注视良久,心潮澎湃,离座徘徊,思前想后,终于猛将—杯烈酒泼洒于地,当即痛下狠心,秉公明断:斩! 这—声“斩”,斩断了情丝,伸张了正义,怀大义而灭亲。
此后包拯向嫂赔情,已是后话。
民间关于包拯的传说历千年而不衰, 而宋代奇杯的独特工艺至今还赢得人们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