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哪个民族的?回族、蒙古族、女真族还是汉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7-05-31 属于:蒲松龄

关于蒲松龄先世的族属有四种说法:即回族说、蒙古族说、汉族说、女真族说。其中回族、蒙古族二说在学术界仍有争议。

根据蒲松龄《述刘氏行实》上的记载来看(刘氏乃蒲松龄之妻),蒲松龄全家信佛重僧且豢养家,不符合山东地区回族人及其后裔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另外蒲松龄的先祖在元代担任过般阳路总管,当时朝廷对路总管人选的任用有明确的规定──《元史·世祖纪三》载:“世祖二年春,二月甲子。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由汉人担当各路总管是元朝定制。

蒲松龄写聊斋

蒲松龄写聊斋

蒲松龄在自撰《族谱序》也提到“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盖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也”,所谓“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是忽必烈“罢世侯、置牧守”以前的大蒙古国时期。因为在此时期,蒙廷对汉地进行间接统治,委付汉人世侯直接统治,汉人总管的任用才可能“不避桑梓嫌”,才可父子相继或祖孙相传。由此补证了蒲松龄先祖为元代汉人的说法。

《正两条史料所见蒲松龄的民族属性》

李寻花

近见《浦松龄研究》2007年第2期上有蒲泽《从两条史料看蒲松龄的民族属性》一文,欲于传统属族四说(汉族、蒙古族、女真族、回族)之外,另辟远祖为氐族之说。惟其证据与论证,并不能支持其论点成立。姑论如下:

氏引蒲松龄《族谱序》中文字:“按明初移民之说,不载于史,而乡中则迁自枣、冀者,盖十室而八九焉。独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盖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也”,认为“在这段话中蒲松龄就已经把自己的民族说得很清楚了”,实则此仅仅言明蒲居仁和蒲鲁浑之后世居般阳,而于蒲居仁和蒲鲁浑之族属,并未说明。 今人所争,也正是蒲松龄族祖即蒲居仁和蒲鲁浑之族属。

氏据《淄川县志》查得“蒲居仁是在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任淄川路总管”,“蒲鲁浑任淄川路总管更晚一些,是在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而据《元史·世祖纪三》记:“世祖二年春,二月甲子。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 故得出结论:“蒲居仁和蒲鲁浑就只能是汉人而绝不可能是蒙古族或其他民族人“,“起码自元朝以来,淄川蒲氏就是汉族人。”

氏对于蒙元四等分人之制度缺乏了解,于《元史》所记官职亦只见其一,不知其二。《元史·本纪第十三》载,“定拟军官格例,以河西、回回、畏吾儿等依各官品充万户府达魯花赤,同蒙古人;女直、契丹,同汉人。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长汉地,同汉人。”此为元世祖时对官制的规定,生长汉地的女直(即女真)与契丹享受同于汉人的地位,一样可以充任总管,后世从之。所以,从官制上并不能排除蒲居仁和蒲鲁浑不是汉族人的可能性。

又,氏所引史料,前人早已论及,如《元史》甲子条,苏兴于1991年即举以为证,惟苏氏乃主蒲松龄远祖为女真族人。

氏又引蒲氏十八世孙蒲治善在宣统三年撰写的《族谱序》中说:“稽古帝拜蒲衣为友,是黄帝后已有蒲姓。”,“东晋时期,前秦皇帝苻坚的祖父苻洪本来就姓蒲,后因迷信谶文‘草付应王’,而改姓苻。《晋书·苻洪传》记曰:‘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据此认为“在北朝之前很可能是氐族人而不是蒙族人。在经过南北朝的一番民族大融合之后,迨到宋元时代已经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

我实在不明白苻洪之由蒲改姓,与后世蒲居仁和蒲鲁浑之族属有何关系?氏若非先证明蒲居仁和蒲鲁浑乃苻洪之后,或者南北朝时天下蒲氏惟苻洪一支,何以能得出“在南北朝之前很可能是氐族人”之结论?

事实上,就在氏所引蒲治善《族谱序》中已有明文:“吾族自元鲁浑公以上受氏之祖,无征,柳泉公修谱以璋祖为始祖。鲁浑公以下祖讳,均不可考,论者憾焉。......蒲为中华族无疑。”氏割裂引文,为失明抑或无知?蒲氏十八世孙眼中其祖姓氏乃出自“中华族无疑”也。

综上,可见氏以此文豪称“其他等等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没有根据的”,纯属井蛙之妄语也。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蒲松龄智劝不孝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