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吝啬''的户部尚书,夏原吉是个怎样的人?
说到夏原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但是在明朝,却有人坚决的反对朱棣继续实行。因为郑和下西洋的多次实施,甚至动摇了大明王朝的根基,使得原本富庶的大明,变得经济衰退。第一次提出这个说法的人,是大明王朝的翰林院文官。
在公元1421年,翰林院给朱棣上了一道奏章,说郑和下西洋,虽然改善了明朝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但是搞的来往的使臣太多了,有关部门应接不暇。不如公开昭告天下,规定好各国来朝贡的周期,离大明近的国家三年来一次,离大明远的国家五年来一次。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朱棣即位后,一系列的大举动,使得大明遭受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自从朱棣即位,迁都北京,疏通大运河,清理山东境内的河床,就动用民工16.5万人;除此以外,他还动用三千文士,编纂字数达3.7亿的《永乐大典》;除此以外,花费巨大的就是派遣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去,一来寻找朱允炆,二来,宣扬大明的国威。渐渐地,因为朱棣的这些野心,让大明的经济雪上加霜。
因为他的很多做法十分的没有必要。比如,在他刚刚篡位成功的时候,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他决定用巨型石碑,歌颂朱元璋,可是所用的碑材重达上万吨。帝王的豪迈气概是用钱堆积起来的,事到如今,那些碑材还在南京的郊外放着呢,根本没有动工,因为碑材太大,在当时根本移动不了,就是今天也并不容易。可是翰林院文官们的建议朱棣根本没放在心里。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他就是原朱允炆的户部右侍郎,夏原吉。
当时,朱棣篡位攻破城门的时候,夏原吉还在给国家算账。后来朱棣攻城成功,朱棣的手下把他带到朱棣旁边,朱棣就数落他,说你助纣为虐。夏原吉不慌不忙,就说:我的君主死了,作为大臣殉节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请您法外施恩,宽容我三天。朱棣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他说:再有三天就把账算清了,我作为大臣也算忠于职守了。朱棣被他的临危不乱和忠于职守感动,后来升任他为户部尚书。天下财税的东西,夏元吉全记着,随身带着小本子,非常的尽职。
夏元吉反对郑和下西洋
就是因为夏元吉的尽职,才使得他发现了朱棣屡次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弊端。不仅如此,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花费的钱财以亿万计,财政的重担全压在夏原吉的肩上,为此,夏元吉设立盐务衙门,以盐卡设施,谨防贪官。可即便如此。明朝仍然难以承受郑和下西洋带来的经济负担,夏原吉也因此成为郑和下西洋的最大反对者。因为,永乐朝刚开始很有钱,后来被朱棣给造光了,夏元吉给朱棣提建议,但是朱棣不听。明朝的钱被朱棣给造光了怎么说呢?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说的是和周边进行贸易往来,但是,明朝花的都是冤枉钱,做的是赔本生意。比如,印度洋等地的松木,胡椒,再当地的售价是一斤一两,明朝买来的时候一斤二十两,购买其他东西也是如此,用原价的十倍,二十倍来购买。明朝此举的本质是一种炫耀,美其名曰''厚往薄来''。更恐怖的是,不仅郑和下西洋实行厚往薄来,连外国使臣来访,也要加大赏赐。如:郑和船队初次到访满剌加国之后,以国王为首的总数达540人的庞大使臣来华,明朝赏赐他们的物品,包括黄金百两,宝钞四十万贯,以及上千匹的名贵丝织品。可见郑和下西洋赔本,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后来,各个地方的使者,贪图明朝的赏赐和经济利益,他们的人来得越来越多,比如说原本规定一年来一次,他一年来了三次,比如说规定他一年来十个人,他一下子来了一百个、三百个、五百个。这样朝廷觉得压力非常大大,而且最后形成了一个什么局面呢?
有些人就是通过朝贡政策,来骗取朝廷的东西,还好吃好喝,最后拿一堆东西回去,高进低出造成明朝政府经济上巨大的损失。比如,高价购买的珠宝,除了满足皇室需求以外,毫无益处。而远赴重洋买来的高价香料也积压日久,几乎等同于废物,朝廷不得不用这些香料,折算成工资,发放给官员。
本来官员的薪水,应该是发钱、发米的,现在呢?发你苏木、胡椒,《大明会典》:今仍以胡椒苏木;折两京文武官俸钞。每一斤苏木合宝钞是五十贯,胡椒合一百贯。京官呢?百分之七十多的俸禄发给你苏木、胡椒,百分之三十的发给你禄米。官员没办法,还得把这些东西拿去卖掉,才能换成生活所需要的钱或物品。可见,为了维护朝贡制度,明朝对朝贡,实行物质刺激,将他们带来的货物,以高出原价数倍的赏赐予以回报,很显然,这是赔钱的买卖。根本不划算,但朱棣不算经理账,只算政治账。他此举,意思就是为了告诉来中国朝贡的国家:中国换皇帝了,改年号了。你们再来朝见我的时候,一定要朝见永乐皇帝,不是建文皇帝。
1421年,朱棣的迁都之愿,在一年前变为现实,历经12年,在1420年终于建成,可是无数的劳工死于这场苦役。朱棣在新建的宫殿里接见了来朝的使节,此时的朱棣沉浸在他精心打造的盛世图景之中。然而,即使这份傲人的成绩单,也没让朝廷里反对出洋的声浪有一时减弱。
夏元吉拒绝拨银子给朱棣
1421年是个多事之秋,宫里发生了一场莫须有的弑君案,因为这场冤狱死了两千多人。朱棣自己也遭了灾,当时帖木儿国沙哈鲁王送了他一匹马,结果从马上摔下来了,摔伤了。帝王的受伤,成为帝国衰落的征兆:新建的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瞬间变成一片火海。火光,让人联想到建文帝消失的那一夜,朱棣开始陷入恐惧,刚迁都,就开始烧皇宫,实在不吉利,朱棣被迫下了《罪己诏》,号召天下臣民向他提意见。
同年,湖广的饥荒、福建瘟疫盛行,25万人死亡;安南叛乱使帝国财政雪上加霜,原因是因为,建造紫禁城,官方索取原木,令当地民众无力负担,进而起兵造反。夏原吉成为整个大明王朝最难堪的角色。
可是,如此境遇下,朱棣还是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的鞑靼,夏原吉拦住朱棣说:您再也不能去了,不能再劳民伤财,迁都、下西洋都是花钱,朝廷已经没钱了。后来,任凭朱棣怒骂,夏原吉坚决不拨一两银子。震怒之下,朱棣下令将夏原吉罢职,并关入牢狱。
可夏原吉这个人是耿直之臣,他得罪了朱棣,朱棣就派人抄他的家,朱棣以为他做财政部的官员,家里边不一定有多少钱,但是最后只抄出来一些布匹、米。在朱棣亲政武功而返的回师途中,他在榆木川病重,临死前说了一句:夏原吉爱我。
朱棣的这句话含义很深,他临死才知道这次北征是劳民伤财,让士兵受苦。而也正是他决定下西洋、迁都、多次北征(多次无功而返)。原本郑和下西洋是个好事,但是朱棣收益他彰显国威多花了不少冤枉钱,使得大明的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的钱被他败了个精光,加上其他的重大举措,大明渐渐的走向衰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