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最后结局如何?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4-02-01 属于:齐泰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齐泰,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齐泰是朱允炆手下的三大谋士之一。建文朝的一系列施政,多所参与。饱受质疑的朱元璋遗诏便是出自他手。朱允炆强制削藩的想法也是由他与黄子澄强化的。靖难之役中的派兵遣将也与他有莫大关系。

  1、齐泰由朱元璋亲自赐名,受其重视,被推荐为朱允炆的潜邸旧臣

  齐泰的才能最开始受到注意其实是在洪武朝。朱元璋老早就发现了他的奇异之处。后来他受到朱允炆的充分信任,未尝不是与此有关。换句话说,齐泰极有可能是朱元璋为朱允炆挑选的王佐之才。朱元璋可谓用心良苦。

  齐泰最初的姓名为齐德,洪武十七年乡试第一,第二年考中进士,曾在礼部、吏部担任主事这样的基层官员。后来雷震谨身殿,朱元璋到郊庙祈祷,挑选历官九年且没有过错的官员作为陪祀,齐德便是其中之一。此时是朱元璋第一次认识他。应该是他表现比较好,朱元璋亲自为其改名,赏赐了一个“泰”字,从此之后齐德便改名为齐泰。皇帝赐名,这在古代意味非凡,也是莫大的荣幸。整个洪武朝得其赐名者,寥寥无几。

image.png

  洪武二十八年,齐泰以兵部郎中擢为兵部左侍郎。朱元璋曾多次单独召见他。他曾向其询问边将姓名,上至总兵,下至千总、把总,齐泰都对答如流。朱元璋又问各省的山川地理和人口,齐泰将袖中随身携带的小册子拿出来递给朱元璋。册子上对于这些内容都有简要、详尽的记述。他有空闲,都会仔细阅读记忆,相当于掌中书。朱元璋对齐泰的用心感到惊奇不已,对他越加喜爱。

  也因为如此,朱元璋将齐泰推荐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平素便经常与齐泰交往,向其请教问题。《明史》称:“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可见,在洪武朝时,齐泰已经成了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削藩策略在这时已经开始商议了。

image.png

  2、齐泰成了朱允炆应对朱棣的一个筹码,随战争胜负而任用或罢黜

  朱允炆即位后,齐泰立即升任为兵部尚书。建文元年七月,靖难之役爆发。朱允炆开始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讨伐燕王,后来在真定为燕军所败。之后在黄子澄的坚持下,朱允炆又任命李景隆接任。可是李景隆乃是一纨绔子弟,没有韬略,很快便被朱棣大败而回。至此,朱允炆才开始为当初的强力削藩感到害怕,以致于进退失据,毫无章法可言。

  当李景隆大败之时,朱棣给朱允炆去信,指责他的各种过错,其中很大部分便是在诋毁齐泰与黄子澄。朱允炆自认为很聪明,他觉得捉住了朱棣话中的关键点,齐泰与黄子澄。于是两人的罢黜便成了他应对朱棣的策略。

  刚接到朱棣的来信,朱允炆即将齐泰兵部尚书的官职解除,表面上作出了一副去除佞臣以谢燕王的态度,希望燕王得到消息后能够罢兵。他担心燕王得不到消息,命李景隆写信给燕王,告诉他齐泰二人确实已经被罢黜了,且已经离开了南京城。朱棣在朝中其实有很多细作,这种事自然早就知道了。不过他也不傻,朱允炆肯定只是做个样子,表面文章。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朱允炆在南京给他们找了个秘密地方,让他们在此居住,照常处理公文、谋划军事。朱棣不管朱允炆的作为,该干嘛干嘛。

  后来盛庸在东昌府取得大捷,朱允炆的腰杆又挺了起来。他于是告祭太庙,重新任命齐泰为兵部尚书。可惜好景不长,夹河之败后,朱允炆再次将齐泰二人罢黜。这次比较彻底,直接将齐泰遣出了南京城。然后再次发文告诉朱棣这个消息。朱棣这次回复了,信中说,这是缓兵之计。他不仅没有放松攻伐,而且变本加厉。

  再后来,朱棣的军队眼看就要过长江了,朱允炆心神失守,派人将齐泰召回,希望能够起死回生。可是当齐泰从外地往南京赶的时候,南京城已然易主,朱允炆自焚。齐泰只得远离南京,再图大事。可是不久,便被燕军抓住了。最终与黄子澄、方孝孺一同被处死。

  3、结语

  齐泰只不过是朱棣起兵和指责朱允炆的一个借口或幌子,背后掩饰的是他的野心。可惜朱允炆竟然当真了。他一厢情愿地认为罢免了齐泰,朱棣就会退兵。第一次没有成功,朱棣以为是罢黜的不够彻底,不仅真正罢免了齐泰,还真正将其赶出了南京。可是朱棣仍然没有退兵,朱允炆竟然也不想着立将齐泰召回。直到最后快要没希望了,才想起来。朱允炆真的是将幼稚与天真进行到底。打败朱允炆的不是朱棣,而是天真。齐泰之事就可见一斑。

  另外,朱允炆与其他的皇帝一样,有错不从自身寻找,总是将其归结于别人,也就是大臣。后来齐泰真的被驱逐,除了朱棣的因素外,朱允炆心中估计是将发起削藩、靖难之役失败的过错,都归到了他的身上。都怪你挑拨离间,都怪你想出这个馊主意,都怪你不会遣将用兵。可怜齐泰不遇明主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