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胡宗宪是被历史谈忘的民族英雄呢?
提起明朝嘉靖年间抗击倭寇的战事,人们大都知道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迹,但却很少人知道戚继光的顶头上司、比戚继光更为重要的抗倭民族英雄、明朝兵部尚书、浙江巡抚、东南七省军事总督胡宗宪。他在消灭倭寇战争中担任主帅,亲临前线,指挥战争,最终消灭了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起到无人替代的伟大的历史作用。
胡宗宪生于绩溪龙川胡氏家族。胡家世代为官,其伯祖父胡富曾任明朝南京
户部尚书,其父胡尚仁是个知书达理的乡绅。生在这样一个地位显赫且有浓厚书卷气的家庭,胡宗宪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日学文,夜学武,二十岁不到,其文才武功已闻名江南。常与江南名士结交游猎,不愿进入仕途。其父胡尚仁见儿子宗宪有将相之才,况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不出来施展才华做一番事业,未免可惜,就劝他进京赶考,谋取功名。嘉靖十九年,胡宗宪考中进士,先在刑部见习,后先后任山东益都知县、浙江余姚知县,继而赴北彊抗击鞑靼,任山西宣大监察御史,再赴南国平定苗民叛乱,任湖广巡按监察御史。嘉靖三十三年,调浙江抗击倭寇,先后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兵部左侍郎、都察院佥都御史,总督浙、直、闽、赣等处军务,浙江巡抚,兵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保,部察院右部御史等职。做出了一番彪炳史册,轰轰烈烈的大事来。
胡宗宪统帅三军,消灭了为祸二十余年的倭寇,保住了明朝半壁江山。历史上人们把胡宗宪的功劳与明朝“土木之变”中的于谦相提并论:“不是于、胡双少保,大明终作小朝庭”。作为民族英雄,他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超过了戚继光,也超过了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可叹的是,胡宗宪也和于谦、岳飞一样,下场凄惨,冤死狱中。与于谦、岳飞不同的是,胡宗宪尽管朝廷为他平了反,恢复了名誉和职位,并加封谥号 “襄懋”。但历史学家们却没有引起重视,以至于几百年来,英名不彰,青史蒙尘。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把他的一生事迹概要介绍一下,澄清一些历史误解,供对研究历史人物有兴趣的专家和读者共同研讨。
一、 政绩突出,民颂好官。
嘉靖十九年,胡宗宪二十九岁,任山东益都知县,当时益都正暴发蝗灾,庄稼颗粒无收,官府逼税,冤案大增,盗贼兴起,官逼民反。胡宗宪到任后,“询民所疾苦,悉心剔刷”“广招父老,设法捕捉(煌虫)”平冤狱,开牢门,消灭煌虫,发展生产。并通过做工作,将从来不交税赋、且占有大量良田的皇家贵族按法缴税。“宗室强御,一裁以法,令行禁止,莫有犯者”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经过整顿,益都吏治为之一振。对于以“草上飞”为首“聚党数千,出劫为患,上莫能治”的“盗贼”,不是以武力剿灭,而是“呼其父母亲友,慰以恩信,示以利害,使招降之。” 结果“群盗解散”。同时,胡宗宪“又择其可教者得千人,编为义军。”让他们开赴北彊抗击鞑靼。胡宗宪在益都两年,“百姓安宁,纪纲重整,礼乐新筹,流民来归,”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嘉靖二十一年,胡宗宪因母丧离开益都,益都百姓纷纷“上书挽留,奔走悲号,如失父母。”“老幼万余,扶携送百里外,哭声振野。”为胡宗宪送行者达万余人,由于黄河发大水阻隔,渡河送至绩溪的也有五千多人,场面极其悲壮。皇亲贵族高唐王朱厚瑛作《青齐十异政》,盛赞这位政绩突出的好官。胡宗宪守丧两年,其父又殁,一共守丧五年,五年后,益都百姓“千人诣阙,保再任。”要求朝庭再派胡宗宪赴益都任职。但因当时浙江余姚县发生军民械斗,死伤两百多人的大事件,且该县几十年军民闹事,积弊甚深,官府不能治,需要有一个得力知县去任职,所以,选中了胡宗宪,认为他“公得民心如此,必能镇此剧邑。”嘉靖二十六年,胡宗宪转任余姚知县。
余姚县在浙江钱塘江口,那里海隅三山驻守着朝庭守海部队,明朝的军队实行屯田自养制度,军人带着家属,在驻地开荒种地养家糊口,其子孙世代为军人。海隅三山原是一片海滩,军人与当地农民都在海滩上围海造田,发展生产。平常相安无事,但遇到台风或海啸,海埂冲破,田地被毁,海水退后,地界模糊,土 地归属就发生争执。于是官宦人家和军人就凭着权势和武力,把有主之田说成是“无主之田”,宣布入官或占为已有,土地纠纷成了当地军民无法解决的矛盾。“廿载不决,每纠众杀人,有司置不问。”胡宗宪到任后,深入民间调查事情始末,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洁已奉公,持法正事。” “革弊剔蠹,吏畏民怀。”“捧院檄亲诣其地,数言折服,为画界而还。”由于做到不畏强权,不循私情,一身正气,公正执法,一起构讼二十多年的土地纠纷,很快就化解了。与此同时,胡宗宪还很快解决了发生多年的山场纠纷案。余姚县城北有一座山叫胜归山,上面有座神庙,是一处风景名胜古迹。但自从发现该山石质优良,可以造宫室牌坊,于是当地豪强就占山采石卖钱。“鸠工伐毁,宛如崩坠。”弄得“神人不宁” 。老百姓为保护风景名胜,多次向官府诉讼无果。胡宗宪一方面做宣传工作,说明保护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另一方面又自已拿出薪奉九十金,赎买了最大的豪强的一块山场,并将它交付官府所有。这一举动,感动了当地豪强大户,他们纷纷仿效,把山场捐给官府。长达十年之久的毁山采石被禁止。使“数百年睨势规利之场,一旦复为圣世无彊之业。”举县官民无不欢呼雀跃。直隶督学闻人诠亲撰《光复胜归山形胜记》勒石以志不忘。胡宗宪在余姚两年,“政通人和,上天感应,岁时丰稔。”因“治行卓异,”被升任湖广道试御史。临行,余姚百姓“不忍公出,立去思碑亭,建生祠于胜归山。买田种梅(胡宗宪号梅林),肖公像祀焉。”纪念他的功绩。
二、 北战南征,独撑大局。
嘉靖二十八年,北彊吃紧。鞑靼首领俺答率骑兵二十万,欲再举侵犯山西宣
府、大同,直逼京城。朝廷派宿槐亭任大同监察御史,督促抗敌。宿槐亭贪生怕死,不敢赴任,于重金贿赂严嵩之子严世蕃,要求改任他处。严世蕃被收买后,即答应让他改任湖广道试御史,与胡宗宪对调,但此事必须征得胡宗宪同意。宿槐亭即去找胡宗宪求情。胡宗宪虽然鄙视严世蕃和宿槐亭这种作为,但考虑到国家需要,遂不顾个人安危,慷慨上书,要求北上抗敌,得到世宗皇帝的批准。
当时明朝在北彊的军队,号称五十万,到嘉靖年间只有五万,大都老弱不能打仗,真正能上战场的,只有三万,而多为步兵,又分散驻守在各地,打起仗来,畏敌不前,互不相救。而鞑靼兵动辄十万,二十万,都是骑兵,来如疾风,去如骤雨。明军根本不是对手。胡宗宪到达大同赴任时,又遇上明军哗变,两万多明军包围了大同城。要杀大同总督翁万达和巡抚李良。原来为了抵抗鞑靼入侵,原大同巡抚都御史张文锦上表,于大同城北九十里的五堡筑城,迁二千五百军户到北城驻守。军士们认为,这无异把我们全家老小送入虎口,不同意迁往。张文锦派人催促,于是发生哗变,军士们闯入大同城杀死张文锦,后朝廷派兵将其镇压。但朝廷的命令没有改变,这回轮到翁万达执行,军士不服,再次发生哗变。当时胡宗宪正在城里与翁万达、李良等议事,城下二万多哗变军士叫骂不绝,胡宗宪认为这样对抗下去终不是个解决办法,决定亲自出城与军士对话。翁万达认为下去恐生命不保。胡宗宪单骑出城,立于两万乱军之中,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胆略,连乱军也看得呆了。胡宗宪对他们说:“迁五堡是朝廷命令,翁大人执行,你们不能怪翁大人。有什么想法可以跟我说。似这样闹起来,就是叛逆之罪,是要満门抄斩的。一时冲动,祸及全家,想一想值不值得?”军士们说:“我们没其他要求,就是要求罢迁五堡,否则我们宁可死。”胡宗宪说:“迁五堡之事确有难处,这事待向朝廷再报。我可以帮助你们,但你们不要闹。”军士们听了胡宗宪的话,顿时哭声一片。胡宗宪下马抚慰,答应向皇上奏请罢迁。正在这时,一支鞑靼军队听说明军哗变,便趁机来攻大同城。胡宗宪对军士们说:“为证明你们不是叛乱,现在随我打败鞑靼军队,以明忠于朝廷之志。”军士们都说:“好”。于是胡宗宪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军士们一齐呐喊杀入,大败鞑靼。事后军士各回营寨。胡宗宪随后上表朝廷,陈述事件始末,请求罢迁。胡宗宪单身镇乱军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廷大为赞赏。世宗皇帝破格收回成命令,同意罢迁。边界军民欢呼:“胡大人活我。”世宗皇帝调翁万达入京,由胡宗宪负责大同守备。胡宗宪上《陈愚见以裨边务事疏》提了“守边八策”,世宗皇帝完全同意,下旨实行。
胡宗宪在整顿军队,巩固边防的同时,特别注重了解鞑靼的情况。他亲自拜访熟悉北漠情况的老人,请他们继续到北方贩牛,并派士卒扮成牧民跟随,从此鞑靼情况尽在掌握之中。得知白莲教匪首李道玄勾结鞑靼,率三万人马攻打大同的消息,胡宗宪佯装不知,宣称出外地巡视。暗中设下埋伏,大败白莲教,斩李道玄。嘉靖二十九年六月,鞑靼首领俺答大举进攻大同,胡宗宪设伏大败俺答。俺答不敌胡宗宪,乃转而攻打太原。太原总督仇銮贪生怕死,用重金贿赂俺答,使其转攻他处。于是俺答率骑兵二十万攻京师(即今北京)。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庚戌之变”。
俺答除在蓟州、通州受到一些抵抗之外,几乎是长驱直入,一路烧杀淫掠,白则烟尘腾天,夜晚则火光照空。京城官兵,无不恐惧。朝廷急召各地兵马勤王,陆续到京者只有五万人。世宗以仇銮为大将军,总领各军。但仇銮不敢出城作战,只紧闭城门,听凭百姓呼救而不应。兵部尚书丁汝夔听信严嵩的劝告,只主议和,并发动军士在城中百姓家里抢劫钱财,以贿赂俺答,造成城外敌人杀掠,城内官兵抢劫。世宗皇帝虽也力主议和,但俺答态度侮慢,要价太高,无法满足。不得已诏令胡宗宪进京勤王。俺答听说胡宗宪兵至,又因抢劫太多,军心思归,只得撤军。胡宗宪半路设伏,大败鞑靼,追杀三百余里,夺回大量财物。京城之围终解,“庚戌之变”历时一月,明朝军民被杀一百多万,被掠牛羊五十多万头,金银财宝无数。事后,世宗皇帝杀兵部尚书丁汝夔以平民愤。宣旨召胡宗宪进京面君。
胡宗宪进京之日,京城百姓洒扫道路,张灯结彩,郊迎二十多里,倾城出动,争睹胡将军风采。世宗皇帝丹墀召见,褒奖有加,晋为大同巡抚,赏黄金三百两,绸缎百余匹。垂问守边之策,胡宗宪上〈〈筹边十议疏〉〉,世宗大为赞赏,即令颁照执行。从此胡宗宪之名朝野皆知,京城百官以结交胡宗宪为荣。“城中士大夫闻公名,咸愿交欢”。世宗皇帝高调赞誉胡宗宪,也是对主张妥协与和谈的严嵩的不满,严嵩忌恨胡宗宪,让吏部将胡宗宪的职务改为湖广道御史。任命一下,满朝哗然,文武百官纷纷为胡宗宪鸣不平。说如此安排,难以服众。而胡宗宪则不予计较。但由于朝野“众口嗡然”,吏部尚书屠东洲又为胡宗宪力争,严嵩只好改任胡宗宪实授御史大夫,兼大同巡抚之职。一方面是胡宗宪守边,俺答难有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严嵩主和,提出了更加优厚的条件。俺答就驴下坡,同意讲和。从此北疆一时平静。
北方平静,南方又乱。嘉靖二十九年,苗酋龙许保,吴黑苗再次率众叛乱。湖广、贵州、四川告急。朝廷任湖广巡抚张岳负责清剿。张岳战败,苗民势力越来越大,一连攻下十几个县城。张岳清剿不力,朝廷降职留用,并任命胡宗宪为湖广巡按监察御史,协助张岳平叛。胡宗宪到达张岳军营,张岳告诉他,苗民叛乱前后二十余年,无人能够剿灭他们。苗地山高林密,道路不通,又多瘴气。苗匪强悍,神出鬼没。你打他时,寻不着;你住扎时,他来袭。军士水土不服,多生怪病,情绪低落,都想回家,这个仗无法打下去了。胡宗宪说,剿灭叛苗,只能速胜,不能久延。张岳认为久战尚不可,何谈速胜?胡宗宪一方面布告各地,要求苗民安心生产,不要跟随龙许保叛乱,另一方面对俘虏的苗民头领,进行劝降,嘱其回去做内应,将功赎罪。并派得力将士跟随潜入敌人内部。从此苗匪的行动都被胡宗宪掌握。胡宗宪乘龙许保、吴黑苗进攻石阡城的途中,设下伏兵,大败叛军,俘斩龙许保、追杀吴黑苗,直捣叛军老巢。同时上报朝廷,下诏册封新的苗民头领,安定边疆。前后仅八个月,彻底平定了南方叛乱。世宗皇帝大喜,对胡宗宪大加奖赏。
三、生死无畏,肩负重任
胡宗宪平定苗民叛乱不久,朝廷调他到浙江抗倭。当时,日本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大举进攻中国沿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遍地告急。朝廷派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专责抗倭。但中国军队老弱居多,纪律涣散;倭寇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明军一战就溃,闻风丧胆。老百姓更是谈倭色变。曾经出现两个倭寇追杀二百多个明朝军士,七十多个倭寇闯入内地,行程两千多华里,攻破七八个县城,杀死两千多个中国军民的事情。倭寇的强悍与凶残,和中国军队的孱弱与恐惧由此可见一斑。张经是一个资深老臣,但他性格耿直孤傲,严嵩不喜欢他。他任抗倭总督后,严嵩以让张经专心抗倭为由,把他的南京兵部尚书一职免了,换上资历很深的屠东洲,实际上是削弱了他的权力,张经负气在胸。屠东洲也觉得张经孤傲,不好与人相处,必须派一个能协调各方的大员,于是就推荐胡宗宪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去协助张经抗倭。当时张经在杭州,手下能作战的军队只有三千多人,张经向朝廷提议,从福建、湖广(当时没有广东、广西之分)分两批调一万三千狼兵(就是少数民族军队)来浙,朝廷同意。狼兵未到,而倭寇大至,这就是胡宗宪到浙江的情形。
胡宗宪的职务只是督军,但面对当前形势,胡宗宪主动承担指挥战斗的责任。当时倭寇共四万多人,由倭酋王直的部下徐海带领。分三路,一路由是徐海亲自带领,从象山登陆,攻拓林,杭州一线;一路由倭酋陈东带领,攻川沙、澉浦、海盐一线;一路由倭酋麻叶带领,从乍浦登陆,攻嘉善、嘉兴一线;计划三路到杭州会师,攻破杭州省城。洽钱塘江口大风,徐海一支出师不利,退回岛屿。陈东一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直逼杭州。麻叶一支攻嘉善、嘉兴,虽遇到参将卢鏜等的强烈抵抗,但因寡不敌众,军心恐惧,卢鏜控制不住,嘉善、嘉兴城破。当时胡宗宪只带一千多士兵在宁波、绍兴等地剿倭,听到倭寇大举进攻的消息,急忙回救。张经要求胡宗宪去解杭州之围。胡宗宪认真分析了形势,认为杭州城里尚有八万老百姓,足可抵挡半个月至一个月时间,如果我军去杭州,正遇麻叶向杭州靠拢,我军腹背受敌,必然大败。不如先去迎击麻叶,打败了麻叶,再去杭州,杭州城围自解。张经觉得有理,胡宗宪率领军士北上迎击麻叶。途中正遇明军溃兵和百姓如风一般逃命。胡宗宪大呼:“我是巡按御史胡宗宪,不要走,停下来我们一起杀敌。”但是官兵和百姓根本不听,只说“倭宼来了快逃”。胡宗宪乃下令摆好阵势,立于道中,有后退者斩。胡宗宪自立阵前,手握宝剑。不一会儿,三千多倭寇冲杀过来。胡宗宪大喝一声:“谁敢在中国土地上撒野?”冲上前去,立斩二倭酋。倭寇本以为明军一见他们自然奔跑不迭,却不知有人当途不让,还敢上来撕杀。一时也呆了。明军将士见主帅如此勇猛,精神大振,一齐扑上前去。倭寇一时失了酋首,顿时大乱,胡宗宪追杀二十余里,大获全胜。
当晚,胡宗宪对将士们说:“虽然倭寇吃了败仗,但这只他们的小股部队,麻叶的大部队还在后头。咱们一千多人,不能和一万多倭寇硬拼,必须用计。胡宗宪挑选一百多名健卒,坐两艘大船,船上装五十袋大米,米里拌上毒药,扮成地方官员摸样,带有地方官府文书,打一面红旗,上书:犒劳嘉兴官兵。迎着倭寇来的方向开去。胡宗宪要求遇上倭寇,假装惶恐,跳下船就逃。第二天麻叶带领倭寇朝杭州方向而来。正行走间,有报两条大船向这边开来。麻叶命人截住。倭寇上船查看,发现是向嘉兴慰问的官船。麻叶大喜道:“彼不知嘉兴已被我破。既是劳军,正好慰劳我们。”当天晚上,倭寇吃了药米做的饭,一下子毒死三千多人。倭营哭声一片。然后架火焚烧倭尸,腥臭飘出十里以外。
胡宗宪为了了解敌情,夜里亲自带领二十几名能操船渡水之精兵,划两只小船,到敌营侦察。胡宗宪看到倭寇驻扎有序,军容严整,知道这批倭寇非等闲之辈,不是一般明军能对付得了的。胡宗宪一边看一边想着如何破敌之计。不料小船被倭宼发现,几百名倭寇蜂涌而来,箭如急雨。胡宗宪用事先准备好的门板挡着,门板上的箭象刺蝟一样多。胡宗宪带领将士一边划船,一边与敌人战斗,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幸而倭寇不知胡宗宪在船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胡宗宪一行天麻麻亮回到营寨,身上都是泥水,因为穿的是便衣,守门士兵以为是敌军军探,在门上用一块大石头朝下砸来,正中胡宗宪头盔,胡宗宪当即倒地,头上鲜血直流。士兵知道砸了主帅,都来陪罪,胡宗宪因事先保密,故不予追究。将士们都赞叹胡御史不畏生死,一身是胆。
这时从湖广来的五千狼兵由宣慰彭荩臣带领赶到大营。胡宗宪先安排他们食宿,然后把倭寇人多,凶残强悍等情告之彭荩臣,说明必须用计,方能取胜。彭荩臣见胡宗宪只有一千多兵,有些轻视;又听说倭寇被药死三千,正办丧事,士气不振。于是认定胡宗宪畏敌,遂瞒着胡宗宪,当晚率部下去攻倭寇大营。双方交战中,狼兵起先还勇猛能战,但纪律性不强,整体协作差,经不得倭寇有组织的进攻,顿时大乱,被倭寇围住,赖胡宗宪带兵接应,方才得以脱逃,死亡两千多人。回到军营,彭荩臣跪在胡宗宪面前,请求军法处置。胡宗宪安慰他,答应隐情不报,让彭荩臣立功赎罪。彭荩臣感激不尽。发誓从此唯胡宗宪之命是从。
胡宗宪经过地形的观察,决定把倭寇引入河网之地,聚而歼之。他事先派人到石塘湾小镇,把农家的小木船,长柄渔钗,铁钗收集起来,或者斩下竹杆,削尖竹梢,带上铁锹,做好杀敌准备。这边连夜拔寨,做出逃跑的样子。倭寇听说胡宗宪逃走,即追赶过来。胡宗宪把倭寇引到石塘湾,叫军士们把田埂全部挖断,把倭寇困在水田中央,进退不得。那边,官兵个个乘上小船,拿起长柄钢钗,来击倭寇。一阵箭射,倭寇无处可躲,死伤一片。接着双方在水田中交战,官兵个个乘船,进退自如,又都用长钗;倭寇陷在泥中,进退艰难。又使用短刀,一场恶战,倭寇哭爹叫娘,伏在泥中救饶。当地老百姓见倭寇被击,也来助战,一场军民共击倭寇的战斗在石塘湾展开。麻叶丢下三千多具尸体,方才逃出,向平望方向逃去。胡宗宪穷追不舍,又通知在平望驻守的参将俞大猷夹击,平望大战,再次大败倭寇。当地老百姓听说官兵围击倭寇,开始还不敢相信,及至见到,方叹倭寇也有今天,都来助战,把对倭寇的仇恨发泄出来。麻叶带领殘余倭寇向海边逃去。胡宗宪率得胜之军,与在华亭的张经会合,共解杭州之围。倭酋陈东得知徐海已回岛上,麻叶战败,张经、胡宗宪又向杭州而来,只得离开杭州。当时倭寇围困杭州城时,在城外杀人抢掠,百姓逃向杭州求救,杭州巡抚李天宠、巡按阮鹗不敢开城门,任凭倭寇屠杀百姓。事后,百姓纷纷上疏状告李天宠、阮鹗怯战之罪,赞誉胡宗宪打败倭寇之功。
然而麻叶并没有回海岛,他转而攻下明军重镇柘林,修筑工事,准备久留。各地倭寇纷纷来聚合,不几日,又聚得两万多人,足见倭众之盛,多如牛毛。当时明军总共也不到一万人,为了确保对倭作战的胜利,明军对倭寇作出大范围的包围,围而不打,只待福建八千狼兵到达,再行攻击。然而此时,朝廷派了严嵩的义子赵文华来浙江督军。使局势复杂化了。赵文华是一个狂妄自私、无才无德之人。他来浙江后,首去海宁拜祭海神,抽得上上签。然后到杭州见张经,说是神灵保佑,马上去攻倭寇,必然大胜。张经因赵文华资历和地位不及自己,又狂妄无礼,很看不起他。张经说:“倭寇强悍凶残,必须有足够的兵力,才能确保战斗胜利。等狼兵到来再战不迟。”赵文华一再催促出兵,张经见赵文华不懂军事,就不再和他商量。杭州巡抚李天宠也认为赵文华实在过份。赵文华受到冷落,就向朝廷告了一状,说张经、李天宠畏敌不前,养寇缴功,欺骗朝廷。世宗皇帝是个心胸狭窄,疑心病很重的人,一听赵文华告状,加之严嵩掇说,便下令逮张经、李天宠至京问罪。就在朝廷逮捕张经圣旨来到之前,福建狼兵到达。张经、胡宗宪等组织了一次对倭寇的围剿,共杀死倭寇五千多人,取得了著名的“王江泾大捷”。世宗皇帝问严嵩:“张经可逮否?”严嵩说“王江泾大捷”是赵文华和胡宗宪的功劳,张经、李天宠非逮不可,浙江人恨透了他们俩。世宗于是下令将张经、李天宠斩首弃世,同时被冤斩的还有为张经鸣不平、揭发严嵩“十大罪状”的兵部员外郞杨继盛。
张经死后,朝廷任兵部右侍郞周珫代之,实际上是胡宗宪在指挥。不久,胡宗宪与倭寇陈东相遇,大败陈东于秋母亭。正准备乘胜追击,一举将陈东部消灭,不料周珫为保卫杭州安全,急调正在前线作战的杨芷、王其勤部队回杭州。胡宗宪大惊道:“今倭寇已被我所困,即将被我消灭,为什么要撤军?”杨芷、王其勤道:“总督命令,不能不执行。”胡宗宪因没有兵权,只有顿足大呼:“苍天何不助我,灭此贼奴?”赵文华上疏告发周珫从前线撤兵,以至倭寇逃走,嘉靖下令将周珫削职为民。以南京户部右侍郞杨宜代之。当时狼兵已经无人驾驭,军纪大坏,抢劫民财,奸人妻女,亦不逊倭寇。杨宜以狼兵不可用,乃奏请调山东箭手、河南毛兵等来抗倭。及客军大至,杨宜又不能驾驭,赵文华又不懂军事,胡宗宪没有兵权,顿时大乱,有的逃回乡,有的流窜作恶,有的与倭寇勾结,局势更加失控。赵文华向朝廷奏报,只有胡宗宪“大才堪用。”于是朝廷罢黜杨宜,授权胡宗宪处理军机,负起总督之责。
胡宗宪首先考虑整顿军纪,建立一支新军。他认为长期使用客军,靡费军费,且问题很多,决定将他们逐步遣返本籍。同时在江浙本地召募乡勇,以代客军。这个计划曾经向张经建议过,但张经认为江浙人说话轻言软语,不能打仗。胡宗宪通过在石塘湾和平望的战斗中,看到许多农民参加杀倭,也很勇猛,就坚定了他建立本地军队的决心。但是遣还客军需要一笔经费。客军来浙江三年,大小百余战,死者数千,伤者上万,由于经费不足,朝廷拖欠着薪水和赏银,死者伤者亦未及抚恤。士卒怨声四起,劫掠百姓,聚众闹事不断。胡宗宪急奏朝廷下拨专银,但朝廷国库空虚,银子都让嘉靖皇帝挪去建造宫殿去了。胡宗宪等待不及,只好与赵文华商量,先从嘉兴府库中暂借上解税银一万两,办好了客军遣返和死伤者抚恤事项。同时,胡宗宪命俞大猷和台州知府谭伦各募新兵三千,日夜训练。又命参将卢鏜、任环、都指挥张四维负责打造船只,训练海军。胡宗宪用训练的新兵,接连打败了倭酋陈东,夺得了柘林之战、陶宅之战、马迹山之战,上官岭之战、清风岭之战、大陈岛之战的胜利。捕获摊舍卖、乌鲁美他郎等日本倭酋,将倭寇赶出了大陆。每次战斗胡宗宪都是亲临前线,与战士同甘共苦。有次战斗数日没有吃的,乡下农民送几块饼来,说家里没有粮食了,只烙几块饼送给胡大人充饥,聊表心意。胡宗宪说战士们没有吃的,我怎么能独食?正在这时探兵来报情况,胡宗宪问有没有吃饭,探兵说老百姓逃亡一空,几百里见不到人,哪有吃的?胡宗宪就命他把饼吃下,战士们都感动得落泪。又有一次包围倭寇,天降大雨,胡宗宪和战士们整夜立在水田中。有人劝他到屋里躲躲雨,胡宗宪说战士们都在淋雨,我岂能离去?有人搬来凳子,让他站到凳子上,他命撤去不用。又有一次,在围剿倭寇时,胡宗宪冲在前面,倭寇朝胡宗宪放箭,战士们劝他后退,胡宗宪不退,事后战士们从胡宗宪身边拾得敌箭数斗,胡宗宪却没有中箭,都说胡宗宪得到神助。世宗皇帝得到前线胜利的消息,龙颜大悦,下旨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处军务,权力远远超过了前几任总督。对胡宗宪大力加褒奖。胡宗宪回到杭州,杭州父老,扎彩门郊迎十里之外,焚香拜祝道:“若无胡大人,省城岂能宴安如此。”
四、运筹帷幄,倭寇授首。
胡宗宪任总督后,首先上奏请调南京兵部主事唐顺之来总督府当幕僚,唐顺之是明朝八大才子一;又调山东备倭指挥戚继光来浙江抗倭。胡宗宪在山东益都任知县时,知道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戚景通之子戚继光文武兼备,是可造就之才。
唐顺之到任后任督府郎中。戚继到任后任司都佥书。
有报倭酋王直的部下萧显率倭寇七千,大船二百艘,犯松江、镇江、扬州、淮阴、南京等处,直逼明祖故乡凤阳。胡宗宪率唐顺之、参将刘显、卢镗出征,大败萧显。萧显转而袭击绍兴、宁波等地。胡宗宪命戚继光带兵御敌,戚继光大败萧显于伏龙山,从此人称“戚老虎”。
胡宗宪鉴于中国海疆广阔,倭宼多如牛毛,官兵数量有限,朝廷经费不济,长年东剿西追,疲于奔命,防不胜防,国无宁日。倭寇半数是中国人,其倭酋王直、徐海、麻叶、陈东、萧显都是中国人,乃考虑对倭寇进行两手策略:一方面进行剿灭,另一方面又进行招降。朝廷批准了胡宗宪的建议,颁布了对倭酋王直、徐海等招降诏书。许诺王直、徐海若不再作恶,率众归降,则赦免其罪,授以官职。命胡宗宪全权处理。胡宗宪采纳唐顺之的推荐,以生员蒋洲为大使,并从监狱里放出与倭寇有过交往的陈可愿,朱尚礼等人为随员,携带文书,代表大明王朝,派往东瀛与日本诸国正式交涉,要求他们不得支持倭寇;同时向王直、徐海等倭寇宣布朝廷招降的“恩示”。因王直和徐海两个最大的倭酋都是徽州人,胡宗宪又从老乡关系角度进行劝说,并从狱中放出王直的母亲、妻子和一双儿女,以示关心。经过一番工作,日本各岛国政府答应不再支持倭寇,王直、徐海等人顿时感到失去依傍。另一方面,由于胡宗宪加大对倭寇的打击,倭寇死伤惨重。不少日本家庭父子兄弟随王直到中国“发财”,后来被打死,纷纷找王直要人。王直受两面夹击,处境孤立。蒋洲对王直说:“现在有胡御史在朝廷为你们说话,是看在徽州老乡的份上,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将来谁为你们说话,到时候被剿灭是不可避免的。”王直遂动了归顺之心。胡宗宪及时把消息透露给了徐海,使徐海、王直互不信任。胡宗宪又以重金贿赂徐海的情人王翠翘全家,王翠翘亦劝徐海归顺。同时胡宗宪又挑拨徐海与麻叶、陈东的关系,使他们互相残杀。并设计诱捕了陈东、麻叶。胡宗宪又命俞大猷、卢镗、戚继光等不断围剿各股分散倭寇,不让倭寇聚合,接连取得了杭州保卫战、桐乡之战,七汀港之战,乍浦之战等大战的胜利。其中杭州保卫战最为惊险。当时胡宗宪正带领戚继光等在绍兴与倭寇作战,突报徐海率一万倭寇直扑杭州。当时杭州空虚,胡宗宪情急之下,只带两百骑兵赶回杭州,杭州城里连巡抚和督府机关人员加起来也不到一千人。抵抗是抵抗不住的。胡宗宪决定用空城计,他把两百骑兵带到城外山上驻扎,多张旌旗。同时从巡抚、督府机关和市民中抽一千多人,对他们说:“赵(文华)尚书亲自带二十万大军到抗州,你们赶紧到城外采购食品,以便安排接待。”众人不知是计,都纷纷出城采购。胡宗宪命大开城门,城内市民不知倭寇将至,生活一切如常。及倭寇到城外,听说胡宗宪回到杭州,看到城外山上旌旗招展,城门大开,老百姓生活如常,城里派人到城外采购食品,竟远出二十多里,为的是迎接赵尚书二十万大军。终于不敢进城,转而向桐乡方向杀去。走了五十多里,才知道中了胡宗宪的计谋,急转回军,胡宗宪援军已到,设下埋伏,大败徐海,并捕获日本最大的倭酋辛五郞。徐海接连战败,力量不断削弱,走到了穷途末日,只好答应归顺,但又出尔反尔,最后困守沈庄,终被消灭。
徐海、麻叶、陈东死后,王直尚有三万多倭寇,他提出了很高的条件,一是要任个巡按的职位,二是要留一万倭寇以镇东海,三是允许继续与日本人贸易。目的是继续独霸东海,横行海上,又能讨好日本人。胡宗宪当然不会同意,只说已上报朝廷,如要朝廷批准,必须先表示归顺诚意,于是确定受降日期,地点在嘉兴临时总督府。王直为向朝廷施压,突然率领三万倭寇,大船五百艘,进入宁波港,扬言如果朝廷不答他的条件,就立即进攻宁波,直捣杭州。当地官府和百姓突见这么多的倭寇,这么多臣艘,惊恐万状,千村万镇,逃亡一空。一些官吏向朝廷状告胡宗宪“将倭寇引至,必将酿成东南大祸”。面对严竣形势,胡宗宪一方面布置防范,一方面做好接见王直的准备。原计划参加受降仪式的官员,大都不敢来见王直。受降时辰一到,王直带领妻子儿女和几百名倭酋,个个身藏暗器,来到临时总督府。胡宗宪带领文武幕僚,威严地立于门前台阶之上。王直见胡宗宪身材高大,气势威武,象天神一般,顿时双腿一软伏倒在地,口称:“天星爷饶命。”胡宗宪走下台阶,义正辞严地宣布王直的罪状,然后宣布朝廷“恩示”,责其改邪归正。王直连称“死罪,死罪”。王直的妻子儿女哭成一片。最后把王直扶起,好言抚慰,一同进入总督府。胡宗宪的威严折服了横行海上数十年,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王直,免除了一场大规模的倭寇暴乱。胡宗宪把王直留在嘉兴,每天好酒招待,只是不让他回去。一面向朝廷报告,请旨定夺。朝廷原许诺只要王直放下武器归顺,就会赦其罪,封其官。但现在王直已经来了,朝廷的许诺又不想兑现。王直的义子王敖在舟山等候消息,一旦王直被捕,立即反了。胡宗宪为拖延时日,让他到杭州去见巡抚王本固,并看望他的母亲和在杭州的妻子儿女。王直一到杭州,王本固就将王直逮捕。为此,胡宗宪上疏,要求暂时不要逮王直,理由是:一、朝廷曾有承诺,海外倭寇都知道,逮捕王直,会给招降其他倭寇不利。二、王直义子王敖在舟山,尚有一万多倭寇,逮捕王直,必然引起报复。但是朝廷徐阶及其同党、杭州巡抚王本固等人乘机陷害胡宗宪,状告他为王直说话,是收了王直的贿赂,与倭寇勾结,协迫朝廷,大罪不容赦。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为了维护自已的清白,只得上疏要求严惩王直。朝廷下旨,将王直在杭州处斩。王直临终大骂胡宗宪欺骗了他。胡宗宪要求朝廷不斩王直的老母和妻子子女。
王直死后,王敖在舟山作乱。朝廷下令限期剿灭王敖。胡宗宪以俞大猷为总指挥,卢镗、戚继光为副总指挥,率军攻舟山,一个月没有攻下。朝廷下旨,革除俞大猷一切职务,戴罪立功。不仅如此,倭寇萧显又率倭寇来增援舟山。胡宗宪命卢镗率水师破萧显。萧显败走,流窜到海门,胡宗宪急派戚继光到海门迎敌。戚继光于海门、台州大败萧显,杀日酋门多郞。萧显逃之海上,风大船翻,溺水而死。胡宗宪亲上舟山指挥,用计大破王敖,舟山按期攻破。王敖逃至柯梅,俞大猷追杀至柯梅,王敖逃往福建浯屿,卢镗追杀至浯屿,王敖继续向南方逃窜。舟山大捷上报朝廷,世宗大喜,免除了对俞大猷的处分。
五、率部南征,建设海防。
王直、徐海等消灭后,倭寇流窜到福建广东沿海,主要盘踞在福建浯屿岛和广东南奥岛。倭酋洪泽珍和王敖结合,声势大振。再加上江西、福建又出现了矿工和农民叛乱,称为“矿贼”、“山贼”。“矿贼”、“山贼”又与倭寇相呼应,东南大乱。嘉靖三十九年,山贼张琏自称“汉飞龙王”。有信徒十万,筑巢于朱家山,陷县城一百一十五座,焚县发坟,奸淫抢掠。山贼吴平于江西龙南、安远起事,聚众五万,涂毒瑞金、石城、贵溪、铅山一带。倭酋洪泽珍率倭寇三万,大掠龙岩、古田、莆田等地。百姓惨遭荼毒,血流成河。朝廷命胡宗宪节制江西、两广(广东广西),至此,直隶、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两广、东南七省军事尽归胡宗宪辖制,国家安危系于一身。
胡宗宪带病出征,首先至江西安仁征伐吴平,胡宗宪还是一惯做法,攻心为上。首先发出公告,要求受盅惑的乡民、矿工,自动返乡,概不追究。命戚继光于玉山日夜练兵,宣称胡大帅亲征,不日将擒捉拿吴平等。贼众都说“胡大帅亲征,我等死期不远矣。”乡民、矿工慑于胡宗宪的威望,纷纷散去。吴平只好逃往海上,江西不战而定。接着胡宗宪进军福建,布置围剿张琏。分兵三路,谭伦的广东军用“威”字旗,刘显的江西军用“赣”字旗,俞大猷的福建军用“黄”字旗,以谭伦为总指挥,俞大猷、刘显为副总指挥。三路人马以破竹之势直捣张琏老巢。一个月后,张琏被捕,福建大定。上报朝廷,世宗从宫中拿出金银绮锻赏给胡宗宪。
与此同时,一支倭寇进犯浙江台州,胡宗宪急命戚继光带戚家军迎敌。戚继光大破倭寇,追至奉化、象山,倭寇大部被歼,余皆逃往海上。时洪泽珍数万倭寇同时袭击福建,北至宁海,南至泉州,千里告急。胡宗宪命戚继光为主帅,进攻洪泽珍。戚继光率军从陆路渡海,攻打洪泽珍的海上老巢横屿,胡宗宪命海道副使汪道昆率海军于海上配合,全歼横屿之敌。时洪泽珍闻戚继光破其巢穴,退守海边,建大营于牛田、林墩等地,连绵三十多里,欲与官兵绝一雄雌。戚继光近贼十里下寨,大宴当地官员。引诱洪泽珍晚上来袭,洪泽珍果然中计。戚继光伏兵四起,洪泽珍大败,戚继光连夜奔袭倭寇大营,洪泽珍逃至海上。不久,洪泽珍又于海上纠合倭寇万余,占据平海卫,攻击莆田。胡宗宪大军至,召开了军事会议,分三路进攻平海卫。以戚继光为中路,俞大猷为左路,刘显为右路。戚继光中路首先突破,洪泽珍大败,无处可走,只得向福建巡抚谭伦投降,朝廷下令将洪泽珍父子斩首。至此福建平定。因戚继光战功突出,胡宗宪上表荐为福建总兵官,进署都督同知。俞大猷任广东总兵官。刘显任广西总兵官,(至此广东、广西分治)。山贼吴平逃往海上,与王敖据南奥岛作乱,胡宗宪命俞大猷率军予以剿灭。
至此,东南倭寇基本荡平。嘉靖四十一年,胡宗宪胜利回到杭州,大摆宴席庆祝抗倭的伟大胜利。但是倭寇虽平,由于日本政局混乱,明朝百姓对腐败统治的不満,倭寇不可能断根,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内外结合,死灰复燃,海防建设不可松懈。十多年来,胡宗宪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早先,胡宗宪命谭伦、戚继光训练陆军,谭伦练成“谭家军”,戚继光练成“戚家军”。胡宗宪又命卢镗、张四维训练海军,拨专款打造战船五百艘,招募新兵五千人进行训练。并且学习葡萄牙的技术,建造乌龙炮置于船上。从此明军战船超过倭寇战船,且火力更强,倭寇再也不敢与明军在海上交锋。考虑到中国海疆漫长,胡宗宪在沿海建立了四十多个前哨阵地,除海军战舰外,还使用商船和渔船二百多艘,兼作巡逻和探听倭寇动向之用,形成了几道海上防线。由于经费不足,胡宗宪东挪西借,又从嘉兴国库借得上解税银二万三千两,用作打造战船和收买倭寇内线,招降倭寇之用。胡宗宪十几年的经营,建成了一支强大的海防力量。终于使抗倭大业得以完成。与此同时,胡宗宪还派著名学者郑若曾查阅资料,驾船海外勘察,绘制出更为祥细的东海岛屿情势图《筹海图编》,亲自撰写了《万里海防图论》。胡宗宪把自已掌握的情况和多年实战经验,写出兵书十部计十五卷(现今大部分流失),为保卫祖国海疆做出许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六、广揽人才,人尽其用
明朝抗倭寇几十年,总督换了好多任,都没有完成抗倭大业。胡宗宪之所以能够成功,与他广揽人才,使用人才分不开的。作为节制七省的军事总督和浙江巡抚,他以博大的胸怀广揽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他培养了象戚继光、俞大猷、卢镗,刘显、谭伦、任环、张四维、尹凤、汤克宽、朱先、杨缙等将领。特别是对戚继光尤为器重,委以重任,支持他练成“戚家军”。当徐阶党羽李瑚等人陷害戚继光“抗倭无功,通倭有迹”,朝廷下旨捉拿戚继光“逮京问罪”时,胡宗宪冒着“通谋”嫌疑,把戚继光留在身边保护起来,一面上疏陈述戚继光抗倭之功,使戚继光避免了一次无妄之灾。戚继光因军功显著,胡宗宪将其逐渐升为参将、副总兵、总兵、进都督同知。俞大猷久攻舟山不下,朝廷下旨夺奉免职,胡宗宪上疏陈其功,后舟山寨破,俞大猷恢复一切职务和奉禄。因李瑚等人的挑拨,胡宗宪一时对俞大猷误解,但后来胡宗宪得知事实真相,继续重用俞大猷。在福建剿倭胜利后,俞大猷升任广东总兵官。卢镗在嘉兴之战失利,朝廷下旨夺奉免职,胡宗宪予以重用,很快因战功恢复职务,升任浙江总兵官,进都督同知。刘显在胡宗宪的领导下,先后升任参将、副总兵、总兵官。谭纶原是台州知府,在胡宗宪的支持下,练成“谭家军”,屡建战功,升任福建巡抚。一些下级军官,如张四维、尹凤、汤克宽、朱先、陈光祖、杨缙等,皆分别升为海道指挥史,参将、副总兵、总兵官之职。
除了武将之外,胡宗宪对文士也十分重视。当时许多重要文人、才子也都乐于为胡宗宪效力。如著名文学家、戏剧家、书画家徐渭、著名作家、《唐宋八大家文集》编者茅坤,嘉靖八才子之一唐顺之,大才子郑若曾、余寅、沈明臣等。他他在胡宗宪幕中谋划军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徐渭生性高傲,严嵩的亲信,两广总督欧阳必进请他当谋士,被他奚落了一顿。但他独服胡宗宪。胡宗宪冤逝后,徐渭三次自杀,被人救起。
胡宗宪用人不拘一格,凡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抗倭事业,他都坦诚相待,予以重用。象与倭寇有过交往的蒋洲、夏正、朱尚礼、蔡时宜等,这些人在招降王直、徐海等倭酋的过程中,发挥了别人起不到的作用。“名用是起,至技术杂流,豢养皆有恩,能得其力”,其中夏正被倭寇王敖凌迟处死,坚贞不屈。胡宗宪还利用倭寇劝降倭寇,用倭寇打击倭寇,挑起倭之间互相猜疑、仇恨和互斗,以此削弱倭寇力量,达到分而灭之。这些做法曾受到不少责难,有人谓胡宗宪用人很“杂”,甚至诬陷他“玩宼”、“通倭”。胡宗宪正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才能顺利完成抗倭大业。这是一些器量狹小的人所办不到的。
七、蒙冤入狱,平反褒彰
嘉靖四十一年,就是胡宗宪荡平东南倭寇这一年,徐阶同党、御史邹应龙上疏列举严嵩之子严世蕃贪贿枉法十大罪状,世宗皇帝下命撤消严世蕃一切职务和封赏,交法司论处,判为奴戍边。严嵩为儿子求情,世宗不允,严嵩辞职,世宗允许,严嵩回到老家南昌。徐阶以胡宗宪是严嵩同党、胡宗宪勾结倭寇欺君枉上、胡宗宪贪污军费、胡宗宪伪造圣旨图谋不轨等罪名弹劾他。世宗正在对严嵩不满的气头上,下令将将胡宗宪逮京问罪。后来经过调查证明,这四条罪状都属“莫须有”之罪。严嵩倒台,胡宗宪就有思想准备:首先,由于赵文华的关系,胡宗宪一直得到严嵩信任,这是事实。二是倭寇消灭,国家大定,飞鸟尽,良弓藏,这是封建王朝用人的规律。三是做成大事必然招人忌恨,事情做得越多,毛病和把柄也就越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胡宗宪的前几任总督,下场都是悲惨的。当时胡宗宪在当总督的时候,就不断地有人弹劾他,诬蔑陷害从来没有停止过。严嵩倒台后,徐渭就提醒他注意,胡宗宪说,我只要做到公心昭日,为国家办成一件大事,就是皇上把我错杀了,我也没有遗憾了。
锦衣卫到杭州逮捕胡宗宪,杭州军民群情激愤。都说胡大人总督东南,身经百战,生死朝夕,终将倭寇平定,国家安宁,何罪之有,遭此不白之冤。胡宗宪为了怕官兵闹事,事先做了安排,请浙江巡抚张达泉和各营将帅,严束各部,按兵休营,各门令官把守关口,不使官兵有越轨之行动。但是杭州老百姓行动起来,扶老携幼,填塞街道,悲号称冤,许多人卧在道上不让囚车过去。锦衣卫再三宣告,胡大人没有事的,皇上只要胡大人去说明情况,不消数日,就会回来官复原职。但是杭州父老牵着胡宗宪的衣服哭泣,不忍胡大人离去。大街上走不了,就夜晚偷偷从北新关走水路,但是百姓得到消息,数万民众涌向北新关,揽住船身不让起航,许多人跳入水中,挡住行船,指着锦衣卫大骂,甚至要打锦衣卫。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只好亲自出来讲话,就自己并没有做对不起国家的事,相信没有什么事情,皇上圣明,自有公断,请大家放心,如果大家做了出格的举动,反而加深了胡某的罪责,请千万不要阻挡我的行程啊!百姓这才放行,皆放声大哭道:“从此见不到胡大人了。”不少人跪地焚香,祈祝胡大人平安无事,早日回来。,此种场景,连锦衣都忍不住流下热泪。从锦衣卫逮系胡宗宪到出杭州城,整整用了七天时间,方才得以上路。
胡宗宪到京城后,被徐阶投入监狱。胡宗宪向世宗皇帝上:《自陈不职疏》详细陈述自已的成长过程及抗击倭寇始末。逐条驳斥徐阶等人对他的诬陷不实之辞,世宗看了之后,觉得胡宗宪字字事实,言之有理,确系冤屈,遂作出了指示:“宗宪非严党。他是朕亲自提拔任用的大臣,宗宪任事八九年,朕没听说他有什么过借,现在怎么突然说他有这么多的罪过呢?我朝中大臣互相攻讦,群小妒忌贤能,陷害忠良,不是常有的事吗?朕曾说过,能擒王直者封官五等,撇开宗宪许多功劳不说,仅就擒王直一件,理当封赏,如今却要加罪,这怎么说得过去呢?岂不是要朕失信于天下?似这样对待大臣,今后谁还为我任事?放了,令其回家闲住。”徐阶只得把胡宗宪释放回家。
听说胡宗宪无罪释放,朝野一片欢腾,京城许多朝廷要员都要请胡宗宪吃饭。胡宗宪一一婉拒。其子胡桂奇不理解,胡宗宪说:“赴宴吃饭要说话,会生出许多是非,你能知道徐阶不会派来奸细吗?”胡桂奇顿悟。一天,应天代巡黄四野对胡桂奇说:“徐阁老(徐阶)要我问候您父亲,他很关心你父亲的身体,说因你父亲罢官,朝野议论纷纷,你父亲性情刚烈,久居京城不好,不如回绩溪老家,避开京城是非,也为皇上今后起用你父亲创造好的条件。”胡桂奇回来告诉父亲,胡宗宪笑笑说:“这是徐阶想置我于死地。我如果回乡,他们就可以造谣,说我在乡下发牢骚,图谋不轨,我的性命就难保了。我现在在京城不走,闭门不出,他们找不着把柄,我就可以安心终老了。”胡桂奇深感父亲处事精慎。
然而不久,胡宗宪身体每况愈下,双眼有时看不见东西了。胡宗宪自觉来日无多,不如回乡,省得在京城死去,给儿子添麻烦。由于胡宗宪的两个儿子都在京城做官,父母妻子都去世,家里也没有人。就在回乡途中娶了一个王氏夫人。回家后,由于王夫人的精心照料,胡宗宪身体竟好了起来。胡宗宪除了读书之外,还能做些农活。胡宗宪要求家属族人,不准议论朝政,不准与人结冤。每当皇帝生日,他都带领全家焚香朝北跪拜,祝皇上万寿。
但是不久严世番的事情闹大了。原来朝廷判严世蕃为奴戍边,严世蕃却偷跑回南昌,在家里大兴土木,建造房屋。徐阶派人调查,向朝廷写了报告,说严世蕃在家建造宫殿,豢养死士,图谋不轨。徐阶为致严世蕃于死地,在报告中加上严世蕃南接倭寇,北结鞑靼,企图颠覆大明江山。世宗皇帝大怒,下旨将严世蕃和罗龙文腰斩于市。徐阶趁机说胡宗宪与严世蕃、罗龙文勾结,并帮助罗龙文藏匿财产。世宗皇帝正在气头上,下令再逮胡宗宪。同时把胡宗宪的长子胡桂奇也关进监狱。
胡宗宪第二次被逮,老百姓为其进京喊冤的上万人,朝中大臣不少为胡宗宪鸣不平。徐阶把胡宗宪打入死牢,决计再不让胡宗宪活着出去。胡宗宪临死前向皇上写了万言《自辩疏》,驳斥徐阶等人强加于自己的种种罪名。世宗皇帝看了胡宗宪的上疏后,下发刑部讨论,徐阶一拖再拖,作不了结论,直到胡宗宪在狱病逝。世宗打算再次起用胡宗宪,他找来吏部司礼黄锦,问胡宗宪多大年纪,黄锦说五十四岁。世宗说:“还好做官嘛。”黄锦立刻到胡宗宪家报喜,看到胡宗宪的灵柩,才知胡宗宪已经故去了。回报世宗皇帝,世宗下令撤消胡宗宪一案。胡桂奇从狱中放出。
胡宗宪冤死的消息传出,举国震恸。大臣耿定向记述当时情形:“三台中坼,大星告殒,夷夏同悲,黄稚走哭。耕夫为之释耒,织妾爰以下机。”,朝野唏嘘,官民同泣。大明建国以来,未有之深痛也。胡桂奇出狱,见父亲逝去,立刻病倒了。胡宗宪的灵柩由次子胡松奇扶运回乡。当运到宣城境界,离绩溪尚有三百华里,忽然情况变化,徐阶趁世宗皇帝驾崩之际,逮捕了胡桂奇,并派人来抓胡松奇,胡松奇得知消息,连夜逃走,胡宗宪灵柩暂厝宛溪河边茅舍之中。由于胡宗宪一时不得安葬,前来为胡宗宪守灵的百姓就达三万多人,所扎的帐棚连绵十几里路。平民百姓,文武百官冒着政治和生命危险前来吊唁。特别是那些在抗倭战争中死亡者的家属和伤殘军人,因为胡宗宪离职,得不到抚恤,都来向胡宗宪灵前哭泣,惹得过往百姓皆掩面哭泣而去。徐渭在胡宗宪灵前自杀被救起。很多文人为胡宗宪写诗作文鸣不平。其汪道昆诗曰“昔日百战功,愿言著旌常,盖亦已矣,众口犹雌黄。长跽歌德馨,申言慨以慷,一歌再三叹,呜咽不成章。天末起悲风,萧萧吹白杨,招魂竟何之,吾欲问巫阳。”浙江等地百姓为胡宗宪建庙塑像,年年焚香祝拜。歌谣曰“岛夷云扰奋天歌,十载经营静海波,到处居民争报赛,年年祭祝为平倭。”“大司马,长八尺,气盖山河威振敌,倭人黑齿啮指号,万里江波宁以谧,战士解甲卧,里妇分工织,江南江北百万家,并画蝉冠与象笏,岁岁伏腊芳草祠,竟请铙歌丽牲石。”
徐阶在世宗皇帝去世后,从牢里放出来因反对严嵩、批评世宗皇帝而获罪的官员,针对严嵩时期的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得到广泛好评,一时被认为是贤相。但是,时间不久,他的贪婪和邪恶的本质就暴露出来,终于使穆宗皇帝不能容忍,罢了他的官,用高拱代替。徐阶下台后,为胡宗宪鸣冤的呼声不断高涨,隆庆年间,穆宗皇帝下旨给胡宗宪平反,给予他高度评价。到明万历年间,由于日本进攻朝鲜,明朝派兵援朝,遭到全军覆没。朝中大臣要求弘扬胡宗宪的爱国抗倭精神,鼓舞士气。神宗皇帝于是为胡宗宪举行了国祭,并颁布“祭文”和“谥文”,加胡宗宪谥号为“襄懋”,其《祭文》说:胡宗宪“秉赋大才,倜傥雄奇。怀平海之宏志,肩靖国之重荷。亲冒矢石,历百战之艰危;料敌设奇,收鲸鲵之恶党。十年狥国,百战成功。赖先帝之明恩,创千秋之伟业。”《谥文》中说他“气量沉雄,才华横溢,镇守东南,抚卫西北,竭十年狥国之志,遗七省生灵之安,”“人臣尽力宣忠,大功岁久弥彰。”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
八、几个历史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胡宗宪与世宗皇帝的关系。胡宗宪所处的时代,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历史转折期。世宗皇帝是一个荒淫、怠政、自私、偏执,残暴的君主。他对管理朝政不感兴趣,一辈子谋求的是女色和长生。他几十年不上朝,把国家大事委托给身边亲信的大臣,自已躲在万寿山学仙讲道。他生性猜疑,对别人又不放心,胸无主见,喜欢听信谗言,一旦听到什么,他就立刻表态,枉杀大臣。又极要面子,错了不但不改,还不允许别人提出异议。大臣们知道他这一特性,就互相攻讦。世宗皇帝宁可信其有,不可相其无。所以朝中冤案迭起。在嘉靖年间,当大臣的,大都结局悲惨。面对如此局面,明朝大臣们都有功成身死的思想准备。胡宗宪也是一样。胡宗宪前几任总督:朱纨、张经、王抒都是以杀头告终。世宗皇帝对胡宗宪还是有情的,从益都、余姚的好县令,到大同的抗敌英雄,湖广的平乱功臣,及抗倭中“实心任事”,消灭王直、徐海,平定东南,都在嘉靖皇帝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尽管徐阶等一再告状,严嵩倒台,墙倒众人推,弹劾胡宗宪之声不断,世宗皇帝还是一放再放,没有象对待别的大臣那样草率。而且不久又要起用他。虽然胡宗宪冤屈而死,但毕竟是正常死亡。世宗之后,穆宗皇帝很快给他平反,神宗皇帝再次给胡宗宪平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所以胡宗宪历来认为“皇上知我”,对世宗皇帝感恩戴德。所谓胡宗宪图谋不轨,想造反的说法,甚至以他家住在龙川这一地名也来说事,是无稽之谈,没有事实根据的。
二、关于胡宗宪与严嵩、赵文华的关系。胡宗宪与严嵩的关系,属于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不存在互相勾结,结党营私的问题。因为胡宗宪远在抗倭前线,日理万机,不参与朝中朋党之争,事实也是这样。所以嘉靖皇帝说“宗宪非严党”。严嵩开始对胡宗宪是压制的。这是因为胡宗宪与原陕西总督曾铣关系较好,曾铣与胡宗宪的堂兄胡宗明都是前任首辅夏言的部下,严嵩害死了夏言,曾铣被杀,胡宗明降职,所以严嵩对胡宗宪也不无顾忌,再说胡宗宪曾拜当时大儒邹守益为师,邹守益也看不惯严嵩,后来也被严嵩所害,罢官回家。所以在胡宗宪抗击鞑靼胜利进京,世宗皇帝提升他为巡抚时,严嵩把他改为巡按御史,遭到朝廷大臣们的质疑,再加上吏部尚书屠东洲为胡宗宪力争,严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收回成命。这当中,胡宗宪的老乡,严嵩的义子罗龙文也做了工作。胡宗宪到浙江抗倭,是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屠东洲点的将。严嵩义子赵文华到浙江督军,给胡宗宪带来了机遇。赵文华不懂军事,受到张经、李天宠的冷落。赵文华发现胡宗宪大才,自己要想有所作为,就得依赖胡宗宪,于是俩人结交。赵文华在击败张经的同时,一再推荐胡宗宪,从此严嵩对胡宗宪有了好感。胡宗宪总是把功劳归于赵文华,使赵文华的官一升再升。胡宗宪有了赵文华的背景,加上自己战功卓著,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总督,承担抗倭的历史重任。清末名将胡林翼说:“保身即以保国,能以胡某笼罩赵文华,亦兵家之长算。”对于赵文华的贪侫,胡宗宪也看不惯,一方面胡宗宪十分照顾赵文华,另一方面,对他过份的要求也不客气。“(胡)公能用文华,而不为文华所用。”一切为了有利于抗倭事业。总的来说,严嵩作为首辅,对抗倭事业的支持还是很大的。
三、胡宗宪与徐阶的关系。胡宗宪与徐阶打交道不多,本无过节。徐阶本是严嵩下级,是严嵩向皇上举荐,才得以斩露头角。徐阶自从当上首辅与严嵩平起平坐,就一心想搞倒严嵩,取而代之。徐阶知道严嵩办事向来谨慎,都事先向皇上报告,得到批准,所以搞倒严嵩也很难。徐阶先从严嵩的部下着手。先弹劾赵文华,赵文华贪贿被查后,免职病死,严嵩并未受影响。徐阶指使同党李瑚弹劾胡宗宪,罪名是贪污嘉兴府库税银三万三千两,回家买田、讨小妾。世宗皇帝派御史崔栋去调查,查证的事实是:三万三千两白银分两次从嘉兴府库中提出,一次是用于遣散狼兵用了一万多两,一次是造战船,招募军士,买通倭寇内线招降之用,还有抚恤死亡和伤残军人家属,计两万多两。钱是由地方藩司经手,胡宗宪只管数字,有帐可查。至于买田,娶妾是没有的事。早先有人拿此说事,嘉兴府库又要销帐,胡宗宪正感到苦恼时,好友白恭人捐了两万两,胡宗宪从自已历年奉禄和皇上赏赐中还了一万多两,把帐结清了。崔栋查清后,嘉靖皇帝认为开支合理,同意进行报销。胡宗宪也没有再报这笔钱。只当捐款抗倭事业了。至于军费开支较大,崔栋在报告中说:“宗宪无他,军中所恃有鼓舞人心者财尔。其中用间行饵,贾勇赏谋,苦以尺寸之间,尽以绳墨约之,宁有今日哉?以臣愚见,宗宪可原。”世宗下旨:“这钱粮既查堪明白,宗宪着照旧督抚地方。”李瑚的弹劾没有成功。严嵩倒台后,徐阶指使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上疏弹劾胡宗宪“按兵玩寇,党庇严嵩”十大罪状。世宗皇帝不予采信,徐阶阴谋再次落空。
严世蕃抄家后,发现胡宗宪给严世蕃的信,信中说有人陷害,希望严阁老(即严嵩)在皇上面前说说话。徐阶却说胡宗宪与严世蕃通谋,要伪造皇上圣旨。世宗皇帝一听火了,下令第二次逮捕胡宗宪。胡宗宪在“自辩疏”中说:“所谓伪造制旨要件,系何年月?系何笔迹?”“臣前后百余疏,皆臣手书,不假幕使为之,此惟皇上知之。”世宗觉得有理,因为他熟悉胡宗宪的笔迹,要徐阶拿出原件来,徐阶支捂过去,拿不出来。皇帝知道有假。至于说胡宗宪有万贯家财,还为罗龙藏匿财宝。经过抄家,证明是不存在的。当时和胡宗宪一起被抄家的严世蕃,家藏黄金三万两,白银二百万两。赵文华家藏白银十万零四千两,如果胡宗宪家里有钱,徐阶必定大做文章,史书上必有记载。对于社会上流传“总督府是银山”的话,胡宗宪说:“我军经费历来不够,各军队的经费都由地方府县经手发放,我本人从不经手。我总督府的经费,每年只有四千两银子,发薪水不管,有时不能及时发放,官兵就要闹意见,我怎么能贪污银子呢?”事实是胡宗宪家无余财,所有奉禄和赏赐都充作军费。徐阶对胡宗宪竭尽陷害之能事,在胡宗宪第二次入狱后,徐阶等人饭不给吃,病不给治,从人格上进行侮辱,使得胡宗宪很快死去。胡宗宪是明朝官场斗争的无辜受害者。
四、胡宗宪与海瑞的关系。在海瑞的故事里,有一个证明海瑞不畏强权,秉直无私的例子,就是海瑞任浙江淳安知县,胡宗宪的儿子到临安驿站,因为得不到好的招待,打了地方官吏。海瑞扣下了胡公子的官船,把船上的银子也扣了,说“你不是胡总督的儿子,是冒充。胡总督对自已要求很严,不会有这样的儿子。”说胡宗宪知道此事,心中恨透了海瑞,从此想办法报复海瑞。此事在当时社会上也流传。胡宗宪在《自辩疏》中说:“说我的儿子大闹驿站。我两个儿子都在京城做官,六年没有回家,怎么会有时间扰乱驿站呢?”因为按照当朝廷的规定,京官离京要经过皇上批准,许多人在京城几十年都不能回去,这是事实。胡宗宪的儿子没有离京,皇上是知道的。胡宗宪提出有力的证据,说明他的儿子没有机会离京滋事,根本不存在这种事情。至于胡宗宪与海瑞的关系,不象后人说的那么紧张。胡宗宪是浙江巡抚,海瑞是淳安知县,是胡宗宪的下级,海瑞在任时,淳安发生历史罕见的大洪水,朝廷免了淳安两年的税赋,此事不通过胡宗宪是批不下来的,可以认为是胡宗宪为他争取的。胡宗宪对海瑞的廉洁也说过十分钦佩的话。当他听说海瑞一年到头不吃肉,只是在母亲生日的时候买两斤肉孝顺母亲,大为感叹,并把此事说给部下听。说明胡宗宪对海瑞是有好感的。
五、关于胡宗宪向皇上献春药及胡宗宪在军营开舞会的事。有些历史书上认为胡宗宪行为不够检点。这要历史地来看。当时世宗皇帝好淫,每一个大臣都要向皇帝献春药,献床上秘技。否则被认为是不忠。胡宗宪当然不能例外。再说当时全国也是淫荡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接待客人,例如赵文华之类的京官,自然要搞一点娱乐活动,让对方开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联欢晚会。当时时兴养妓,例如严世蕃养了十八美女在家,赵文华到杨州一次就带走了十个美女,而没有听说胡宗宪娶妾养妓,这是事实,证明胡宗宪对外比较圆通,对自已却要求很严。退一万步说,就是胡宗宪娶妾养妓,也是当时社会风尚,不能以此否定他的高尚人格,否定他的历史功绩。
九、结束语
胡宗宪才能卓越,文武兼备,他的诗文有很高的造诣;他武艺高强,战场上总是亲自冲锋陷阵;在杭州时,有人试穿他的铠甲,站起来都很费力。他具有高超的行政管理才能,在担任益都、余姚知县时,兴利除弊,化解矛盾,很快使“难治之邑”,变成“祥和之乡”;最突出的是他军事指挥才能。他善于把握战争全局,攻心与攻城并用,在对敌战斗中,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用计设谋的经典战例。把敌人调动起来,玩敌于股掌之上。胡宗宪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人与他比肩。胡宗宪的军事理论,集中在他向皇上奏疏上,其建军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体现在他的带兵和实战中。这些是我国军事上的宝贵财富,有待于我们去挖掘、整理和继承。作为三军统帅和镇守一方之大员,他胸怀博大,气量恢宏。广揽人才加以培养使用。正因为如此,他身边积聚着象徐渭、茅珅、戚继光、俞大猷等超一流的文士武将,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管多么艰巨的重任,他都能举重若轻;不管多么复杂的矛盾,他都能迎刃而解。无论是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他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他个人的高贵品质,他尽忠报国的献身精神,他的雄才大略和煌煌业绩,胡宗宪都属于中国超一流的、重量级的历史人物。
胡宗宪不仅在明朝,甚至在清朝,都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乾隆皇帝曾下旨对胡宗宪进行褒扬。可惜在现代和当代所编的各类《中国通史》,反而对他评价不够高。有的历史书上只对胡宗宪一笔带过,有的甚至把他当作戚继光、海瑞等人的反面陪衬,这就是不尊重史实,太不公平了。我想,这大概受徐阶之流的影响:严嵩是奸臣,胡宗宪是严嵩下级,以人划线的缘故。故明朝大学问家王世贞说:“吾知绩溪(即胡宗宪)之功,为华亭(即徐阶)所压,而不能白其冤。”我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有兴趣认真研究一下历史上的原始资料,看一看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给胡宗宪的历史结论和高度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评价胡宗宪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对于继承胡宗宪的可贵的精神遗产是有好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