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遗恨:熊廷弼王化贞时期有机会灭掉后金国
萨尔浒之后,王化贞熊廷弼时期,大明还是有机会剿灭后金的。至少在战略上有很大的胜算!然而最后华夏九州还是被后金占领,可悲
自明金交战以来,明朝先是抚顺、清河失陷,中经萨尔浒之战,大明由攻转防御。此时后金已经占据辽东大部分土地,而辽东难民四处逃散,逃散路线大致分三条
1渡过辽和向西 2渡过渤海入山东 3渡过鸭绿江逃入朝鲜。
这三条路线中以第三条路线的难民为数众多。
而大明官员方面显示户部郎中傅国想王化贞提出战略意见:“奴犯我必从抚顺路,不数日而抵三岔,广宁威矣,径也。然后三路,我宜反主客劳逸之势,多方误之。如声盲以大兵渡三岔东讨,而出偏师先尝其镇江、宽,镇江、宽距彼穴七百里,彼必不防,虚无人,我可以数十骑,恐以大兵,缚其守,下其城,为直趋鸭绿者。彼自不得不以分兵以救,而又以半众备我之趋三岔而东者,则力两分而中虚。我乃以全力,东北出黄泥洼,间道直捣其穴。彼从镇江反,兵可十日方至,而我从黄泥洼抵其穴,仅两日耳。黄泥洼故西虏瓯脱地,我多与虏金钱假之,彼万不意我之出此也。比其两路之戌反,而穴已夷矣。彼进退无据,我前后夹击,是我以我虚挑彼实,而以我实冲彼虚,所神宜者二。神此二术也,不更举矣。”(取自傅国《辽广实录》、
王化贞有实施这个战略意图,又接到些后金情报。然后派遣毛文龙带领二百人从辽西进入辽东,对后金实施后方骚扰,有意图夺取镇江,达到从东面牵制后金军队的目的,让后金军力不敢轻易进犯河西。(镇江就是现在的丹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地图,看看丹东这个位置,朝鲜入贡要走这里的,而且临海,海上军备物质走这里也很便捷。很是重要!)
而后毛文龙经过多次小战收复了海上的很多岛屿。这时正是出在夺取镇江计划的初始阶段,进展顺利。天启元年七月十九日毛文龙率军夺取了镇江。
对于这方面的史料,看毛文龙给朝廷的塘报,其中难免会有自己夸大战功的嫌疑,因此列举后金方面的记载,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三,“七月二十日,镇江中军陈良策,与民私通与大明岛中将毛文龙,令堡外民呐喊,诈言敌来,诚中人闻之皆溃。良策乘乱执城守游击佟养真,杀其子佟丰年并从者六十人,叛投毛文龙。其汤站、险山二堡民,亦执守堡官陈九阶,李世科以叛。帝闻之,命四王、二王率都堂、总兵、副参等官,领兵三千,敛镇江沿海居民于内地;命大王、三王领兵二千,移金州民于复州。”
而毛文龙也算是实现了王化贞战略的第一步。如果继续按照战略发展的话,就是毛文龙着急辽东逃亡朝鲜的数万难民,在鸭绿江东面建立“敌后根据地”联络朝鲜,通过登莱、天津海运粮草,牵制后金,不断的骚扰后金。使后金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可是毛文龙夺取镇江这件事情却引发了熊廷弼和王化贞之间的争执。最终酿成了广宁溃败的后果,在这里我不是指责熊廷弼,而是想说明阵前两帅意见不和,内部争斗是导致兵败的原因。
其实熊廷弼的策略跟王振的大同小异。下面看看熊廷弼给天启的上疏“恢复辽左,需三方布置。广宁用骑兵对垒于河上,以形式格之。而缀其全力;海上都州师,乘虚入海卫。以风生下之,而动其人心;奴必反顾,而归巢穴,则辽阳可复。”
“三方建置须联合朝鲜,宜得一智略臣前往该国,督发江上之师。就令权住义州,招募逃附。则我兵与丽兵声势相倚,与登莱生息想通;斯于援助有济。辽阳四百里为镇江,与朝鲜义州夹鸭绿江而居,相去数里,与辽阳为臂,于南卫为尾,于贼巢为腋。凡朝鲜治兵防奴。辽人逃难避贼,辽将招兵集义东山矿徒拒贼,上下皆聚于此,斯东南大扼要处……又发诏书悯恤辽东官军士民之逃鲜者,召集四练,以成一旅,与丽兵合势。”(《天启实录》)
这些都可以看出,熊廷弼和王化贞的战略有很大的相同之处,经后来二人的表现可以看出王化贞基本上属于纸上谈兵型的,而熊廷弼以多年战争告诉我们他不仅仅是战略强,实战也强。这是题外话了!
这个战略如果真的实施下去的话,首先就是毛文龙夺取海岛,牵制后金,使得后金不敢轻易远征。(你一远征我就出去打你后面,烦也烦死你)
再联合朝鲜出兵后金东面,大明从南面进攻,然后一举拿下后金!
从后来毛文龙占据皮岛牵制后金的事情,可以看出,熊王二人的战略一直都处在第一阶段。
为什么这个战略没有实施下去?有以下几个原因,
1毛文龙镇江夺取的太快,当时这个战略朝廷并没有确认。而且从联络朝鲜,招募难民,筹集粮草等等都还没有实施,这样就给了后金很长时间可以去夺回镇江。
2广宁明军太差,差到了极限,当时广宁明军的的情况是:“问兵则虽挑有头敌二敌而尚未属以何将也。问马则不及三万匹,而以缺料倒死者不胜报也。问甲仗则京运高阁无用又无匠改造,军多毡帽布挂而执棍而立也。问火炮战车则皆无用……问提督镇道则皆攒眉蹙额,以进兵为愁。”(《天启实录》)
3熊王不和,广宁溃败,最总二人都没捞到好。熊廷弼“传首九边”王化贞下台。
总结一下就是,将相不和,军备太差,士兵丝毫没有士气。虽然毛文龙夺取了镇江,走出来这个战略的第一步,可是由于很多原因这个战略都没有执行下去。后来后金出兵镇江,王化贞想救,可是就广宁明军那士气那军备,估计去了也是白去。熊廷弼不派救兵也对,毛文龙无奈中率领几百人驻守镇江七日,最后不得不领着大批辽民撤退到朝鲜。
总体来讲,王化贞和熊廷弼的战略都很好,也都有可实施性!如果不有那么多的不利因素,后金难以进入中原。这以后大明还有机会可以灭了后金,可那时候民兵很多,大明陷入了双线作战的局面,错失良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