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到底有多厉害 宋襄公为什么能够位列春秋五霸
宋襄公因为让国于兄、泓水之战等事情,一直都是被天下人耻笑的对象,人们说他愚蠢,将自己的王位让给兄弟,又说他不自量力,企图以宋国一个小国的实力称霸诸侯,甚至出兵楚国。尽管遭受了如此多的非议,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对其进行褒扬。这其中便有司马迁。司马迁:"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曪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同时司马迁还认为宋襄公算得上是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在历史上所遭受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有的人对他评价很高,也有人说他虚伪、假道学。宋襄公不算聪明也不算愚蠢,就是一个守旧的人,喜欢按照规矩来做事,但就是他喜欢按规矩,所谓的"仁义",其实将宋国推进了一个难以自拔的火坑。宋襄公,名兹甫。宋襄公是家里的
嫡子,他原本还有一个哥哥叫做目夷,但因为宋襄公是嫡出,因此王位继承非他莫属。但宋襄公却不接受,坚持要将王位让给目夷,并让宋桓公将这个想法传达给了目夷,目夷也不接受这个想法,认为宋襄公比他自己更"仁义",宋襄公僵持不下就只好勉强答应了。
宋襄公被司马迁列为春秋五霸的原因,是因为宋襄公的仁义之举,他不仅要将王位让给目夷,还在对外的外交、军事上也采取仁义的手段,这是司马迁佩服他的原因之一。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伐郑,前来帮助郑国的楚国交战,宋国是个小国,实力本来就不怎么强,还主动挑战楚国,简直是自讨苦吃。
"泓水大战",宋襄公遵守"仁义"的原则,紧守"军礼",奉行"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原则。在交战的时候,宋襄公坚持让楚国先排兵布阵以后,自己才出兵迎战,结果可想而知,楚国打败了宋国,宋襄公就成为了楚国的俘虏。最后还是在鲁国的调解下,放回了宋襄公,宋襄公的这次行为显得很窝囊,也给天下人留下了笑柄。宋襄公的失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古人之所以将他列入春秋五霸,是为了告诉后人,从春秋时代开始,贵族战争的时代,结束了。
宋襄公能够位列春秋五霸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他帮助平定了齐国的内乱。齐桓公晚年,奸臣作乱,诸公子争位,一个好好的齐国就被王位争夺搞得乱七八糟,在这些皇子当中,公子昭是齐桓公托付给宋襄公的,宋襄公欣然接受嘱托,并在齐国内乱之后,帮助齐国公子昭号令诸侯国,将公子昭送回齐国即位。虽说这件事并没有得到太多诸侯国的响应,却成功地增强了宋国的国际影响力。有了国际威望加上本来还算有点实力的宋国,宋襄公企图争霸诸侯,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宋襄公根本就没有远见,试图走齐桓公称霸的老路线,但是却偏偏用错了方法要以力服人,因此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威信力急剧下降。齐桓公当年又是奔走又是组织军队,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反楚联盟,而宋襄公竟然想试图联合楚国,借助楚国的力量称霸。其实,只要用心思考下,便可以得出结论,楚国是怎么也不肯真心诚意帮你的。一个小小的宋国,实力尚且不如自己,楚国才不愿意帮助一个小国成就霸业。而此时的宋襄公却不知道联合齐国共同对抗楚国,反而抛弃了齐国联合楚国争霸,这是十分错误的方法,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了楚国对宋国的起兵。
后来诸侯会合,楚国和宋国结怨。回国后,宋襄公要攻打郑国,原因是郑国支持楚国称霸,目夷再次劝阻,但宋襄公不听还大打出手。"泓水大战",宋襄公恪守"仁义"的信条,遵守"军礼",奉行"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原则,被楚军打得一败涂地,受到了天下人的耻笑。虽然宋襄公的做法被后世人称为愚蠢,但是在很久之前,无数的君王和将领都是像宋襄公这样作战懂得谦让、礼让,讲究先来后到,追求仁义等,唯一不同的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宋襄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老一套已经不适用了。但是他良好的品德和操守,还是应该加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