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潜修儒学
告别老母,吴起策马东驰。广阔的大平原,一望无际,吴起说不出心中的滋 味。别母的惆怅,对旧贵族的憎恨与厌恶,壮志难抒的郁闷,向母亲立下的誓言时刻在耳边轰鸣。想到这些,他心里百感交集。不为卿相,如何对得起早逝的父亲? 不为卿相,如何对得起母亲的苍苍白发?过去的不可能再拥有。展望未来,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宏愿呢?再像以前那样周游列国吗?不!他再也不能忍受旧贵族不屑 的嘴脸,再不愿看他们平庸、自私的面孔。对旧贵族的恨已深入吴起的灵魂。他边走边思考,想到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渊博,决心苦读,以求学而优则仕。
吴起只身从卫国逃出后,经过考虑,他选择了读书求官这条道路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公元前415年,他来到鲁国,投到大儒家曾申的门下,潜心学习儒学。
吴起回头望望留在山头的残阳和如血的暮云,乡关何处,不禁心头涌起一阵悲凉。然而,抬头看,东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里是希望的所在,那里是卿相的摇篮。吴起系紧了挎在肩头的包袱,握牢了腰间的宝剑,大步向东方走去。
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称霸一时的齐桓公即位之初,曾出兵攻打鲁国。结果鲁军在名将曹刿的指挥下,一鼓作气,将齐军打得大败。后来,齐桓公在打败北 狄之后,为了联合鲁国,还将缴获山戎的宝器以进周公之庙的名义送些给鲁国,但到了春秋末期,即鲁襄、昭、定公时,鲁国三桓一再瓜分公室,并逼走了鲁昭公, 国乱长期存在,综合国力降低。此时,鲁国三桓的势力也已大大削弱,公仪休等儒者主政,鲁国作为一个三流的小国艰难地维持着。
鲁国是儒家的天下,它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儒学风气非常浓厚,尤其是当吴起来到鲁国的时候,孔子的孙子子思和泄柳、申详为鲁国的卿(诸侯所属的高级长官),儒家思想在鲁国占了统治地位。吴起的老师曾申就是孔子的得意门徒曾参的儿子。
但鲁国因设周公之庙,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仁"、"爱"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先后经他培养的学生有3000多人,其中 出名的有72人。在孔子以前,文化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只有他们的子弟才能受教育。孔子办学,不问出身,打破了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受教育的传统。孔子的 学生非常尊重老师,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们为他守孝三年,以示敬重。
一进入鲁国的疆界,吴起便觉得这里的天地与他的故乡卫城大不一样。 虽然已是初冬,田野里并无庄稼,但经过农民深耕璧地,松软而滋润,一垅垅一畦畦都规整、均匀,显示着农民对土地的喜爱和劳作的精心。唔,铁!这也是铁的功 劳,铁制的铫,铁制的铧,铁制的耜,铁制的钰。就是这些神奇制品,给鲁国的农民带来一个个丰收的秋天。吴起来到曲阜城外已是黄昏时分,他找了一家旅店住下 来,打算明天再进城去。
店主是个和颜悦色的老者,对远方来客很热情,他一边为吴起整理床铺,一边有声有色地介绍曲阜城内城外名胜古迹 和歌场酒肆。晚饭时,有酒有肉,不收分文,吴起执意付钱,店主捋着花白的胡须说:"这是为先生洗尘,不收钱。先生初到趋阜,对这里的民俗民风不知晓,鲁国 虽小,臣民以礼义为重,从不唯利是图。看你是个浪迹江湖的游侠,老汉愿与你交个朋友。鲁国虽小,却以道德文章名闻四海;曲阜虽狭,也堪称卧虎藏龙之地。先 生听说过孔丘孔夫子吗?"
"久仰其名。"
"见不着了。老夫子死了六十年了。如今他的孙子孔饭还在,就在鲁君的朝里为官,听说也是一位有学问知礼义的人呀!"老店主叹了一口气,流露出无限的仰慕和怜惜之情,"唉,一个个都死了,曾参死了,冉有死了,子路死子,子张、子由都死了。"
吴起对店主如数家珍般地叙述孔门弟子的生卒详情颇为纳闷,便说:"老伯何以如此明晰孔老先生和他的弟子们的详情?"
"实不相瞒,我的父亲也曾听经于杏坛,是孔老夫子三千弟子中的一名。"
唔,原来是孔门儒生之后。那我以后要多多请教了。
"怎么?你也想尊孔读经?"
"我想知道的是谁还在继孔夫子之业,授儒家之学。"
"有。在曲阜五里之城,九里之郭内,大大小小的乡庠所,教学者都是儒家子弟。最有名的是曾参的儿子曾申创办,这所国学受鲁穆公关注和公仪休宰相的喜爱。 学子来八方,不下百人。曾参是孔老夫子的得意门生,以孝道著的儿子曾申得其家传,也一日三省其身,慎终追远。真是必有其子呀!"
吴起听了店主的话十分喜悦,仿佛心里踏实了许多。于是拜谢店主说:"多蒙老伯赐教,明日我就到曾子门下拜师请问,这位曾门老师收学生要多少费用?"
"听说也沿用了孔老夫子的准则,每个学子交给老师肉,衣食自理。""唔,知道了。"
吴起第二天就备了十束干肉,到曾申门下去拜师,曾申一见是个游侠打扮的卫国人,立刻把他赶出门来。吴起不死心,第三天,就向店主借了一身衣服,拿上十束干肉,再去一趟。
吴起峨冠博带,迈着缓慢的四方步走到曾府门前。他没有立即上前叩门,他知道若说出自己是卫国人,就会被那个门官赶出来,如何是好呢?他在门外徘徊片刻, 油然想起孙武的一句话"兵不厌诈"。对,诈。为了达到目的,用任何手段都是无可指责的。吴起决心行诈了,他把帽子拉得低低的,用沙哑的声音憋出一句话来: "门官,请禀报曾师,说鲁国儒生天已求见。"
上一篇:吴起简介与历史故事——不为卿相,永不回家
下一篇:第二节 散金求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