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错杀晁错
暴秦的统治和四年楚汉之争留下的生灵涂炭和民不聊生已经在西汉初年统治者黄老无为的治国之策中逐渐得到缓解。大汉的天下正迎来万象升平的祥和景象,政治 稳定,经济昌顺,百姓安居乐业,可谓是国富民强,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就在这"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背后,一个女人的力量不容忽视,那就 是窦漪房。
这个女人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机敏圆滑的处世能力赢得了包括皇上在内的整个朝廷的信任和依赖,她以一个贤良淑德又聪慧睿智的皇后的身份,陪伴着汉文帝走过了汉初社会变革的艰难时段。
而汉文帝远居封地代国,自幼深知民间疾苦。登基以后,也一直严于律己,没有丝毫的铺张浪费,后官在窦皇后的管理之下也是井井有条,勤俭淳朴。不仅如此, 汉文帝还虚怀若谷,善于纳谏,接受了贾谊、晁错等人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的建议,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贾谊提出来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 观点颇受汉文帝的赞同,于是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农业和粮食生产方面。
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发现了隐藏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巨大问题, 那就是按照朝廷的规定,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至少要有两个人需要给官府服徭役。而他们能耕的土地不过百亩,一家人辛辛苦苦一整年,收获却少之甚少,连一百 石粮食都得不到,风调雨顺之年,尚可果腹,然而万一遇上天灾人祸,收成不够,想要糊口,恐怕要变卖家产田宅,没有家产可卖的,自然要卖儿鬻女,搞得家破人 亡。
而有势力和资产的大商人就可以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从中牟取暴利。这样一来,贫富差距必然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从而影响国 家太平。想要国泰民安,永享太平,君主首先得让百姓人人吃饱穿暖,并且保证国库充实,在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不至于引发饥荒。因此晁错向汉文帝谏言,要求国 家实行"贵粟"的政策,即百姓可以通过缴纳钱粮来获得一些相应的小官小爵,犯了罪的人可以通过缴纳粮食来减缓自己的罪行,这样一来,粮食的需求量增加,农 民也就可以相应地增加一些收入,国家也会因为得到了更多的粮食而实现国库充盈的目的,向百姓收租的力度可以适当减小,农民的压力也就相应减小。
晁错的建议对于汉文帝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汉文帝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他立即昭告天下,将汉初原本的十五税一的田租改为三十税一,他还亲自耕种籍田,垂范天 下,鼓励农耕。此后的陆续几年,汉文帝不断减少田租,公元前167年,田租全免,直到公元前155年才恢复到三十税一,还一度将税赋减少到四十钱。
经过汉文帝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汉初的社会可谓天下太平,贵为国母的窦皇后也深深信奉汉文帝"清静无为"的治国方针。
窦皇后深信,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如果有朝一日权力在握,她也可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汉文帝驾崩后,窦皇后的儿子刘启继位,即汉景帝。窦皇后作为皇上的 母亲,先帝的遗孀,当然有着足够的权力参与朝政,汉朝本就是个提倡以孝治天下的王朝,汉景帝对于母亲窦太后更是言听计从,这就为窦太后初涉朝政提供了足够 方便的条件。
权力在握的她开始变得专横跋扈,肆意玩弄起手中的权力来。从小就顺从母意的汉景帝对窦太后的所作所为只是一味地忍让和顺 从,而窦太后则是得寸进尺,先是向景帝推荐自己的侄子窦婴做丞相,又强迫景帝违背高祖定下的"白马盟誓"——"非刘不王,非功不侯,有违此者,天下共诛 之"的誓言,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不仅如此,她还要求景帝将自己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立为储君,这样可以让自己继续做把持朝政的皇太后。
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那就是晁错。晁错精通儒道法各家学说,作为太子的老师,他十分重视对太子的培养,他认为国力的强弱与帝王的治国能力、治国 之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还向汉文帝建议,选用"圣人之书可用今世者"作为太子学习的主要内容。汉文帝看见晁错对太子的培养这么用心,十分欣慰,将晁错 封为太子家令,太子刘启本人对这位尽职尽责又博学多才的老师十分信任。
匈奴自高祖时就是汉朝的心腹大患,高祖以和亲政策为权宜之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汉文帝十一年的时候,匈奴再次侵犯汉朝边境狄道,陇西的军民奋力抵抗,大败匈奴军。
晁错借机向汉文帝呈递《言兵事孰》,其中,晁错依据边界战事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汉匈双方的优劣特点,还针对双方交战可能面对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移 民实边"的积极防御策略,调动了民众抗击匈奴、保卫国家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朝廷的军费开支。此后,晁错又向文帝递交了上文提到的《论贵粟疏》 和十几封要求汉文帝削减诸侯王的势力的奏折。
对于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一事,汉文帝虽然已经想过很久,但是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几个诸侯国势力已经不容忽视,但是行事谨小慎微的汉文帝始终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晁错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太子刘启,因此,削弱地方势力的思想早已在刘启心中生根发芽了。他即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并多次召见他商议国事,对 他的器重程度超过了对三公九卿中的任何一位。这自然会引来朝中其他大臣的不满,他们中的一些人远比晁错有更老的资历和更高的功勋,却得不到汉景帝更多的赏 识和器重。最有情绪的一个人就是丞相申屠嘉,这位四朝元老为人正直清廉,但还是看不惯晁错恃才放旷的嚣张气焰,对晁错十分不满,一直伺机挑事。
内史府是坐西朝东的,但是晁错认为大门开在东面十分不便于进出,就在南面重新开了一个门,刚巧开凿这个门的墙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认为这是个绝好 的机会,就与其他几位朝臣商议弹劾晁错。没想到这个消息落到了晁错耳朵里,便连夜奏明汉景帝,汉景帝当然会偏向他的爱卿晁错。第二天朝堂上,申屠嘉果然向 汉景帝奏明这件事情,奏请诛杀晁错。汉景帝却对诸位大臣说,这件事是他提前同意过的。既然是皇上同意过的事情,上奏弹劾的大臣们自然哑口无言了,申屠嘉更 是气愤不已,本来就年事已高,又受到这样的打击,竟吐血而亡。这样一来,与申屠嘉"同仇敌忾"的朝臣们都被晁错得罪了。
上一篇:第五节 与弟弟劫后重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