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下达“班俸禄”诏书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2 属于:冯太后
  •   北魏自从拓跋珪开国,各级官吏皆无俸禄,却依汉制,官分九品,平日里,每个官吏都要依赖贪污、掠夺和皇帝赏赐来获取财富。在北魏初建之时,鲜卑祖先还保留着荒蛮的气息,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采取这种方式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当北魏政权逐渐在中原地区确立统治地位后,这种以掠夺为主的财富分配方式,为北魏政权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贪赃枉法的官员增多了,社会矛盾也 与日俱增。特别是随着北方逐渐稳定,战事的减少,能够掠夺的机会也很有限,各级官吏为了满足私欲,便毫无顾忌地搜刮民脂民膏,从而导致北魏社会矛盾的进一 步激化,政治统治的危机四伏。

      这一残酷的现实引起了几代帝王的关注,文成帝时曾数次下诏,禁止官吏的贪污行为,献文帝时也下旨作了严格规定,但这一问题解决起来确实阻力颇多,也比较棘手。

      冯太后为整顿吏治也是呕心沥血,深受冯太后信任的儒士中书令高闾、中书监高允、秘书令李冲等人,都是精通汉典名著、才高八斗的名士,冯太后经常召集这些大臣参与讨论变法革新之事,他们提出的意见和谏言冯太后都会仔细记下,之后自己一个人细细揣摩。

      修律令的方案拟订,也出自他们几个人之手,几人都感念冯太后的知遇之恩,于是大家仔细参照旧典,再加入新的、富有活力的内容,废除了食邑制等内容,同时,也制定了依据等级受禄的方案。

      太和八年(484年)六月,在冯太后的主持下,北魏下达了"班俸禄"诏书,诏书上明确写明了此次班俸禄是仿效两汉魏晋旧制。规定在原来的户调的基础上,每户再增谷二斛九斗、调三匹,并以此收入作为发放朝中官员的俸禄。

      经相关程序确定了赢得的俸禄之后,如若再贪赃满一匹者,无条件处死。这种办法的推行,虽然运作上似乎有点麻烦,特别是对普通百姓,但实际上确实可以得到"永逸之益"的效果,对贵族来说,却是一个噩耗。果然,这些举措引起了以淮南王为代表的鲜卑贵族的反对。

      淮南王拓跋他为道武帝三子阳平王拓跋熙的幼子,皇室贵胄出身,身家显赫,又精于骑射弓,武艺精湛,胆识过人,曾跟随太武帝四处征战,战功赫赫。他还曾监管北魏多处军事工程,因为效果极佳受到皇帝赏识,年纪轻轻就晋爵淮南王。

       文成帝即位后,其地位更是显赫,超人一等,不仅官拜中都,还被特赐军前免跪,赏赐丰厚,并被封为临淮王。此人心思旷达,喜欢自由,无拘无束,晚年不愿久 居官场,居然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驼队,游走西域各方经商,将中原之地的盐巴、药材、丝绸等运至西域,又从西域贩运皮毛等物资,从中获利。

      班俸令一旦实施,就意味着他两样生意都不能干了,只等着公众的俸禄,热爱自由的老爷子纠集了一批反对者,强烈抗议此事。

      朝中对此事也极为重视,因为淮南王不仅富甲一方,而且还是朝中老臣,地位极高,影响力巨大。于是冯太后恩准淮南王继续经营他的生意,不要再管他人之事。当然也要他帮朝廷说话,不要再领着这帮人胡闹了。

      冯太后这一招哄得淮南王特别开心,解散了抗议团。这场风波结束后,朝中再没有人敢议论此事。

      为了颁行天下统一度量衡标准,冯太后特意命张佑监工,依周制用铸造铁权、铜尺、铜斗,将其置于永安殿前以为永制,民间禁用一切长尺、大斗、大秤,违者治以重罪。

       为了警告贪官污吏,冯太后还派出使官在州县巡行,考查官吏家财及履行情况,严厉惩处违令者四十余人。同时采纳高允的建议,嘉奖清廉任官者,推选定州刺史 赵黑、颍川太守韦崇古等十余人,为北魏勤政廉明的模范,并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表彰宴会,这也是冯太后的意思,主要也是为了宣扬他们的政绩,为其加官晋爵,又 赏赐了白银、丝绢,赐以良田宅第,将其作为朝中楷模,号召官员们向他们学习。

      冯太后在派使者分巡各地时,不仅关注清廉楷模,还负责举报贪赃枉法者。冯太后对这项制度的实施极为关注,任何人若不遵守,不论王公贵族一律处以极刑。

       孝文帝的亲舅舅李洪之,时任秦益二州刺史,就因贪得无厌被责令在家自裁,与此有关的地方官员坐赃处死者约有数百人。经此整饬,北魏吏治终于有所起色,目 无王法、横征暴敛、贪赃受贿者大有收敛。从此,北魏王朝的吏治走上了正轨,腐败之风减弱,清廉之风大兴。班禄制的实施,为冯太后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创造了 有利条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