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把政见异同作为划分君子小人的标准
真德秀等人说李知孝等是小人、"鹰犬",而李知孝等人则说真德秀等人是伪君子、真小人。《宋史》的论、赞都是道学家欧阳玄执笔的,当然讲真德秀等人是君子,李知孝等人是小人,这是700年来的"天下之公论"。
如果我们稍稍注意一下这个矛盾双方的立场,就不难发现,这个君子小人的分野,实际上是以政见异同,即是否拥护济王为标准的。一方以拥护济王为君子,反对济王为小人;而另一方则以拥护济王为小人,反对济王为君子。
那么究竟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理宗即位讲起。
一、理宗即位,真德秀等坚决拥护,不存在君子小人之争
真德秀曾是沂王府的教授,是"王子"贵和的老师。嘉定十四年(1221),贵和被诏为"皇子"改名为竑后,忘乎所以,对杨皇后与宰相史弥远极其不满,因此真德秀一再劝诫皇子竑:"皇子若能孝于慈母而敬大臣,则天命归之,否则深可虑也。"
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壬辰,宁宗立贵诚为皇子,改名为昀,与皇子竑并立。闰八月丁酉,宁宗崩,理宗即位,杨皇后垂帘听政。九月己卯,以真德秀及礼部侍郎程泌、吏部侍郎朱著并兼侍读,寻又以真德秀直学士院,召魏了翁为起居郎。
德秀入对,劝帝容受直言,召用贤臣,固结人心为本。
他又向理宗进言:"古之事亲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一举足,一出言不敢忘父母。况太后亲举神器以授陛下,同听万机……隆恩厚德,与天地无极。"
从上述三条资料可见,真德秀作为沂王府的教授,是深知皇子竑(即济王)的德性的。他早预料到"天命"不一定归竑。他非常清楚,理宗的即位,是"太后亲举 神器以授"且垂帘听政,这个皇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理宗即位后,他立即被召为侍读、直学士院、礼部侍郎,这说明他是拥护理宗的(见《立理篇》德秀《贺 今上皇帝即位表》)。魏了翁等均如此。
二、济王事件,真德秀等态度突然大变,出现了君子小人之争
理宗即位后,政局平稳。但过了五个月,发生了湖州事变,以下为讲述这一事变经过的几则资料。
资料1,宋人周密的《巴陵本末》载:
穆陵(指理宗)既正九五之位,皇兄济王竑出封宛陵,辞不就。史丞相同叔以其有逼近之嫌,遂徙寓于霅城之西。宝庆元年乙酉正月八日,含山狂士潘甫与弟壬、 丙率太湖亡命数十人,各以红半袖为号,乘夜逾城而入,至邸索王,声言义举推戴。王闻变,易敝衣,匿水窦中,久而得之。拥至州治,旋往东岳行祠,取龙椅置设 厅,以黄袍加之。王号泣不从,胁之以兵,不获已,与之约曰:"汝能勿伤太后,官家否?"众诺。遂发军资库出金帛楮卷犒军。命守臣谢周卿率见任及寄居官立 班,且揭李全榜于州门,声言史丞相私意援立等罪。且称见率精兵二十万,水陆并进。时皆耸动,以为山东狡谋。比晓,则执兵者大半皆太湖渔人,巡尉司蛮卒辈多 识之,始疑其伪。王乃与郡将谋,帅州兵剿之,其数元不满百也,潘壬竟逸去。(后明亮获之楚州河岸。)寓公王元春遂以轻舟告变于朝,急调殿司将彭任赴之,兵 至,贼已就诛矣。
越一日,史丞相遣其客余天锡来,且颁宣医视疾之旨。时王本无疾,实使之自为之计,遂缢于州治之便室,舁归故第治丧。(本州有老徐驻泊云:尝往视疾,至则已死矣。见其已用锦被覆于地,口鼻皆流血,沾渍衣裳,审尔,则非缢死矣。)始欲治葬于西山寺,其后遂藁葬西溪焉。
初,朝廷得报,谓出山东谋,史揆惧甚,既而事败,李全亦自通于朝,以为初不与闻,疑虑始释。遂下诏贬王为巴陵县公,夫人吴氏赐度牒为女冠,移居绍兴,改湖州为安吉州。王元春以告变功,遂知乡郡。时秀王第十三子师弥,逃离菁山园庙,亦奖其能守园陵,躐等升嗣袭。
周密这则《巴陵本末》是最"权威"的资料,《宋史》的《镇王竑传》与《理宗纪》就是根据这则记载编写的。
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则记载说明,济王在事发后并没有"遣"人去临安(杭州)报信。是"寓公",即寓居在湖州的一个人,名叫王元春,主动驾轻舟向朝廷飞报 湖州事变的消息的。因此王元春以"告变功"做了高官(知乡郡)。但《宋史》的《济王竑传》与《续资治通鉴》都把这事写成济王"遣王元春告于朝"。
资料2,《宋史·李全传》载:
宝庆元年,湖州人潘甫与其从弟丙、壬起兵,密告全党(李全的同党)于山阳,全党欲坐致成败,然(同意、赞成)其谋而不助之力。甫归,阴勒部曲及聚贩盐盗至千余,结束如北军,率众扬言自山阳来拥立济王,事见《镇王竑传》。
该资料讲潘甫去山阳(淮安)会见的是李全的同党,没有明确说是李全。
资料3,《宋史·镇王竑传》载:
宝庆元年正月庚午,湖州人潘壬与其弟丙谋立竑,竑闻变匿水窦中、壬等得之,拥至州治,以黄袍加身。竑号泣不从,不获已,与之约曰:"汝能勿伤太后、官家 乎?"众许诺。遂发军资库金帛、会子犒军,命守臣谢周卿率官属入贺,伪为李全榜揭于门,数弥远废立罪,云"今领精兵二十万,水陆进讨"。比明视之,皆太湖 渔人及巡尉兵卒,不满百人耳。竑知其谋不成,率州兵讨之。遣王元春告于朝。弥远命殿前司将彭任讨之,至则事平。弥远令客秦天锡托召医治竑疾,竑本无疾。丙 戌,天锡旨竑,谕旨逼竑缢于州治。诏贬为巴陵郡公。
此时杨太后垂帘听政。
关于"湖州事变"的记载仅此几则,后人 都是据这几则记载特别是《宋史》记载阐述的,包括当今《湖州府志》。其实《宋史全文》中还有一段用小字记的文字,说潘甫潘壬兄弟是湖州的大富豪,富可敌 国。他们想和李全联合拥济王为帝。潘壬派人给在淮安的李全送信,约定于某月某日起兵。结果这送信人被巡逻兵截获,把人与信送交史弥远。史弥远就把日期改 了,把某月十七日改为某月二十七日,仍要这人送去。最后史弥远就派兵按他设定的日期把潘壬、济王镇压掉了。这则记载不在《宋史全文》的正文里。《宋史全 文》只记:"丙子,湖州申济王惊悸得疾,特赐钱三千缗,命守臣选医诊治,早薨,赐赙赠银绢千匹两,会子万缗充宣葬。"
上一篇:拨乱反正 平反昭雪
下一篇:杨石为什么要力劝太后撤“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