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史·张浚传》看《宋史》对历史人物的神化和魔化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7 属于:史弥远

  •   史弥远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奸相,这与作为正史的《宋史》关系极大。尽管《宋史》没有把史弥远列入奸臣,但《史弥远传》末尾和《宁宗纪》末尾的两段评论, 实际上已对史弥远作了否定。《宋史》严重地背离了中国史官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主观好恶对"当日国史"任意进行删改。《宋史》的这个问题很少被人 发现与重视。本人根据以"当日国史"编写的《宋史·宁宗纪》《宋史·理宗纪》与同样根据"当日国史"编写的《宋史全文·宁宗纪》、《宋史全文·理宗纪》逐 字逐句逐段进行比对,才发现《宋史》这部正史严重不正!

      搞史学的人差不多都知道,《宋史》编写的原则是:"先理致而后文辞,崇道德而 黜功利。""大旨以表章道学为宗,余事皆不甚措意。"但几百年来,很少有人去深入研究这个原则的深刻内涵与具体表现,揭露这个原则的实质与危害。其实,这 个原则的实质与危害就是:对历史采取反历史主义、反客观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大搞片面的"一点论",凡是认为符合他们道学思想的人和事就大肆张扬,隐恶扬 善,千方百计地予以美化、神化,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张冠李戴;而他们认为不符合其道学思想的人和事,就肆意大砍大杀,隐善扬恶,不择手段地加以丑化和妖魔 化,甚至采取极不道德的封杀真相、诬蔑攻击等手法,把自己的成见说成是"天下之公论",是绝对真理。

      《宋史》"以宋人国史为稿本"。

       他们在编写的过程中虽然有时也因看法不同而发生激烈的争吵,但最后都由欧阳玄一人删改定稿,并由他作出"定评"。《宋史》的所有赞、论全是他一人的手 笔。诚如《元史·欧阳玄传》所说:"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 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所以,七百多年来,《宋史》中那些被史学家认为是"金科玉律"的论赞, 实际上是欧阳玄个人的观点。在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社会,政治上搞家长制、个人专制,政治上的一切争论,统统由皇上说了算,皇上的话句句 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文化上也如此,欧阳玄就是宋史的"皇上"。他讲你"是神就是神",他讲你"是魔就是魔"。他讲你"美",不美也美;他讲你"丑", 不丑也丑。

      南宋时的张浚可以说是一个被美化的典型。因为他是南宋孝宗时期理学界代表人物张栻的父亲,又是坚决主张北伐而与史浩发生争 论的名人。张浚在平定苗傅之变、拥戴高宗一事上功劳卓著,精神可嘉,历史早已予以肯定。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浚的错误缺点也是不少的。《宋史》的 编撰者为了把张浚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抗金英雄形象,就不择手段地掩盖张浚的一切错误与缺点。

      第一,掩盖了张浚黄潜善汪伯彦等结成一伙,打掉抗金名臣(时任左相)李纲,张浚充当急先锋的历史。这件事《宋史·高宗纪》里有记载。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高宗即位。甲午,"以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右相)兼中书侍郎"。

      "八月壬戊,以李纲为尚书左仆射(左相)兼门下侍郎,黄潜善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乙亥,用张浚言,罢李纲左仆射。"

      十月,"甲子,以张浚论李纲不已,落纲观文殿大学士,止奉宫祠。"

      "十一月戊子,李纲鄂州居住。"

      对这件事,《张浚传》一字不提。

       第二,掩盖了张浚富平之败的罪责,反罪为功。建炎四年,张浚不听诸将劝告,合陕西甘肃四川五路兵四十万,十一万匹,和金于富平进行战略决战,结果 全线溃败,他自己只剩一千名亲兵退到秦川(天水)。陕西与甘肃的领土从此沦陷,只剩四川一地。明明是一次战略大败,张浚罪责不小,但《传》竟为他辩护,说 "关陕虽失,而全蜀安堵,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原本是丢失河山之罪竟变成保卫江淮与东南之功了。

      第三,掩盖了张浚忌岳飞,最早给岳飞罗织罪名,中伤岳飞的历史。

      人们只知谋害岳飞的是秦桧,不知最早图谋岳飞的人是张浚。

      据《宋史全文》记载,绍兴初年,高宗对岳飞虽然生疑,但总的看来还是信任的,当面答应把刘光世的兵马归他指挥。

      《宋史全文》云:绍兴七年二月庚子,"岳飞密奏请正建国公皇子之位。上谕曰: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预也。飞色落而退"。后人认为这是岳飞引起高宗猜忌的始因。岳飞不应去干预这种立谁为太子的朝政,这是皇帝自己的事,你不该管。

      二月己酉,高宗与辅臣讨论人才问题,高宗在张浚面前赞扬岳飞说:"飞今见识极进论议皆可取。""丁巳,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岳飞为太尉,赏商虢之功。翌日升宣抚使。"

      这时,朝中发生了刘光世罢帅与如何处置刘光世的兵马这件大事。

       当时高宗手下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几支大军,以刘光世这支人数最多。但刘光世因"沉酣酒色,不恤国事","退保当涂几误大事,军律不整,士卒恣 横"。所以他自己主动请辞,交出军权,并以他管的"金谷百万献于朝"。在此期间(三月初十),岳飞要求把刘光世这支军队归他指挥,高宗当面答应了他。此事 《宋史》有记:高宗绍兴七年,三月癸酉,岳飞乞并统淮西兵以复京畿、陕右,许之,命飞尽护王德等诸将军。

      但事态的发展却大出岳飞的意 料。他不但没有得到刘光世这支军马(后来郦琼率兵四万伪投齐刘豫,余八千归张俊),连自己原有的兵马的指挥权也受到监管。高宗的许诺变卦了。原因就是因为 时任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的张浚和枢密使秦桧,这两个朝中最高的军事长官在高宗面前说岳飞要求合并淮西兵马是另有意图,因此高宗对岳飞起疑心 了。这就是《宋史》讲的"既而秦桧等以合兵为疑,事遂寝"。原刘光世的军队归都督府,"张浚因分光世所部为六军,令听本府参谋军事吕祉节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