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和光绪皇帝的故事:死时年仅二十五岁
珍妃
金井一叶坐,凄凉瑶殿旁。
残枝未零落,映日有晖光。
沟水空留恨,霓裳枉断肠。
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
《长恨歌》中写:"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始终觉得最深情的方式不过如此,仅此一句便道出无尽深意。自是爱便不求其他,只须彼此为爱倾怀。 世人都在心中临摹爱情的模样,希图找到相爱的伴侣,共度余生。期年之后,丛生羁绊,才知晓爱如沧海;空付时光,才明了情似遗珠。终究在这场爱与恨的告别 中,各自走失,下落不明。曾誓此情不忘,亦愿彼此珍重,可知晓绵长过去已消弭于此。无人能阻拦时光,却允许过往老去。多少年后有女子轻声吟唱:"一整个宇 宙换一颗红豆。"相思之情、相爱之苦、分别之难,此生未了衷肠。爱可沧海桑田,亦有几度轮回。此去经年,君且深情,我自厚爱,做一回深情之人,终年不诉离 殇。
若爱静止,时光拨回原点。爱情似水,所到之处必柔情满溢。仿若见一女子深情款款走来,带着她的爱情和往事,而后慢慢浮现成一幅幅 画面。忆起这一双人,思绪漂洋过海,万千言语哽咽在喉。他们恩爱不相忘,在深宫之中完成了一生夙愿。那一年,初次遇见他,此后便无所畏惧。这一生再无他人 会懂得彼此,他是安定温情的男子,她是玲珑剔透的美玉佳人。"结同心尽今生,琴瑟和谐,鸾凤和鸣。"
她是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间尽是美 丽。她的美不附庸风雅,浓妆淡抹总相宜。在未入宫前,她对于爱情、生活还没有任何期盼,骨子中有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如她般的女子,必嫁得门当户对的男子。 她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太多事情无法左右。相比不期而遇她却更倾向意外的惊喜。时逢十三岁,豆蔻年华的花样女子,她还在思索出嫁离家是否会适应,却不知 在不久的将来便要入住深宫。她心思单纯,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初遇他,她还不懂得爱情为何物,只是心中漏跳了一个节拍。于是,她和他的故事便延伸而来,在岁 月的光辉中熠熠夺目。
那一年,他十八岁,她十三岁。相差五年的时光阻隔了他们眼中的虚无,从此只有满足与欣然。爱是如此,生亦应当, 内心的充盈与丰盛远比任何事情更为重要。她记得入宫那日阳光刺眼,父母亲送她出了府邸,不断嘱托她务必珍重,照顾好自己。蓦然回首,已离那日过了好几个年 头。入宫后,她被封为珍妃。珍妃身上有着后宫其他女子没有的活泼与生机,光绪的生命仿佛被射入一束光线,磨灭了过去所有的寒冷与孤独。
一个小小的眼神却让她觉得从未有过的温馨,而这份简单的情愫随着年月愈加浓烈。对于当时的他们而言,只要每天看到对方,便是今日最幸福之事。说不上为 何,后宫女子众多,光绪却对她情有独钟。而爱情正是如此,爱一个人,她就成了他所有的重心。但光绪始终贵为天子,她景仰他,爱情并不是崇拜,也不是盲目相 信,而是相互包容与体贴,在人生路途中相互搀扶、相互体谅,最终达到心灵的平和。
那段时日是他们一生都想保存的永恒。爱情像是一阵 风,轻抚过他们面庞,然后落地扎根。很多事无须言语解释,彼此心灵契合即为最真实的爱。很多年后,当很多人在感慨日子奔走太快,还来不及停歇,转瞬便消失 无踪影,却不知且行且珍惜。一生时光,再反复回味定有最珍重的纪念。
只可惜最美好的时光却走得最快。她一直站在他的身边,让他感到欣 慰。她逗他开心,听他说话,简单的爱情其实最让人动容。她本性纯善,对待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待爱情亦是至真至诚。这般女子着实令人歆羡,有一个相爱之 人陪伴,过着称心如意的生活,心中有着不大不小的梦,这是她生存的意义,旁人无法定论。
那段绵长岁月、相爱深意,宫中有了稀罕玩意, 光绪定第一个与珍妃分享。那时,珍妃喜好西洋相机,时常摆弄,到处拍摄。若她生于现代,定然是一位热爱生活的绝佳女子。生活的态度决定生活的质感,她在生 活中是活得明白的女子。但人无完人,急湍之处必踏足深渊,她不幸失足跌落。
那一回,她着实慌了手脚。因她平日待人甚好,赏赐大方。但 正是如此,她手头空空如也。她亏空甚多,不得已参与了受贿卖官之事。当时的她迷了双眼,只是希望光绪不知这一切。但终究纸包不住火,事情传播至朝廷内外, 她夜夜难眠,知道自己做了平生最错误的一件事。而那一旁,慈禧太后听闻此事,大发雷霆,屡屡施压于光绪。他们之间生出了阻碍,他有意宽恕她的过失,但面对 太后的威严又无法庇护。她第一次感到无力,为了一些小恩小惠难道就此葬送一生的幸福,她心有不甘。
两个相爱的人,在困难面前越是靠近越难袒露心声。珍妃感觉光绪逐渐疏远她,或许他累了,或许他觉得痛心,但他不知她内心煎熬,悔恨当初的所作所为。终究爱情难以抵挡,她疼他也跟着疼,只是此次再难保她周全。
《国闻备乘》中载:"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一切被核查清楚,光绪忍着心中悲伤下旨:"朕钦奉慈 禧……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严明,凡在宫闱,从不敢干预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称淑慎……乃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皇帝深虑渐不可长。据实面 陈,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借以为夤缘蒙蔽之阶,患有不可胜防者。瑾妃、珍妃均着降为贵人(第七等),以示薄惩,而肃内政。"
他颁 下圣旨时,心仿若被万千蝼蚁侵蚀,痛至骨髓。她始终没有抬头看他,身体微微颤抖。光绪以为珍妃怨他、恨他,但他不知,她害怕面对他,害怕空转了时光,害怕 他对自己失望。两个至爱之人,面对俗世纷扰却终究无法郑重其事地道别。她累了,因为心底小小的骄傲与自持,以为爱可包容一切,但爱不是纵容,更不是无条件 地由着自己任性。
此后一别,再见无期。相见时难别亦难,她转身的那一刻所有往事灰飞烟灭。而爱却存留在心头,纵然用一生也难以平复。 她默默地走,带着心底所有的希望,她不要这一切只是梦境,也不想让爱后悔。她多么想转身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今生今世,爱他是她觉得最好的事情。可她始 终没有,全身心投入一件事并不容易,更何况如今的处境。
他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小错误对于他而言并不能阻碍他们之间的未来,可他却不 能保护她。看着她落寞的背影,听着啜泣的哭声,他恨自己无法给心爱之人一条坦途。他们之间,走得愈来愈远,心却在不断靠近。他曾对她说,全世界于我而言不 过如此,我爱上你之后却相信一切不是空口号。昔日甜蜜的爱情、温存的感觉,今朝一幕幕回放,悲痛之余,却异常难忘。
他们相处的时间并不长,短短几年,却好似一生。爱得如此深重,疼得愈加真切。从来没想过彼此会走到如今这番境地,爱得如此曲折,离愁悲伤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之间始终没有言语对峙,既然彼此懂得,也是一种成全。光绪知此后再难相见,她的笑容成为他唯一的收藏。
那之后的年月,光绪时常感到孤独,珍妃心中也忐忑不安。若时间能够说真话,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再见。一场戊戌变法,朝廷内外不再安宁。她纵然支持他,也 知自己今日没有说话的立场。光绪时常为此事烦忧,再加上见不到所爱之人,心中抑郁加深。爱可让人痛苦亦可让人快乐,他时而烦恼时而高兴,想到她便觉得人生 有很多事情等待他完成。
因戊戌变法,光绪与慈禧太后之间产生不可逆转的矛盾。他们不愿向对方妥协,更不愿意原谅彼此的想法。此时,珍 妃的过错渐渐被遗忘,他们所有的焦点已经不在此处。而光绪得以与珍妃再次破镜重圆,他欣喜若狂,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珍妃经历此事之后,更是全身心支 持光绪。她爱他,他所做的事她都会无条件地支持。1898年,光绪推行维新变法,时隔一百零三天失败。
从此又是两地分隔,再难相望。 光绪被幽禁于中南海的瀛台,珍妃被拘禁于紫禁城中的北三所。日日相思,夜夜难寐,他们身处那个时代,相爱何其困苦。但想了一生、念了一生,最终难回昔日时 光。他想为她写封信,饱含过去的微笑与泪水。他挥笔书写,言:"这一生对我来说太短,我不够看清这个世界,然后再爱你。我做了最莽撞的事,便是留你在身边 为我受苦,我于心不忍。只是,身处皇位我责任众多。本是你的出现让我尝到了爱的滋味,无论以后如何,如今我已知足。"
那一年,他失去了生命中所有的美好。和她白头到老,是他最后仅存的希望。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内,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亡,光绪心中牵挂的只有珍妃。他想带她走,天涯海角都可以,只是太后容不得那个女子,她不会允许他带她逃亡。红颜薄命,她知道难逃一劫。
但是这样也好,兴许他们之间没有缘分,来生再会。她本想见他最后一面,只是太监将她拉到井边,她的眼泪随着脸颊滴在井边。累了、哭了、爱了,一生就这样了。死亡猝不及防,她已经坠 入深寒的井中,冷水淹没她的脖颈。
手中握着她写给他的长信:"对不起,我从一开始便辜负了你。在一起的时间不长,我做错了很多事情。但你知,我爱你这一点便足够。我明白自己不会活着,纵 然爱也是如此,死在了心中。直至今日,我终于可以坦然对你说,我不爱你了。因为爱情太苦、太痛,不愿你遭受此劫难,就当我先负了你。来世,不要遇见我,找 一个平凡女子过平凡的生活。我们唯一的一张合照,我藏在了宫中的花园内,我将它埋葬,亦是将我们的回忆埋葬。忘记我,成全你的幸福与一切,我将所有爱交还 给你,但愿你好好活下去。"
但愿你好好活下去,但愿你一切都好。
浮生浮世
恪顺皇贵妃 (1876年2月27日—1900年8月15日),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光绪皇帝的侧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 郎长叙之女。光绪十四年,珍嫔十三岁。光绪二十年,晋封为妃。她获得光绪帝宠爱,后因收受贿赂被慈禧太后贬为贵人,时隔一年又升回贵妃。一场戊戌变法又将 她拉回原点,从此与光绪帝分隔。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慌忙出逃。临行前,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 妃唤出,推入位于慈宁宫后贞顺门的井中淹死。当时珍妃年仅二十五岁。珍妃一生对光绪至死不渝,这份真情着实令人感动。
上一篇:光绪皇帝的珍妃漂亮吗?晚清时代最传奇的爱情故事
下一篇: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