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袁盎被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窦漪房
  •   袁盎是楚地人,他的出身并不高贵,他的父亲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整个袁家搬迁,定居在安陵。

      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的侄子吕禄的家臣。汉文帝登基后,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将。袁盎崇尚礼义,思想倾向于积极入仕的儒家,他体恤君王,敢于直谏,做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颇受汉文帝赏识,汉文帝在很多事情上都愿意接受他的建议和意见。

       绛侯周勃因为诛杀吕雉迎驾代王为汉文帝时立下功劳,被任命为丞相。汉文帝一直对周勃十分礼让恭敬,朝堂之上也不忌讳君臣之礼,每次看见周勃入朝,总是亲 迎亲送。袁盎看见汉文帝这样总觉得不妥,他认为这样做体现不出君臣地位上的差别,违背了君臣之礼,并且会助长周勃的嚣张气焰,恐怕还为日后埋下祸根,便觐 见皇上。行礼之后,袁盎对皇上说:"陛下,您觉得周勃周丞相是什么样的人?"

      汉文帝回答说:"周勃是国家的重臣。"

       袁盎反对说:"但在微臣看来,周丞相是名副其实的功臣,却还称不上是国家的重臣。当初吕氏霸占朝政,残害高祖的子孙,这刘氏的天下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时时刻刻都会有断绝的危险。而当时周勃身为太尉,手握重兵,却没有起兵诛杀吕氏,力挽狂澜,尽早拯救刘氏的天下,直到出现祸乱才诛杀吕氏,吕氏死后,他又 掌握了兵权,这明明就是他赶上了好时候,上天赐给他成功的机会,因此,他充其量算得上是一个功臣,却完全算不得是国家的重臣。如果周勃在皇上面前居功自 傲,您却一直容忍谦让,这样违反君臣之礼,恐怕没什么好处。"

      汉文帝觉得袁盎所言极是,便开始在朝堂中显现自己的威严,大臣们看到皇上这样,不禁觉得汉文帝有足够的能力统率江山,而丞相周勃看见皇位上的皇上威仪四方,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逐渐对汉文帝产生了莫大的敬畏,再也不敢在朝堂之上傲慢无礼了。

       但是,没过多久,周勃便得知是袁盎给了皇上这样的建议,皇上才开始在他面前树立威严的,便十分生气。他在袁盎面前怒斥道:"当年,我与你兄长袁哙同朝为 官,有很深的交情,现在又与你共同效忠朝廷,你竟然在皇上面前诋毁我,陷我于不义,你到底居心何在?"袁盎也有些气愤,毕竟他是为朝廷着想,毫无半点私心 杂念,便回应道:"君是君,臣是臣,君臣之间的尊卑礼节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您身为朝中宰相,不能因为显贵加身,就忘了这一点啊!"

       后来,绛侯周勃被免去丞相的职务重新回到了封地绛县。周勃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做事十分谨慎小心。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去绛县巡查政务和军务的时候,绛侯害 怕有什么危险,就总是披挂铠甲,小心设防。长久以来被朝廷中一些好事者知道了,便向朝廷告发周勃,说他有谋逆的嫌疑。很快,绛侯就被召入京,还被囚禁起 来。

      朝臣们都不敢替周勃说话,害怕引火上身,只有袁盎挺身而出,为周勃主持了公道。他向汉文帝上表:"绛侯周勃曾经身携皇上的玉玺, 统领庞大的北军,重兵在握,那时他又正值壮年,当时谋反简直轻而易举,都没有产生谋逆之心,现如今,他沐皇恩在远离京城是非的绛县颐养天年,又怎么会去谋 反呢?"

      汉文帝一听,觉得袁盎说得很有道理,又下令彻查此事,发现周勃果然是被冤枉的,就立即下令赦免了绛侯,重新恢复了他的爵位和食邑。经过了这件事,绛侯周勃彻底了解了袁盎这个人,知道他做事公正,为人正直,便与他成了莫逆之交。

      吕氏被诛之后,代王刘恒被拥立为汉文帝。淮南王刘长自恃自己是皇上的兄弟,又是高祖的儿子,便十分骄横。入朝之后,他一直目无尊长,嚣张跋扈,对汉文帝丝毫不行君臣之礼,还放肆地大呼汉文帝为"大哥",一副江湖做派,跟随汉文帝去上林苑打猎时,还要和皇上同乘一辆车。

      不仅如此,他为了报私仇,还杀死了辟阳侯。汉文帝想到大家毕竟兄弟一场,其他手足已经被吕氏残害,自己也只剩下这么一个亲弟弟,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毕竟是高祖的儿子,便一再赦免和宽恕他的过失。

      刘长不仅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他回到封国以后,更加不把皇帝和朝廷的法令放在眼里,出入宫中不仅要大造声势,还要警戒清道,惊扰百姓。他还将自己发布的命令称为"制",另搞了一套典制文法,以天子的声威自居。

      袁盎得知了这一切后,十分忧虑,他觉得长此以往下去,迟早会出事,便针对淮南王刘长的嚣张行径进言汉文帝:"诸侯过于骄纵嚣张,会引起朝廷的祸患的,就连皇上至亲的手足也不例外。皇上应该适当地进行管制或采取措施限制他们的势力,削减他们的封地,以免他们日后生事。"

      汉文帝虽然觉得袁盎的话有些道理,但还是念及兄弟手足之情,没有采取袁盎的建议。后来,棘蒲柴武太子欲起兵造反的事情被汉文帝得知,在给他们治罪的时候,淮南王被牵连了进去。

       汉武帝再一次顾及手足之情,没有杀掉淮南王,而是将他贬到蜀地,用囚车护送。这时袁盎已经是中郎将了,他再一次向汉文帝劝谏:"淮南王生性刚烈,不服管 束,正是因为原来犯小错的时候,皇上没有严加管教,才落得今天的地步。而今蜀地路途遥远,一路艰苦,万一路上出现什么闪失,微臣担心皇上会担上杀亲弟弟的 骂名啊!"汉文帝不以为然,只是回应说:"不会的,朕只是让他吃些苦头罢了。"没想到,在运送淮南王到蜀地的过程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淮南王在囚车中 羞愤不已,竟绝食自尽。

      汉文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难过,后悔当初没有听取袁盎的建议。袁盎也十分自责当初没能力谏皇上收回成命, 才造成了现在这样不可收拾的恶果,只得安慰皇上:"事情既然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皇上先要保重体,不要过度自责,皇上的英明是普天之下人尽皆知的事 情。微臣听说,世人对皇上所做的三件事称赞不已。其一是皇上在代国做王时,薄太后患病三年,皇上您一直服侍左右,三年来不曾宽衣解带地睡过一个安稳觉,所 有汤药必先亲尝而后奉于太后。皇上能做到如此大孝,连以孝闻名的曾参也自愧不如。其二,昔日吕后专权,大汉的天下被吕氏霸占,皇上您不顾自己的安慰,仅仅 带着几个随从,坐着六之车疾驰来到这凶多吉少的长安城,这样的勇猛恐怕连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也自叹不如。其三,皇上从代国来到长安,曾五次辞让皇位, 这样的谦虚礼让,会让仅仅辞让天下一次的许由自愧不如。可见,皇上的圣明尚且令古之圣贤自愧不如,这次,皇上也是为了锤炼淮南王,出现这样的结果,并非皇 上的错,天下人是不会怪您的。"汉文帝听了袁盎的一番话,顿时释然了许多,便继续问袁盎:"那么这件事该怎么善后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