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储位之争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5 属于:狄仁杰
  •   逆长风而孤骞,溯大川以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一朝感通,群阴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当?

      (宋)范仲淹

       晚年的女皇武则天遇到的最棘手问题,就是皇位的继承人选谁的问题,使她犹豫不决,难以决断。如果以自己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则大周政权在她"千秋万岁" 之后势必不能维持下去;如以武氏子弟为继承人,则自己的儿孙将何以自处?作为姑母的她在武氏家族中的地位又将向哪里摆?以狄仁杰为首的一批拥李派朝臣,抓 住了这个关键时机,利用武则天犹豫困惑的心理,极力促使她下决心接回被贬逐的庐陵王李显,并立为皇太子,挫败了诸武夺取皇位继承权的企图。

      中国自从西周确立宗法制以来,天子之位的继承通常都是按照父死子继、立嫡以长的原则来确定的,这已经成了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由于武则天是一位女皇帝,她既是武氏家族中人,也是李氏家族中的媳妇,这种特殊的身份使这位女皇帝深深地陷入到不知选谁作继承人的困惑之中。

       早在武周政权建立之初,虽然将睿宗李旦降为皇嗣,令居东宫,似乎已经确立了继承人。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李旦的皇嗣地位只不过是她当时的临时 安排,为了稳定政局,减少武周政权建立的阻力,集中精力巩固政权,开创大周统治新局面,使她不得不做出这种权宜之计。在改朝换代的大变革中,由于武则天的 大力扶持,武氏子弟的势力急剧增长,而李氏家族尤其是在镇压宗室诸王之后,势力大受削弱,两种势力的此消彼长,使武氏子弟滋生了夺取皇位继承权的企图。这 种企图随着武周政权统治的巩固,表现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强烈。

      最先站出来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是武承嗣,他是武则天之兄武元爽之子。武承嗣为什么首先提出这个要求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回顾一下武则天的家庭关系。

       武氏家族内部关系颇为复杂,在温情脉脉的家族外衣下,掩盖了多少勾心斗角的争斗,乃至于血腥的杀戮。武则天之父武士一生曾娶过两位妻子,前妻相里氏生有 两个儿子,即武元庆、武元爽。后又娶杨氏,生三女,长女嫁给了贺兰越石,次女即武则天,三女嫁给郭氏。武士死后,元庆、元爽及他们的儿子惟良、怀运等,对 杨氏母女很不友善,大概使她们吃过不少苦头,这就为日后这个家族内部的相互残杀埋下了隐患。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追赠其父为司徒,其母改封荣国夫人。这时 元庆任宗正少卿,元爽任少府少监,杨氏因往事之故,指使武则天将两人贬到外州任刺史,致使两人死于贬所。武则天的亲姐韩国夫人之女贺兰氏颇受高宗恩宠,使 她十分忌恨,打算除掉这位情敌。她利用高宗驾临其母杨氏府第的机会,在武惟良、武怀运等所献食物中,命人秘密放入毒药,并将有毒食物送给贺兰氏,贺兰氏不 察,食后暴死。武则天归罪于惟良、怀运兄弟,使高宗下令处死了两人。武则天一箭双雕的目的达到后,还不解恨,又指示心腹官员上表将元庆、元爽及惟良、怀运 家属流放岭南,改姓蝮氏,并绝其属籍,这样就使武士断绝了后嗣。于是又以韩国夫人之子贺兰敏之为武士后嗣,改姓武氏,袭爵周国公。贺兰敏之年轻美貌,但品 格低下,竟然和他的外祖母杨氏有暧昧关系,又恃宠多为不法之事,武则天对他十分不满。咸亨二年(671),杨氏死,武则天拿出皇家内库的钱物,令贺兰敏之 造佛像为杨氏追福,敏之遂隐没自用。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有绝色,高宗与武则天已选定为太子妃,只等成婚,贺兰敏之又将其强行奸淫。这时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 年纪尚幼,时常往来于杨氏之家,贺兰敏之胆大妄为,竟不避随行宫人,强逼太平公主欲行不轨之事。在为杨氏服丧期间,敏之私着吉服,奏乐狎妓,日夜欢娱。在 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实在忍无可忍,遂将他流放岭南,在途中自缢而死。贺兰敏之死后,武士的后嗣又处于空白状态,于是武则天就把在岭南流放的武承嗣召回,让 他袭爵周国公,以为武士后嗣。

      武则天临朝称制后,以武承嗣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后又升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兼知内史事。武则 天称帝后,置武氏七朝,封武氏子弟为王、武承嗣又被封为魏王。由于武承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地位,所以他处处以武氏家族的正统继承人自居,"自为次当为皇 嗣。"至于他与武则天的杀父之仇,都统统被锦衣美食,高官厚禄所淡化了,何况还有皇位继承人的诱惑时时在他的心头缠绕,如何再会去回顾以往的不愉快呢?据 载:"初,后擅政,中宗幽逐,承嗣自谓传国及己,武氏当有天下,即讽后革命,去唐家子孙,诛大臣不附者,倡议追王先世,立宗庙。"根据这些记载来说,武承 嗣当充当皇位继承人的野心由来已久,只是因为武则天的统治尚不巩固,所以他强压着满腔的希望,暂时没有提出这个问题。

      天授二年 (691),即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这时徐敬业、宗室诸王的起兵先后被镇压,一大批朝臣和宗室被诛杀,武承嗣认为武周政权已经巩固,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让 自己充当皇太子的问题。当然武承嗣不会自己直接出面,他还不至于那样笨,而是让其党徒凤阁舍人张嘉福指示洛阳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以请愿的方式要求立武 承嗣为皇太子。此事遭到了两位宰相的反对。其中一位是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岑长倩,他认为皇嗣(指李旦)在东宫,不应有此动议。武则天又征询地官尚 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格辅元的意见,格辅元也坚决反对此议。这样就使武承嗣这次企图没有得逞。当然反对者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不久,岑长倩与格辅元被捕下 狱,另一位宰相欧阳通因为不愿承认与岑、格二人共同谋反,于是三人一同被诛杀。

      在这次事件中,武则天的态度起了关键作用。她当时召见 了王庆之等人,问他为何要废去皇嗣,另立武承嗣?王庆之说:"今日谁有天下,而立李氏子弟为继承人?"武则天非但没有谴责王庆之,反而好言慰谕,并发给他 印纸一份,作为出入宫门随时见她的凭据。这就说明她此时并不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只是由于朝中重臣反对,阻力太大,不便于公开表明态度罢了。后来王庆之便 时常入宫求见,搞得武则天不胜厌烦,便命凤阁侍郎李昭德将王庆之拉出杖责,以示薄罚。李昭德把王庆之推出洛阳宫城光政门外,指着他对朝士说:"此贼欲废我 皇嗣,立武承嗣。"命人将他重重摔下,致使王庆之耳目出血,然后乱杖打死。可见李昭德也是一个武承嗣的反对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