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突厥侵扰河北
(唐)狄仁杰
唐朝的河北地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区域。早在唐初扫灭群雄、统一全国时,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战场。武则天统治时期又先后遭受契丹起兵、突厥内侵的破坏,更 不用说以后安史之乱时大规模地战争破坏了。狄仁杰一生中与河北也颇有缘分,先后数次到这里任职,不管是充任地方官,或是充使巡察,每次都为当地百姓做了大 量的好事,深为百姓敬重与拥戴。圣历元年(698)。由于突厥对河北的大肆骚扰和破坏,加之官府徭役繁多,赋税苛重,百姓流离,盗贼蜂起,河北局势极不稳 定。于是,武则天又一次命已经是再次担任宰相的狄仁杰为安抚大使,前往河北赈济百姓,整顿社会秩序。年近古稀的狄仁杰不辞辛劳,往来奔波。经过努力,使河 北的社会生产得以恢复,百姓得以安置,动荡的社会秩序得以重新稳定。
突厥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在隋唐时期一度非常强大,与内地的经济、文化往来比较频繁。其中东突厥对隋唐两朝威胁最大,当时东自契丹、室韦,西至吐谷浑、高昌等国,皆臣属于东突厥,"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唐高祖也一度称臣于东突厥。
突厥,匈奴之别部。相传其祖先是由狼喂养长大的,故突厥之人皆自视为狼种。风俗与匈奴大体相同,父兄死,子弟则以后母或嫂为妻。这样做有利于家族劳动力 的繁衍,对于贵族来说可以维持血统的纯洁。人死则停尸于帐,子孙及亲属各杀羊马陈于帐前,用刀面而哭,绕尸7圈而止。突厥实行土葬,埋葬时"男女咸盛服 饰,会于葬所"《通典》卷197《边防》十三。另据《北史·突厥传》载,其实行火葬,焚尸后葬其灰。未知孰是。据研究绕行仪式的含义是祛邪禳厌,面是表示 哀痛之意,至于盛服聚于墓地,大约有欢送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之意。突厥人尚武风气很浓,《北史·突厥传》云:"重兵死,耻病终。"即以战死为荣,以病死为 耻,和汉族社会重文轻武的风气大不相同。突厥在唐代已进入封建社会,其法律规定:"杀人、反叛者死;淫人者阉割或腰斩;斗伤人目者以女赔偿,无女则以妻赔 偿,损伤人肢体者以马赔偿;偷盗者赔偿赃物价值的十倍。"《通典》卷197《边防》十三。
唐太宗贞观年间,东突厥被唐朝击败,其部落 四分五裂,一部降于薛延陀,大部分降附于唐朝。唐太宗把降附的突厥部落安在东至幽州(治今北京西南)西到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一线广大区域内,直接置 于唐朝的监护下。分给他们土地,教以农耕,突厥贵族则迁到长安居住,大约有3万余户,仅在朝廷任五品以上官者达百余人。贞观十三年(639),发生了一件 震惊全国的大事,导致了唐朝政府对突厥政策的改变。东突厥突利可汗弟结社降唐后被授予中郎将之职,长期没有升迁,心生怨恨,遂率领旧部40余人,乘太宗离 开长安驾幸九成宫之机,夜冲犯行宫,杀卫士数十人,企图杀害太宗。失败后,在逃亡途中被捕获斩杀。这件事震动朝野,一部分大臣力主把迁入塞内的突厥重新迁 往塞外,以防止他们再发生叛乱。太宗听从这种主张,下诏把内迁的突厥人重新迁到漠南,以降附的突厥贵族李思摩为可汗,统率这部分突厥部落。其实唐政府这次 行动还有另一个目的,即东突厥灭亡后,部落四分五裂,漠南空虚,薛延陀乘机向南发展势力,为了防御薛延陀,把这部分突厥人迁回,以达到牵制薛延陀的目的。 由于李思摩不善于抚慰,加之突厥畏惧薛延陀,北迁的部落又纷纷渡过黄河南迁,回到了原安置地。李思摩无奈,只好也回到长安。这样就使唐朝以突厥人对抗薛延 陀的目的落空。后来唐太宗灭亡了薛延陀,依附于薛延陀的各部族乘机自立,并向唐朝称臣。依附于薛延陀的突厥车鼻部也称臣纳贡,但其首领却不愿入朝谒见太 宗,太宗大怒,派军讨伐,生擒了车鼻首领。
高宗统治初期,由于北方诸族皆已降附于唐朝,于是在大漠南北分设单于、瀚海两个都护府。单 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下辖狼山、云中、桑乾3个都督府;瀚海都护府(治今蒙古哈尔和林)下辖瀚海、金微、新黎等7个都督府。它们共同管辖着 这一广大区域内的诸族、诸部。
从此以后近30年间唐朝的北部边境没有大的战事发生。武则天时期侵扰河北的突厥可汗默啜,本是突厥小贵 族。他的祖父只是云中都督管辖下的一个小首领,世袭吐屯(突厥官名)。到他的兄长骨咄禄时,因追随大首领伏念反叛,被唐军追捕,遂逃入山中沦为群盗,逐渐 聚集了数千人,抢掠诸族羊马,所获甚多,一些突厥人也相继投到其麾下,慢慢地强盛起来。骨咄禄强盛以后,便不断地侵扰唐朝边境,由于武则天没有重视这股力 量,致使他屡屡得手,掳掠了大量的人口、财物,并数次击败官军。天授中(690—692),骨咄禄病死,默啜继其位,自立为可汗,并进攻灵州,杀掠吏民。 武则天于长寿三年派内宠薛怀义为大总管,率18位将军讨伐默啜,由于薛怀义根本不懂军事,结果无功而返。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时, 默啜曾出兵袭击位于营州(治今辽宁朝阳)西北的契丹巢穴,尽获其资财、妇女,客观上起到帮助官军镇压契丹的作用。武则天遂册封默啜为迁善可汗,后又封为颉 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默啜也上表请求武则天收认他为义子,并希望和亲。唐朝把内迁的突厥部落皆安置于丰(治今内蒙古五原西南)、胜(治今内蒙古托 克托西南)、灵(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夏(治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朔(治今山西朔州)、代(治今山西代县)等六州境内,统称为六州降户。默啜为了壮大力 量,又自以为有功于朝廷,要求将六州降户及单于都护府所辖之地全部交给他管辖。默啜的野心很大。与此同时,还要求朝廷提供谷种、绢帛、农具等物资。武则天 开始不同意,默啜大怒,"言辞悖慢",扣留了朝廷派往突厥的使者。武则天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纳言姚、鸾台侍郎杨再思畏惧突厥兵势甚强,主张答应其要求。麟 台少监李峤认为突厥贪而无信,如果答应其请求,只会增强其实力,不如整顿兵力,加强边防,做好防御突厥侵扰的准备。姚、杨再思力主答应突厥请求,武则天遂 下令将六州降户数千帐全部交给默啜,并送给谷种4万斛、杂彩5万段、农器3000件、铁4万斤,还答应默啜的和亲请求。这样就进一步地增强了突厥实力, "默啜由是益强"。
上一篇:第三十九章 储位之争
下一篇:第三十八章 误荐窦怀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