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福临临终忏悔不应渐习汉俗、委任汉
此时此刻,他首先想到的是谁来继承他的帝位。孝庄文皇太太后和心腹重臣汤若望意见相同,都主张交给皇三子玄烨。可玄烨仅仅八岁。历史就是如此惊人的重复,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
他是在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即位的,当时才六岁。虽说到了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他十四岁时御太和殿亲政,可为了消除多尔衮的僭越行径,付出 了多少心血;也许只有他和皇太后清楚。现在又要传位给幼子了。如何布置,很费思索。他得好好地想一想,首先是满洲贵族的情绪。他知道,由于自己重用汉臣, 已经令那些贵族的忿懑情绪像个待炸的"火药桶"了。
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记得初人关,就有人告诉他:"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乃民 中之最优者,得了士心,民心也就得了。"他很以为是,但亲政十八年他才觉得,这是最难办到的事。十八年来,他刻苦学习儒学,把儒家的经典《四书》、《五 经》奉为最高教义,把"三纲五常"、"忠孝节义"当做了治国信条。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他亲自跑到孔庙去祭奠,并拨了三万两银子修缮孔庙,还组织 明朝文人修明史、编儒书,通过《顺治大训》、《资政要览》等书大力宣扬"忠孝之道"。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他还为范景文、倪元璐、王承恩等明末殉 难的人立碑旌表,赐地供祭,以作为忠臣的楷模,甚至对誓死不降的史可法,也亲自撰文赞颂他的高风亮节。不过,这可就苦了那般降清的明臣了。"朕对不起他 们,其中最对不起的当属洪承畴了!"在病榻上的顺治皇帝有些内疚地想。
洪承畴曾任明朝显官,因俘杀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而被崇祯皇帝 所倚重,统帅十几万兵马抗清,松山战役兵败被困,仍坚持了半年之久。后来城中粮绝,副将叛变被俘,他被押到盛京,当时他曾拿定主意决不投降。顺治的父亲皇 太极为了争取他当降清的"头羊",对他百般劝降,乃至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为他披上。可洪承畴不为所动,面对着丰盛的山珍海味绝食。不料当皇太极派出了美貌 的爱妃博尔济吉特氏,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天洪承畴正躺在床上等死,忽见来了个妖娆动人的绝代佳人,捧着一把莹白玉壶,婷婷前来,洪承畴顿觉浑身酥麻起 来。博氏见了洪承畴,甜甜细语劝慰道:"将军即使绝食就义,难道就不肯喝口人参汤吗?"声音委婉,情感亲切。洪承畴无力抵挡美人擎来的玉壶,于是俯就吮 吸,有了"一口,便有数口,大名鼎鼎的明朝英雄就这样被美人的玉腕轻轻征服了。明朝皇帝崇祯还以为他已为国捐躯,赐祭十六坛,亲自致祭,登到第九坛,方知 洪承畴业已降清的确凿消息。一场滑稽戏草草收场,洪承畴成为人们不齿的"式臣。
顺治年间,洪承畴被派任江南五省经略。皇上明确授权: "抚、镇以下听其节制,兵马钱粮听其调拨,‘’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洪承畴对知遇之恩感激涕零,随军南下后,攻城劝降,含辛忍辱,日夜不停地操劳。母亲 年迈,不能奉养,就派人回福建接来任所。不料母亲见到他便挥动手杖打过来,厉声骂道:"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吗?我打死你,为天下除去一害!"随后便 买船票返回福建。
洪承畴降清,已是众叛亲离,母亲又不见容,可谓肝胆欲裂。然而,由于顺治的用人不疑,令他鞠躬尽瘁,双目几乎失明。虽然只有个三等轻车都尉的官衔,但却死而无怨。
顺治明明知道洪承畴的一颗"忠心",但是,他要提倡儒家之忠,要提倡"唯有忠于明朝,才能忠于清朝"的标准,要礼葬崇祯皇帝来征服汉族士子的心。如此以来,洪承畴就无论如何只能被列人《弍臣传》。"联对不住你呀!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原来,当清朝鼎替之际,一些士大夫为功名利禄、金钱美女所动,欣然投人清王朝的怀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他们采取了遁人空门的策略。 不少诗人、学者、画家断然拒绝了清政府的招抚,削发为僧,与青灯为伴。著名的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石涛就是这样的,寄身禅门,傲视尘世。况且,"禅宗"自唐 以来在士大夫阶层中就有广泛的影响。许多名士常常栖身寺庙,形成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面对这个巨大而有影响的社会势力,顺治无法付诸武力。他要争取汉族士 大夫的合作和支持,消融他们的敌对情绪,扩大满汉上层人物合作的基础,只好公开宣称自己"皈依禅门"。
他崇尚佛事。清初,临济宗的著 名禅僧玉林场被请至京师,受到优厚的礼遇。别看这样僧只有二十三岁,顺治却视其为"禅门师长",请他为自己取法名"行痴",自称"弟子",时常亲临玉林场 的馆舍请教佛法;另一个知名和尚木陈态也受到顺治的宠眷,赐给他"弘学禅师"的封号,还赏赐法衣、字画、佛像等物品。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南苑 德寿寺落成,福临竟费金五百两在玄灵宫宴请木陈态。对僧侣的深情实在有些异常。
他把这当成笼络不降清的部分汉族士大夫的重要途径,但是他又不能不承认"收效甚微"。由假而真,就在德寿寺落成时,他的宠妃董鄂氏归天。他悲痛之极,精神恍惚中,他真的笃信了佛祖。
整天与高僧茆溪森厮守一起,说佛谈经,彻夜不休,最后决心遁人空门,在朝廷闹了场不大不小的"地震"。福临成为清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皇帝。
死神骤然降临了,他不得不思索燃眉之急的事:他征服汉族士人心的事,收效甚微;退二步说,即使很成功,他也不敢将幼子置于汉人的辅佐之下呀!他还得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人来辅政。与汉族士人的心相比较,这些与他同宗同族的人更重戛他更需要得这些人的心!
于是,他在遗诏中,历数自己亲政以来的多种"罪行"和"过失":
"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而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以致满臣无心信事,精力懈弛。
他企图用这样一种表示忏悔的遗诏来换取满洲贵族对他的谅解。因为他的重用汉官,轻武重文,用儒家教化治理天下的一套,都是他那些皇亲国戚所反对的。八旗子弟们对他倡导的那一套也很不满。福临怕自己一死,这不满就可能像决堤的江河冲垮他年幼儿子的不稳的江山。
上一篇: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轶事大全
下一篇:顺治帝不爱江山爱美人:独宠董鄂妃